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职场真人秀的本土化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电视职场真人秀这个话题随着荧幕上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兴起而逐渐成为热点话题,我国职场真人秀节目大多是将欧美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形式进行改装后,以中国版本搬上荧幕,本土化成功与否是关系到节目生死存亡的关键。
〔关键词〕 职场真人秀 本土化
一、中国职场真人秀的本土化的理念和实践
真人秀,这种新兴的节目类型自1999 年荷兰的《老大哥》开始走红,并迅速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此后各式各样的真人秀,在短短几十年内风靡全球,带动了一阵又一阵的收视狂潮。《学徒》作为职场类真人秀的模型与典范,在播出第一季结局时就以两千七百万观众的收视率创下了当年全美真人秀节目的最高纪录,吸引了世界各地视台的竞相效仿,中国大陆也开始接纳这种新颖的节目模式。2003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绝对挑战》,新颖的电视招聘形式掀起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第一次高潮。电视大众职场真人秀开始在省级以上、地市级等电视台逐步推广,形成了电视职场真人秀“一超多强”的局面。异军突起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矛盾中诞生,并在迎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娱乐需求中寻找平衡,开始了本土化的蹒跚学步之路。
中国的职场真人秀在本土化的过程,完成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不同的节目定位的设置,央视与地方台因为媒体平台不同,节目定位与针对受众也不相同。学者马娜认为:“央视的《赢在中国》属于电视真人秀轮廓下的求职应试类型,针对的受众是全球华人中的自主创业者,包括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企业管理者、白领上班族和中高学历的青年求职者,多属于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领域,这和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定上升期直接关联。《赢在中国》的介入使得希望能够自主创业的人获得知名企业资金的帮助,从而两者之间能够搭建起互惠互利的桥梁。这种适应中国国情的目标受众定位,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决定。”对于中国来讲,中庸、含蓄、互助是其文化背景,更多的中国人希望在节目中看到温情、感动、公平竞争的场景。
基于中国这种传统儒家文化背景,《赢在中国》虽然也把游戏规则设定为两组选手之间的相互竞争,但更多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选手之间的通力合作及选手自身能力的展示,这样的本土化改造适应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期待。像《创智赢家》、《我是谁》、《非你莫属》这些地方台的大众职场真人秀受众面更为广泛,从知识分子到职场人士、从大学生到家庭主妇、从年青人到中老年,不同群体根据自己的“使用与满足”把关不同层次的收视需求,本土化的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国职场真人秀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尽管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受到来自学界的批评:四川大学学者黎薇认为有如下问题:(1)定位模糊,难以锁定目标受众。纵观当前几档比较热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天生我才》等,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定位问题,也就是说,该节目所提供的职位就有面向高端人才,也有普通的劳动者,在定位上不够明确。当然这样配置的好处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职位,让观众感受不同层次岗位的需求,但这种“通吃”的做法,对栏目品牌的打造是不利的。(2)节目形式的雷同,导致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这几个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存在雷同。首先,不管是《中国职场好榜样》的“十八铜人”,还是《非你莫属》的十二人组成的“波士团”,均为多位企业老总轮番“轰炸”一位求职者;其次,几乎都采用亮灯、灭灯的形式来决定求职者的去留,且一般分三轮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最后再“权利反转”。这种节目模式被复制多次后,极易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
1、娱乐性和专业性融合度欠佳。央视的《劳动就业》、《赢在中国》《绝对挑战》三档职场类节目最终没有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节目只强调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娱乐功能。我们知道,职场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职场真人秀节目并不应该承载人才中心等社会职能部门的全部功能,它要做的是进行舆论引导,而电视观众想要看的仍然是“秀”。真人秀“秀”的是人,是人性,如果仅仅是娱乐,也并不好看。所以结合节目中颇具游戏感的规则,着力制造可看“秀点”,用舞台冲突留住观众群,在娱乐的同时传递出有益的现实指导性,则该类节目不会快速地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2、缺失求职本身的严肃性。在时下流行的电视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我们依然能轻松地找到“策划”的痕迹。例如企业高管的现场“对骂”;选手的极端反应等。真人秀的内容特征是“真”与“秀”的结合,但“秀”的成分过重,节目就失去了本真的一面,也会失去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中国职场真人秀的本土化的趋势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电视传播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足够创作的资金,电视制作单位可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用高端的设备,使得电视节目效果的实现不再受到技术不足的制约,尤其是大型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经济高速发展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促使我国的电视台不断改革,推动了中国电视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电视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一)文化方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节目本土化,我们还存在许多劣势,缺乏创新意识。电视产业对创新的要求极高,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观众对电视的需求和选择空间日益增大,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的电视工作者往往缺乏这一重要的素质,要么墨守成规的吃着老本,要么照本宣科的模仿别人。正是由于这种不敢创新或不愿创新的态度,才导致了本土电视文化无法强大,从而被外来强势文化吞噬的现象出现。(二)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拜。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崇拜感应当是自然而强烈的,而这一点却难以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得到体现,无论是电视制作者还是观众,都有一种“别人的东西就是好”的心态。对国外电视的模仿,对国外文化的追捧,让我们优越的民族文化失去了崇拜者。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何谈去发掘它的亮点,何谈打造本民族的电视节目呢?
针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展望,综合学者们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选择的自主性――真实演绎立体职场话题。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从单纯的选秀类发展到今天的婚恋类、求职类、整容类、家装类、角色体验类等遍地开花。我们不缺乏一个或者一群睿智机敏的主持人,也有犀利劲爆的话题、语出惊人或行槌龈竦难∈钟爰伪觯更有无数现场和场外推波助澜的观众。我希望这类节目在语言技巧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展示上减少一点,留足更多时间让专业人士向求职者以及观众讲解更多的求职技巧、求职心态和职场现状与经典的求职案例,切实帮助求职者找到自己的平台,也让这类节目的导向落到实处。
(二)价值自觉――娱乐与引导的共生共赢。电视文化是一个各种力量、各种话语交汇的“场域”,它讲述并直接参与社会中各种力量之间的角力,有一段时间中国的电视节目在“教化”、“愉悦与娱乐”的相互胶着状态中,最终将“娱乐文化”作为了自己的主导,在电视媒体与职场供求的联姻中,“引导”与“狂欢”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电视文化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我们的职场真人秀应该逐步降低求职的门槛,鼓励全民平等参与,通过节目规则和环节的设置增加节目的悬念性和观赏性,挖掘每一位求职者的求职短片中有故事、有情感、有理想、有抱负的激励含义。在满足了受众放松心情、追逐梦想、宣泄情感的娱乐化需求的同时,也暗合了真人秀节目平民性、娱乐性、戏剧性的文化内涵,这样才会滋生出高雅而脱俗的电视文化。
(三)人文自觉――对娱乐文化的人文提升。人文自觉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充分表达人文关怀,真正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实社会生活的关注,对真实社会心理的关注。职场类真人秀栏目聚焦“就业”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应该会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节目会更坚定地走平民化和大众化的路线,目的就是为更广泛的普通人群真正提供就业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以这些人物来引发受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讨论和对自身的反思与再定位。坚持文化的多元发展,构建良性与畅通公共人文空间,搭建多元互补、和谐共栖的电视娱乐文化氛围。
在摒弃西方“真人秀”的某些卖点的同时, 我们如何能够找到一个既吸引观众、又与国情相适应、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独到的新卖点, 如何能够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一种文化的平衡,而这种过程, 正是在浅表形式之外真正意义的“真人秀”的中国“本土化”过程。
参考文献:
[1]雷泓泥.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0-381
[2]马娜.《赢在中国》的本土化探析[J].声屏世界,201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