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案例中的策略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析《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案例中的策略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前段时间,在教研活动中,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我们家男子汉》。预设的教案和实际课堂有些出入。课后整理了这些教学策略,对于课堂,有了新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真实课堂;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96-01

我确立的本课学习目标是感受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了课前活动单中的摘抄词语、在字典上查男子汉的定义、概括出文中“男子汉”的成长趣事、写一个我们班上的男子汉片段这样四个活动。通过这四个活动,了解学生的字词掌握,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对文章主旨的初步理解。

【预设环节(一)】请同学们小组交流抄写的词语,小组里读一读。

检查发现:课前活动单第一题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需要注意的词语,并把它们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遍。少数同学只写了六七个词语。我随机请一个同学写“搀扶”的“搀”字,他不会。

即时调整:请同学们利用课前三分钟,小组交流,挑选十个你们组认为需要注意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上课时,大家一起朗读。指名说出哪些词语需要注意。如“馋”和“搀”的部首,“徽”的中间部分,“靡”的读音,“倔强”的读音等。用红笔圈出这些需要注意的词语,并请同学们再读两遍。

【预设环节(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为王安忆家的小男孩编辑一份“男子汉”成长档案,包括小男孩的姓名、年龄、兴趣及面对人、事、物的性格上课时,再读课文,根据概括的成长趣事,体会小男孩的个性特点。

检查发现:本来以为学生对于这种较短的文字进行事件概括没有很大问题,但是通过检查课前预习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概括事件的方法。如“他对父亲的崇拜”部分,有同学概括成:他很崇拜父亲。“他的眼泪”部分,有同学概括成:他的眼泪很多。

即时调整:请同学们一起阅读第一部分“他对食物的兴趣”,说说你概括的事件有哪些。在纠错中让学生明白,概括事件要把握事件中的关键词,讲清楚谁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做某事,结果怎样。这里的事件比较简单,概括起来要更简洁。

【预设环节(三)】请同学们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个细节描写的片段。再从文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用到这种写作方法的句子,说一说它的精彩之处。然后用上今天所学的写作方法,修改课前活动单《我们班的“男子汉”》的片段。

检查发现:课前活动单中同学们写的我们班的“男子汉”的片段中,基本上没有细节描写,大多是一些评价性的话语和陈述性文字。如我们班有个忍气吞声的男子汉。平时都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别人说说他,骂骂他,他都能忍受。如果你对他动手动脚,那你就惨了。他个子高,力气大。他就会反击了。所以他是一时会忍让,但也不是一直忍让的人。另外,大家对“男子汉”的内涵认识有偏差。需要在课堂上对这点作适当讨论和点拨。

即时调整:在概括成长趣事,体会小男孩的个性特点后,请同学们就这个小男孩的个性特点思考,哪些特点体现了他是个男孩,哪些特点体现了他是个成长中的男子汉。然后说说你认为男子汉还应具备哪些品质?在修改《我们班的“男子汉”》的片段时,提出具体的要求,还要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巡视之后,请同学展示片段,大家一起评议修改。

反思: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到真学课堂,对于课堂的关注永远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的评价标准也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一节课,到底学生们能收获多少,发展多少,成了我们关注的核心。

展现真实,明确起点。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课前活动单了解学生的字词掌握、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对文章主旨的初步理解。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案例中还用了一种常见的隐形的方法,就是观察。教师通过平时课堂上对学生行为的观察,了解了学生语文能力现状。

当然,还有谈心、问卷、家访、周记等其他多种手段了解学生的学情。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不应该是割裂开的,它应该贯穿于我们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教师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及时展现学习现状。

优化策略,顺学而导。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眼光从教学方式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果以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对待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学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失败。就如案例中在课前活动单上发现的诸多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调整后的策略中,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接受,再通过小组合作强化知识的接受,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独立完善。这里的学习方式就是多样的,基本上能适应大多数学生。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组合方式。但有个前提不可以忽视:所有的学习都应以学生的自主为前提。任何合作离开了独立思考,就如水上浮萍,无法实现有效学习。唯有现出真实的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优化策略,顺学而教,顺学而导,才有学生真学、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敏. 语文课程“动态化”知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黄耀红. 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