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7·14”云桂铁路隧道坍塌事故救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7·14”云桂铁路隧道坍塌事故救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7月14日16时15分,云桂铁路Ⅰ标富宁隧道发生坍塌事故,15名作业人员被困。中国中铁二局昆明应急救援队接到参加抢险救援的命令后,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开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在多方努力下,历经130 h的艰苦奋战,幸存的14名被困人员于20日2时58分被成功救出。

成功经验

接出警反应迅速,组织有序

事故发生后,中国中铁二局昆明救援队队长文舟在7月14日16时58分接到出警命令后,立即作出部署和安排。值班调度接令按响警铃,所有队员进入应急状态。

根据接警时队员和装备的分布情况以及装备的装车运输情况,确定队员分5批从救援队昆明基地、甘肃榆中、陕西佳县、贵州黔西出发,装备分3批从基地和贵州黔西出发,以最快的交通方式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批队员和装备,由工程部长带队于18时50分从基地出发,15日3时40分到达救援现场。中国中铁二局昆明救援队所有51名队员、12台车辆、37台(套)装(设)备全部于11时到达抢险救援现场,并立即开展救援工作。

在本次出警过程中,救援队各部门和中队做到了组织合理、有序,行动迅速,充分体现了平时训练和演练的效果。

优化救援方案

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参与救援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经过现场研究,制定救援方案如下:首先对被困人员生命迹象进行探测;打通“生命通道”,为被困人员输送食物、水、手电筒等;采用小导坑方案与FS―120CZ大口径水平钻机方案同时进行救援;救援现场进行视频监控;通过卫星通讯车将救援现场画面实时传送至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现场救援指挥部和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资料和信息。

不断优化小导坑方案,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小导坑是采用矿山法快速挖掘隧道塌方体的一种施工方法。普遍采用木框架支撑。框架由顶上的横梁和两侧的立柱构成,有时还加设底梁。小导坑方案属隧道塌方救援方案的一种,还有大口径钻机救援方案、顶管救援方案和中央排水沟方案等。根据救援指挥部的统一安排,由救援队对小导坑救援进行指导,中铁隧道局具体实施。在救援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原方案中的Ⅰ20工字钢作为导坑架设材料改为15×15 cm的方木。确定了在塌方体掌子面左侧上台阶底板标高处,实施三角形小导坑救援的方案,并根据塌方体的地质情况和塌方体的长度,对小导坑断面尺寸(高度)进行了优化。当三角形小导坑救援受阻后,又立即制定了迂回导坑救援方案,即在距塌方体掌子面5 m且初期支护未发生明显变形的隧道左侧上台阶底板标高处,对初期支护进行破除,设置小导坑入口。小导坑延塌方体边沿绕行,全部采用非爆破技术进行开挖,绕过塌方体进行救援。小导坑由原来的三角形改为梯形,使小导坑救援方案最终得以顺利实施并成功打通。

撤离迅速,组织有序

被困人员成功救出后,救援队全体人员只作了短暂休整,就立即组织车辆,安排人员分批进行救援撤离。从20日13时开始进行首批队员和设备撤离,至22日11时30分最后一批队员和设备撤离完毕,整个撤离工作历时不到2天时间。

主要救援装(设)备应用

打通“救援通道”,为被困人员安全逃生创造条件。经过场地、行走轨道和龙门吊的前期作业准备工作,于16日7时30分,大口径水平钻机正式开钻。17时,大口径钻机在钻入塌方体18 m时,因作业场地下沉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口径水平钻机水平失衡,传导动力下降,救援指挥部决定该钻机暂停救援。18日晚,由中铁隧道局组织实施的迂回导坑因地质原因受挫,指挥部决定再次启用大口径钻机救援方案。在指挥部对第二次救援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后,队员们立即投入到钻机运行平台的改造工作。19日11时40分,大口径水平钻机发动机再次响起,20日2时25分,成功打通救援通道,14名被困人员被顺利救出。通过救援,收集到了大口径水平钻机第一手技术参数,锻炼了队伍,为指导今后的救援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进行生命迹象探测,确定有幸存人员。首批队员到达现场后,两名队员立即采用SJ-6000生命探测雷达对隧道塌方腔内被困人员进行生命探测。15日7时40分,通过生命探测雷达显示,距塌方体掌子面26.37 m处存在生命迹象,确定有幸存人员。对此,现场指挥部给予了充分肯定。

