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供需矛盾的成因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供需矛盾的成因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农村金融信贷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村镇银行的发展却遭遇了巨大的困境,许多村镇银行纷纷改制,面向农村和农民的业务不断萎缩,“脱农化”现象日益严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农民、银行、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了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如此巨大的深层次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献言献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现状;原因

新世纪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农业也不例外。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周期性、收获时间集中、消费时间空间分散的特点,农民的资金周转经常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农村信贷系统来支持他们购买前期的生产资料、产中的日常维护经营与生产科技的应用,对资金的需求空前巨大。而与农民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不相符的是,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却没有同时繁荣发展起来,反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加举步维艰,处境艰难。为了维护自身的运营,脱离目前的困境,各地的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改革,将农信社转制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农商银行往往积极拓展城市业务,面向农村和农民的业务不断萎缩,“脱农化”倾向日益严重。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银监会牵头规划设立村镇银行,但却遇到巨大阻力,成效也并不显著。本文通过研究村镇银行的艰难处境,从农民、银行、政府三个角度来探讨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如此巨大的深层次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献言献策。

一、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

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建立,此后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到2009年末,银监会已批准成立村镇银行111家,共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吸收存款1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1]。

但近年来,各地村镇银行的发展却遭遇了极大的困境。首先,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小,主要面对的对象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民,使得他们发展存贷款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资金利用效率不足,在与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其次,村镇银行的股本设置不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3]。再者,村镇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单一,难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4]。最后,由于村镇银行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和成本原因,服务宣传不到位,交流沟通渠道不够通畅,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

二、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1.农民贷款的特殊性导致村镇银行贷款具有高风险

村镇银行贷款的对象,通常是经济生活水平较低且远离城市的山区农民,他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家中除了房屋地基、农地和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外,就再没有多余的财产。然而正是由于没有多余资产,使得他们缺乏可用于偿还贷款的抵押物,从而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就形成一个悖论,即:家中越贫穷,越需要贷款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也最缺乏贷款的抵押物,银行越不敢贷款给他们。这说明,农民需要贷款的原因,正是他们无法获得贷款的原因。这也即是农村信贷供需矛盾的实质所在。

此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元钱在穷人的手里,永远要比在富人的手里有价值的多。因而农民拿到贷款以后,拒绝还贷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村镇银行贷款对象通常比较贫穷,从而还贷激励大大降低。同时,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对于信贷市场认知不足。村镇银行常常要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在业务推广过程中遭遇巨大困难。

以上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贷款具有极高的风险,违背了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从而导致贷款有效供给不足。

2.村镇银行农村贷款业务的低收益与高成本使得“脱农化”倾向严重

与农村贷款的高风险并存的,是农村贷款的低收益。一方面,村镇银行常常要付出巨大成本去宣传、扩展业务,另一方面,农民的贷款需求却仅仅只有几千元到2万元。银行付出的成本巨大,得到的收益却很小。相比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村镇银行本来规模就很小,资金拥有量而言不多,如果没有持续性、长久性的盈利,很难支持自身的发展。

此外,村镇银行的农村贷款的机会成本也是巨大的。如果把业务重点转向城市,毫无疑问,盈利将是现在的数倍甚至更多。有些村镇银行,由于开展了小微企业业务,银行发展态势良好,盈利是一般村镇银行的5倍左右。这说明,银行本质上来讲也是一个“企业”,也要以盈利性为原则。而村镇银行目前的状态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村镇银行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而对于村镇银行,还有一个特殊的困局,那就是资金来源不足,吸收储蓄困难。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家庭存款,而很少有城市居民家庭存款。而农民由于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家庭存款的数量十分有限,造成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面狭窄,吸收存款量小。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农民来讲,虽然他们不愿贷款,但存款意愿却相当高。然而他们的大部分存款却都放在了大型商业银行和信用社里,很少有农民愿意把存款放到村镇银行这些小银行。这就造成了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吸储难。吸储难导致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收益小导致村镇银行盈利性不足,存贷都发生巨大困难,从而陷入生存困境。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银监会明确表示支持成立村镇银行,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优惠措施,村镇银行要同其他银行一样,面对统一的利率水平,自负盈亏。央行上调存款利率,且要求存贷比不得高于75%,给刚刚发展只有不到5年的村镇银行拓展业务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已经有几十年发展历史、资金力量雄厚的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另外,村镇银行面向农村开展业务,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赚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从而带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政府却不考虑村镇银行的这个特点,仍然把他们与其他商业银行一视同仁。这相当于变相地鼓励了他们的“脱农化”倾向,从而使得更多银行放弃农村业务,转而扩展非农业务。而坚持以服务农业为主的那些村镇银行,则遭到了盈利困难、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

三、结论和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管是作为需求方的农民,还是作为供给方的村镇银行,抑或是作为指导者与协调者的政府,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使得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巨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农民、银行、政府“三管齐下”,共同协调努力,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变扫除资金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信贷市场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他们还难以驾驭。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才能促使他们真正了解、利用好信贷市场。2)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和前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3)农村信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直接把城市信贷市场那一套照搬过来,因而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尤其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针对农民的存贷款政策和产品,达到“积少成多”的效果。4)政府应当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在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贷款限制方面都给予村镇银行一定优惠措施,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虽然依旧有大量问题存在,但还是在支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要想保持村镇银行的持久发展,政府必须做好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寻求政府、银行、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发挥出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静静.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J].财金之窗,2011(2):102-103.

[2]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货币银行,2011(5):43-45.

[3]李俊阳.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不足与建议[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200-202.

[4]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J].金融论苑,2012(10):174-176.

作者简介:

雷硕(1991—),女,山西阳泉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资源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等。

李亚云(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资源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