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拾起贝壳 聆听蝉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拾起贝壳 聆听蝉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的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人生需要理想,《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历经艰难险阻,终究会实现理想。人生也会面临困难,《走一步 再走一步》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来说,该怎样理解人生与生命的呢?

《蝉》与《贝壳》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我很担心,在课堂上把生命解读得太厚重或者太肤浅,会让懵懂的孩子们不知所云。几经思考,我决定引导学生从对词语的提炼入手。

在教学《蝉》时,学生朗读文章后,我要求其完成“一只__________的蝉”的填写,可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

有的学生说“聒聒”一词,我在强调它的读音后,由这个词延伸出一系列问题。

第一问:这个词主要是针对蝉的什么方面来说的?明确:是针对蝉的声音以及声音的特点。

第二问:“聒聒”这个词带给人怎样的感受?明确:烦躁、不喜欢等。

第三问:作者对蝉感到很烦躁的情绪有没有发生改变?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觉得很多地方都透露出这一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学生找到了这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我接着问,作者为什么会“宽恕”呢?明确:作者心灵上受到震动,对蝉有了好感甚至产生了敬意。

有的学生说“短暂”一词,从这个词也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

第一问:你了解蝉“短暂”的一生吗?让学生借此了解蝉的生命历程。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出蝉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这个问题只是为下面的问题作一个知识性的铺垫,简单了解即可。

第二问:蝉在迎来短暂生命之前,经历了怎样的等待?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请大家谈谈“17”年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蝉在17年的等待中会有怎样的心理。学生刚开始答不出来,我就开始引导。因为时间漫长,会有痛苦的时候。想象一下它是怎样战胜痛苦获得重生的呢?这样一问,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有的说会觉得“幸福”,因为它等待的结果是美好的,可以获得生命;有的说会觉得“快乐”,因为它的等待是充满希望的;有的说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等待可以让生命得以延续。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答案精彩纷呈。

第三问:蝉历尽艰辛迎来了自己的生命,它是如何活着的呢?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过。点明这是文章的主旨句。

就此问延伸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觉得好好活着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有的说多学点知识丰富自己……

另一个问题是:文末赞美了蝉的生命的意义,开头却写了蝉带给人以烦躁。这种写法叫什么?具体分析一下。明确:先抑后扬。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后只活一个夏天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地活着时,蝉给人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想到的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应该有善于把握词语生成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显得灵动。

另外,提炼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有层次性的。在教学第二篇文章《贝壳》的时候,我对学生提炼的要求有所提高,期待学生对文意有更准确、更深的把握。

学生在朗读完文章后,完成“一枚__________的贝壳”的填写,可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

学生陆续提到“小小”“坚硬”“精致”“图样复杂”“生命短暂”“细小”“脆弱”“卑微”……找得比较全面。而后我加以引导,提醒他们在所选词的后面加上一个“却”字,想让他们从简单地寻找文章内容到分析文章内容,这样更加容易理解文章、把握文意。

为了使回答更有价值,我让学生思考了几分钟。学生最后给出的答案有:小小却坚硬、脆弱却顽强、短暂却精致、卑微却一丝不苟……以上短语都是非常具有延伸价值的。

第一问:卑微的生命却这样一丝不苟,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生命启示?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明确: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儿、空间要大一些,因此用反问句表明自己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

第二问:“却”后面的内容包含了作者对贝壳的欣赏和赞美。作者被贝壳的生命打动后,由物及人联想到了自己,表明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发出了“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么简单的心啊!”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明确: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伟绩,她只想象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馈赠生命,打动人们。

无论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是赏析能力,都可以由一个“集中点”展开,延伸到对课文的内容、语言、思想的探究。对于本课而言,我选择对词语进行提炼,巧妙延伸,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联想文题,提炼词语,就如拾起贝壳,简单中蕴含精致。如果能从词语延伸到文本的内涵,就仿佛听到了蝉鸣,动听而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