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博物馆观众变化对讲解的新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张玉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生
摘要:博物馆作为记载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是一个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当今博物馆讲解随着博物馆参观公众的变化也发生了一定改变,研究观众结构与心理对于新时期博物馆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当今博物馆特别是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观众变化后讲解所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对讲解的新要求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博物馆 讲解 观众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前言
博物馆是所在城市的高雅艺术的殿堂、宣传场所,教育阵地和文化窗口,它是记载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是传承人类文明、宣扬历史文化、传播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在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的不断追求,博物馆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最早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精神需求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促使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也有了相应的转变。博物馆已经不再单纯强调收藏、研究、教育这三项功能,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它不仅通过文物展示自己的文化价值,直接参与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而且与旅游及其他大众娱乐项目结合起来,参与了餐饮文化、包装广告等行业,有条件的博物馆还组织提供文化教育培训、文化信息咨询等服务。可以说今天的博物馆更加突出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整合,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已经涵盖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这样使得博物馆不可避免地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观众。
当今博物馆随着其社会职能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入其中,特别是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更加吸引观众前往。博物馆观众有着面广、量多、流动性大等特征。博物馆是一个向社会开放的文化教育机构,公众参观陈列展览和使用博物馆的其他资源是博物馆得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公众的参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博物馆,甚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免费开放以后,更是有大量的观众涌入博物馆,从目前博物馆所接待的观众统计来看,观众结构逐渐多元化。前来参观的观众包括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等。参观观众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文化素养,导致他们参观的目的也各有不同。博物馆公众结构的多元化、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观众参观方式的复杂性,特别是观众不同的文化素质和各异的欣赏水平给我们的讲解带来新的要求。
二、博物馆讲解的新要求
讲解是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博物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当代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众对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当今博物馆,在来自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更加强调对观众需求的重视,这也就对博物馆讲解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1.当今博物馆讲解的新形势
博物馆讲解工作是属于社会职业教育范畴,是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重要业务工作。现今博物馆讲解是一种智力开发型教育,它不像简单的学校教育,不像一堂课一样为观众提供某种预先设定好的结果,而是通过对实物展品的解说,引发观众对某些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实物展品背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他们对历史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等能力得到提高。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是有选择性和建设型的学习,有一部分观众,特别是一些成年观众,他们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在来博物馆之前已经对要看到和体验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博物馆讲解为他们提供教育,就不能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把他们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将要获得的新知识加以整合,帮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认知能力的增长,这便是智力的开发。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讲解员的工作不是单纯追求某种学习的结果或“产品”,也不仅仅是谋求某种与观众相同的态度观点,达到共识,而是通过讲解引发观众的意识,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观察、分析、自我求证得出相应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需要给观众更大的自由度和自,讲解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为观众创造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讲解员把握好自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与观众始终处于真诚、平等和透明的 “对话”状态之中。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教育场所,其陈列展览所面对的公众,既有成年人,又有青少年,既有受过高级教育的知识分子,又有社会各行各业求职的工农大众和人民子弟兵。他们所受文化教育水平不等,职业各异,需求不同。我们需要通过讲解,把陈列展览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等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播给观众,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观众的求知的需要。特别是免费开放使得公众对于博物馆的热情得以释放,这对博物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博物馆通过免费开放,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使得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不再是藏在象牙塔中的秘密,不再是缺少关注,乏人问津的阳春白雪。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无疑可以极大地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博物馆这一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免费开放也使博物馆的工作接受更大的考验。大批观众走入博物馆,在发现博物馆的同时,也在消费着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展陈水平,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讲解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仅仅是解说,还包括教导、服务等很多方面。
2.当今博物馆讲解的新要求
现今,随着博物馆各种新型经济关系的出现和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其对更多、更持续的观众增长的诉求,当今博物馆观众的结构及其参观博物馆时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博物馆的讲解提出了新要求。