打通“生命通道”,为后续成功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根据现场指挥部统一安排,RPD―180CBR多功能快速水平钻机于15日18时27分开钻,19时14分“生命通道”被成功打通。通过“生命通道”确定被困人员有14名幸存且身体状况良好。随后,救援人员通过“生命通道”为被困人员输送食物、水、手电筒等,并利用视频监控与被困人员建立了联系。生命通道的打通为被困人员带去了信心和希望,延续了生命,也为后续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实施信息监控和卫星通讯传输,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本次救援安装了两套视频监控信息系统,一套用于监控塌方体掌子面救援现场,另一套用于监控塌方体内被困人员情况和生存环境。同时,利用卫星通讯车将救援现场实时画面传送至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本次监控共布线约6 500 m,安装摄像头4个,监控器1台,监控人员4人。经过信息中队队员的连夜奋战,救援指挥部和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以清晰地看到救援现场实时情况和塌方体内被困人员情况及其生存环境。

存在问题

接出警方面

事故发生后,装备启运不及时,装备在装车的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保护,运输车辆不能以最大时速进行行驶,进入救援现场的施工便道狭窄,大型装备难以通行等。例如在本次救援中,虽进入救援现场的施工便道只有8 km,但运输大型装备的车辆在挖掘机和装载机的配合下耗时3 h才顺利通过,且步步惊心,严重延误了救援时间。原因为事故单位、救援指挥部沟通不到位,而事故单位也没有对施工便道引起足够重视,提前规划拖车入场道路。

现场组织管理

对救援现场情况了解不充分。虽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现场塌方体的地质情况,以及用于钻孔设备的风、水、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现场的物资和油料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是第一次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实施救援,缺乏现场经验。未对大口径水平钻机的作业场地情况、洞口施工便道标准和通讯情况与救援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了解。

改进措施

救援队管理

配齐基地队员,达到40人左右,以保证日常训练、装备维护保养和及时出警的要求。实战演练时,根据演练方案的需要从项目抽调队员补充,“平战” 结合调整队员时,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骨干人员值守基地。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装(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落到实处,保证救援装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达到随时出警的要求。

加强救援关键环节的训练,如生命通道施做、卫星通信、音视频监控、生命探测、监控量测等训练科目,培养一专多能型的队员。将设备装车列为训练科目,提高设备装车的速度和质量。加强抢险救援、设备运输和设备运转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

增加平时的实战演练次数,特别是增加新进设备和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次数,使队员能够熟练掌握新进设备的性能和熟练操作新设备,并根据抢险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有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救援现场管理

在接到出警任务后,立即对事故现场坍塌体情况、作业环境、风水电情况、洞口施工便道,以及需要现场安排并提前实施的工作进行对接落实,以便安排设备启运和到达现场顺利开展救援工作。

到达现场后,按照救援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场踏勘、方案制定、生命探测、联系孔施做、视频监控和卫星通讯连接,以及大口径钻机的作业场地准备。

落实组织指挥系统。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主动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突出自身主体地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与事故单位的现场配合。本次救援指挥部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方面效果不太明显,施工单位又过分强调自身困难,致使钻机作业平台洞碴运输和满足钻机作业场地需要移动的掌子面钢管支撑不能及时得到落实,因而大大推迟了钻机开孔救援作业时间,导致关键作业工序盲目推进、效率低下。

从救援工作开始就要执行轮班制度,并保证各装备、各工序的人员配备数量。

技术管理

通过本次实战,研究双线和单线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钻机配套设备的运用。

规范训练科目,特别是大型装备大口径水平钻机和卫星通讯装备。围绕大口径水平钻机快速打通救援通道,从钻机配套设备的堆码、装备维护保养到作业场地形成等工序着手,从实际操作训练中逐步完善并形成大口径水平钻机的训练科目;从通讯装备的工器具、线材开始,认真学习研究,从布线、器材安装等工序着手,从实际操作训练中逐步完善、形成通讯装备的训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