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效课堂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18-01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一、范读引路,以情激情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给学生以引导,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该范读时一定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当然,范读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老师的范读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才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苏教版第六册《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文章词美,句美,景美。让人心驰神往。在图画,音乐的配合下,笔者全身心进入情境,朗读课文、读到情动处情不自禁地加上了肢体动作,通过朗读为学生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画面,很自然地让学生入境悟情,眼、耳、心同享这诗一般的境界所赋予的美感,知道他们也有了美读课文的“冲动”。当学生自读课文时,可以听出他们对课文读得是那样投入,那样有味。孩子们把快乐的情绪尽情地释放着:有的好像凝神仰望蓝天,尽情享受美景的醉意,有的像北大荒的一条小鱼由下向上“顶”水而游,十分自由快,有的像北大荒挺有的高梁引亢高歌的激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真切。

二、创设情境,达到动情

朗读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以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但倘若朗读者并没有被文本唤起内心中的情感波动,只靠“轻、重、停、连”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整个朗读过程,这样的朗读仅仅是表面的。

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让学生切身处地地体会到小雷利失去爸爸的悲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雷利是多么希望爸爸能胜利归来呀!让我们把自己当作雷利,想象一下爸爸凯旋回来的场面:(引导学生回答)看!爸爸迈着矫健的步伐从飞机上下来了,掌声、鲜花、拥抱,你捧着最美的鲜花扑进爸爸的怀里,爸爸把一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戴到你的头上,这时,你的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可是(出现灵柩回来的画面,播放哀乐),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小雷利,你站在爸爸的灵柩前,你想说点什么吗?(指名回答)此情此景,小雷利的心里一定感到非常的――(指名回答)

此时此刻,无需老师多费口舌,无需做过多的朗读指导,小雷利的情感,都通过孩子们的朗读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给足时间,充分悟情

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课堂是学生习得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琅琅的书声飘荡在教室。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然而,很多语文课变成了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一会儿又让学生看,一会儿让学生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不厌其烦地讲解;还有的教师课文都没通读几遍,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实在是无稽之谈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花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四、巧妙引导,读出精彩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如能给予巧妙的引导,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还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请看于永正老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片段:

师:假如你是志愿军战士,你会怎样向这位朝鲜大娘道别?会以怎样的感情读志愿军说的话?让我们自由练习一遍。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读得很投入,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以志愿军战士的身份向大娘道别?

(指名读)

师:(在学生读完第一句“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时插话)别忘了,你是站在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跟前,和大娘说话,要动情,“大娘”要叫得亲切。

(该生重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当学生读到“八年来”一句时,老师插话)这一句转入回忆,声调要变低,速度要放慢,把人们带到从前的岁月。于老师的指导是如此到位,如此精准。相信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定会大大加深,朗读时的感觉也定会丝丝入扣。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读”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精彩,这样才能把教材要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