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及成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及成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南省保山学院,云南 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8-01

摘要:当前,高校的维稳工作总体形势较好,但依然有部分因素影响着高校的正常运转。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冲击着高校的教学秩序、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给师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学校正常的育人功能降低,遗留许多负面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分析

引言

高校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参加校园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地。由于人员高度集聚,在受到某些诱因(尤其是能够引起共鸣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容易致使众多的成员卷入,发生去个性化和从众现象,爆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难题之一。从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深入研究,从实践中不断的探索、验证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时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

目前,对于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不一,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是自发的狂热行为;有研究者把大学生涵盖在高校中加以定义,认为特定的社会矛盾所引起,集体实施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事件。笔者认为,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在具体诱因事件下突然引发的,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临时聚集的群体,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权益申诉及情绪发泄,从而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管理带来冲击的群体失范行为。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罢课、罢餐、静坐、请愿、群架;集体起哄、散布谣言;在公寓大喊大叫、敲脸盆、摔热水瓶、扔东西等。

二、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第一,突然发生,成员联动迅速。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许多都是突然发生、事前难以完全预料的。在发生过程中,学生基于同学、舍友、老乡等关系,会形成快速的成员联动,聚集起大规模的学生群体。第二,破坏性强,消极影响持久。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违反了校纪校规,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师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给学校的名誉也带来负面影响,长时间内难以消除。第三,参与人员同质性较高。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他们具有相似的学习背景、生活习惯、校园环境、心理特征等,极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第四,网络渗透力强。借助于网络媒介,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会以滚雪球的模式向外传播信息,涉及的范围广,速度快。第五,行为过激,且持续时间短。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个体在受到个体和群体的互动之后,会表现出激进的个人行为,做出许多越轨的行为。但是,持续时间不会太久,随着事件的平息,个体会回归于理性。

三、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背景因素的影响。

社会大背景因素是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许多社会问题会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在各种便捷、迅速的媒介传播下,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根据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时,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许多社会问题凸显,并会反映到大学生群体中,从而对其思想、情感认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极容易产生他们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意愿。

此外,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高校就成为国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攻击的主要场所,他们抓住所有机会大做文章,极力宣扬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把一些腐化、歪曲的观念输入给在校大学生。

(二)高校内部管理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许多高校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不停地整合,致使学校设施、资源、管理等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内部管理出现严重问题。而且,随着高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学校资源短缺,导致高校的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出现矛盾,进而导致管理的复杂化、师生关系不断疏远。尤其是很多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非常容易成为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由于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弱化,难以充分发挥正常的作用。

(三)缺乏处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学程序。

高校虽然把维稳工作当成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头戏,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比较完善的应对程序,在遇到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难以有效化解。

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包括预防理念落后,工作执行不到位,干预不足,信息沟通不畅,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不完善,维稳经费投入不足,应急能力有待提高。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对事件产生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大学生自身,包括性别、年龄、性格、气质、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经验及危机应对方式等均会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校里,大学生承担着学生、生活、情感、经济和就业等多重压力,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和满足,很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情绪。在受到某些具体的诱发事件时,他们会把它当做一个实现自我的舞台,获得他人的赞赏和支持,达到获取成就的目的。而其他人则会在事件中和群体发生相互互动,逐渐卷入其中。

(五)媒介的介入及宣传报道。

当前媒体的高度发展,使得许多新兴的媒介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介入到事件中,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外相关的信息。因而,如何对事件的报道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它能够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媒体催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当代媒体种类的增多及快速发展,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媒体的宣传作用日趋增大,媒体的介入导致消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透明度也高。不同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角度、程度以及着力点也会有所不同,容易让公众产生错误的认识导向。当遇到问题时,便刻意模仿尝试,一味地把事情闹大,且规模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激烈,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引发公众心理危机。

四、小结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在大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之后,折射在高校场所的特殊形式。由于事件本身破坏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生活和学生管理秩序,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而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考虑和开展工作,尤其是事件原因的分析尤为重要。而且,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以教育引导为基础,提前做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李元芳.高校的特点及预防处置的原则和方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2):64。

[3]李余华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谢怀建,叶勇.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析与防控[J].高等建筑教育,2008,(6):157。

[5]胡敏.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蓣警机制研究[J].青年探索,2012.2:p76-78。

作者简介:李广,男,汉族,任职云南保山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