就管理者而言,作为博物馆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待问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认知。博物馆观众因个体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情绪诉求,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时代,每一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同时,因各名观众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文明程度、年龄、职业、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喜好,甚至出现不和谐现象。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尽可能的了解各类观众的需求,根据不同观众的爱好,开发一些灵活多变的讲解形式和服务形式,让讲解能够满足各阶层观众的诉求。管理者要从展览设施、环境氛围营造、讲解服务等环节综合考虑,从细节入手,规范服务,使讲解服务做到全覆盖、零对接,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接受教育过程变成心情愉悦的学习之旅,变成一种享受过程,才会避免此类或彼类问题的发生。
就讲解员自身而言,他们是博物馆宣教工作中一个特殊又关键的角色,作为讲解员不仅要有效地组织观众参观陈列展览,同时也要具备协调处理各种机动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有专业研究的职责。讲解员在博物馆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讲解员从事讲解工作主要要达到以下效果。(1)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我们知道博物馆的展品都有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历史,讲解员需要通过解释文物内涵,对简单的陈列所表现的只是进行补充和延伸,也就是运用有声语言和良好的态势语言给静止的文物插上“翅膀”使其“活”起来,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即让观众在讲解的作用下能够对文物看得透、摸得着、想象的出。这样就要求讲解员的讲解语言生动、准确、优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需要他们把文物知识学深、学专、学透,掌握博物馆相关的知识内容,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爱听、爱看博物馆的内容,也就是把学到的文物知识创造性地传达给观众。(2)把物与美相连接。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高雅艺术的殿堂,展厅布局和陈列展品给观众带来古朴、庄重、优美的直观感受。讲解员应该引导观众自由流畅地进行审美活动,让观众在获得实际的知识外又能得到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上和情感上的享受。我们在实际开展讲解工作时不能单纯的给观众灌输器物是如何如何精美,这样只会引起观众思维疲劳,甚至是厌倦。在讲解时要注意用美的语言来描述美的事物,挖掘美的事物以揭示美的真谛。使观众在听讲解的过程中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发现和欣赏到美,并受到美的感染。(3)培养观众的爱国情感。博物馆不仅最广泛、最全面地保存着人类活动和自然、社会发展的真实物证而且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是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场所。继承和发扬有些的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科技发展,启迪未来优秀文化产生是博物馆讲解员的使命。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场合,讲解员可以通过对文物的讲解,让观众了解一个地区甚至使我国曾经的辉煌历史,以此来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4)引导感受生活。教育是博物馆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博物馆以文物、陈列品的展示直接与观众沟通而享誉社会,博物馆教育比起书本教育、课堂教育或其他教育手段来独具魅力,因此,博物馆是理想的教育课堂之一。现代人生活在一个高速信息化的社会中,追求快节奏、高效率。于是,文化环境中充斥了大量的快餐文化、垃圾文化,他们强烈的影响着现代人的情感和心智,以及生活方式和和价值观。人们很容易迷失正确的文化导向,美感和审美价值趋向于淡化和世俗化,没有了纯真和宁静的心灵。然而当现代人走进博物馆,意图寻找精神生活的高雅体验时,讲解员就需要发挥引导点的作用。讲解员用亲切自然流畅地表达引导观众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引发观众思索曾经的历史记忆与今天生活的关系,使观众在参观中不仅得到心理的、精神的、文化需求的满足,而且平抚了内心深处的浮华,陶冶了情操,并从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精神锚地。
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讲解员应该注意:(1)必须全面了解陈列展览的思路和深入分析陈列展览的每个细节要素。深入去了解陈列展示的每一件文物、标本、图片及其他展示品的来历、背景、背后故事,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他们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以增强陈列展览的说服力和内容的生动性。要抓住陈列展览的“亮点”,进行有针对性性的讲解,做到重点、次重点和一般内容和谐安排。(2)创新讲解形式。博物馆展览就其特性来讲,为大众提供的是文化快餐,如何把文化快餐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讲解员传递给观众,讲解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丰富多样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讲解是必然选择,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讲解形式。讲解员一方面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研究观众心理和需求,一方面根据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来组织讲解内容,同时,在讲解中穿插歌曲、快板等文艺形式来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现有的讲解形式有以下几种:故事形讲解,即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这有利于观众更多地了解展品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展品的趣味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情感形讲解,即在讲解的同时增强展品的感染力,不仅仅是对展品的形态、背景等直观方面的讲述,应该再融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的讲述,特别是一些能激发人们爱国情操的讲述;知识形讲解,这种讲解主要是赋予展品更丰富的外延,对于一件展品,我们不能仅仅了解其设计风格、艺术特点,而且要了解其内在的意义,如展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有什么样的社会功用等等;趣味行讲解,提高展品的吸引力;互动性――与观众深入交流;启发性――韵味深长,留有余地。(3)加强自身修养。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讲解员会出现一定的情绪变化,而讲解员的情绪变化,一般是受到讲解时因观众表现出的一种不爱听的表情而出现的,有些观众听讲的过程当中,往往未能十分认真,甚至会有一些不讲了礼貌的行为,这些都考验着我们讲解员的素质修养。博物馆不可能对每一个观众的心理及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但至少应从参观意识倾向入手,大致区分类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博物馆的讲解需要“因人施讲”,这是说在讲解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不同的接受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方式、技巧的讲解实践,其核心是具有针对性。明确讲解目的、理解展览主题;言之有序,即理清展览体系,分清重点;语言要讲究技巧,要熟知展品;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节奏适中;讲解员要积极热情,发自内心的热爱讲解工作;在讲解过程中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
小结
王宏钧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指出:“辅导性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手法”。博物馆吸引着广泛的社会公众,文物讲解并非是对文物简单的解释,名称与用途固然为文物讲解的基本内容,但我们如何将陈列的文物这种静态的文化遗留动态化、活化,使受众感受到的不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鲜活的历史,才是最重要的工作。面对广大的观众,特别是目前我国国民总体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观众欣赏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讲解工作有着更加多的压力,我们必须适应博物馆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引导观众对博物馆有一个正确的、完整的认识,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观众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希玲.博物馆讲解:一个独特的专业教育领域[J].中国博物馆:18-25 (23)
[2]张经、余超.博物馆讲解的特性[J].博物馆研究,2012(2):25.
[3]沙晓芸.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方文物,2005(2):118-120
[4]康彦新、史进平.博物馆讲解导向之我见――博物馆教育功能是立馆之本[J].中国文物报,2010年10月13日第004版.
[5]高攀.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2(9):34.
[6]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