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罗山皮影自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历经清中民初到解放后的跌宕起伏,现在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其传承发展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着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政府、学者和艺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罗山皮影 历史 现状 思路

罗山皮影属于中原皮影流派,是中原皮影的优秀代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山皮影经历了一个自我传承与发展的漫长历史。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罗山地方史志文献,审视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现状,找出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探讨罗山皮影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一、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

1.清中民初的成熟

罗山皮影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据《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缺乏,清中民初之前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情况不详,清中民初以来,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轨迹略为清晰。

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在研究社会分化时将文化传统分为“小传统”和“大传统”,其中“大传统”指的是以都市为中心、以绅士阶层和政府为发明者和支撑力量的文化,“小传统”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

2.杲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兴盛

解放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民众的生活和工作热情高涨,罗山皮影也得到政府的重视,艺人受到鼓舞,皮影演出出现空前盛况。

3.“”时期的断层

时期,罗山皮影遭到重创,皮影箱被砸,皮影人被剪,皮影图谱被烧,皮影艺人积极性被伤害,罗山皮影濒于灭绝。但是,即使在那种艰难困苦的境地,很多老艺人依然对皮影情有独钟,他们努力保护皮影,使罗山皮影奇迹般存活下来。

4.“遗产”时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热,使民间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新型文化产物的涌现,很多民族民间文化濒临灭亡。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2003年国家发起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2006年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加强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豫南鄂北虽然适宜皮影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发展,民众的欣赏水平迅速提升,视听方式逐渐变化,原来听戏的传统习惯不断弱化,观众只剩下中老年人和对舞动的影人感到稀奇的孩童,年轻人视皮影为老年人的游戏,罗山皮影的观众市场遭到强烈冲击。

从罗山皮影艺人演出的区域来看,罗山皮影主要在豫南及鄂北一带流传,此地属于两省交界地带,在语言及风俗习惯上相近。罗山皮影的道白用的是流行于这一区域的乡村俚语,唱腔也来源于这一区域人们的山歌和民歌小调,所以此区域的人们特别喜爱罗山皮影。此外,如上文所言,豫南鄂北这一区域处于淮河以南,大多为地势相同的浅山区,交通不便,旧时,外面的文化艺术进不来,里面的文化艺术出不去,文化传统处于一种静止、同质的的状态。

三、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环境在新时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信仰基础的俗化不能再凝聚起艺人从艺的心理,师承关系的衰弱更使其面临技艺失传的危险,现代传媒的冲击改变了民众世代传承的听戏习惯,而乡土环境的异化则欲使罗山皮影彻底失去最后守望者。这不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现状,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不可承受的现实困境。

很多皮影艺人对罗山皮影的未来表示忧虑,认为政府应该更加体贴民间艺人、关心民间艺人,为民间艺人的生活和演出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保障,激发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调查中也在思考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下面是四点不成熟的建议,或可作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参考。

1.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罗山皮影信仰的世俗化趋势日益增强,罗山皮影酬神还愿的功能也必然转向社交娱人。在此情况下,罗山皮影应该积极主动去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意识,注重罗山皮影的世俗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投入到文化商品的竞争潮流中,排练精品节目,以奇制胜、以新制胜。

2.培养有兴趣的新人

其实,罗山各乡镇并不乏热爱皮影、对皮影有兴趣的年轻人。罗山皮影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老师傅应该注意发现那些对皮影有兴趣的新人,特别是发现有兴趣的孩童、有知识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学习皮影技艺,传承皮影文化,政府也应该为年轻人的学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变革影戏传播形式

现代传媒的发达要求罗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在影戏的传播形式上进行改革,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改进舞台设计、屏幕设置等,使之更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娱乐需要。

4.培育城市发展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环境的巨变,罗山皮影逐渐走出人们休闲娱乐的生活中心,不断地被边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可以引以为荣的名称,却恰恰概括了罗山皮影走向“遗产”的现状。政府、艺人、学者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为罗山皮影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_周全明

Author_Zhou Quanming

单位_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信阳地区文化局.信阳地区戏曲全志:罗山卷.1988.

[3]罗山县文化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罗山皮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