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彷徨与毁灭――论《天边外》中的原型意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彷徨与毁灭――论《天边外》中的原型意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作品常运用大量的原型意象来揭示社会的残酷、命运的无常。在代表作《天边外》中,奥尼尔用罗伯特与安朱的性格和命运、海洋与陆地的意象象征来展现梦想对人的重要性,展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对年轻人一生的影响。

【关键词】奥尼尔;《天边外》;原型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40-02

作为美国戏剧的代表作家和奠基人,尤金・奥尼尔(1888-1953)极为关注时代变化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他的作品多是悲剧,人物始终处在命运的洪流之中,与之奋力拼搏,却往往一败涂地。《天边外》创作于1918年,是奥尼尔第一部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并首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戏剧。整部剧充斥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有极强的表现主义风格,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原型和意象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暗示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挣扎。

一、《天边外》的创作背景

1918年的美国,正处在梦想建立世界霸权的门槛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有三点涉及海上航行及港口贸易,正是一个充满了原始的野心而又无规则的时代。《天边外》中安朱认为“在阿根廷,一个人大有成功的机会。”“那是个新兴国家,大事业正在开展――我想在去世之前干一番大事。”这些语言表明在那个时代中,冒险=做大事,这也是奥尼尔对“天边外”在物质层面的认知和设定。而从精神上,或者说浪漫的理想中,“天边外”代表着摆脱现实,代表着另一种美好的生活,其内核与“乌托邦”无异。

奥尼尔本人曾在商船上当过海员,到南美、非洲各地淘金,这些生活给他带来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大量的创作素材。他在《天边外》展现了一种对海洋的思考,海洋成为通往理想生活的重要媒介,它残酷、多变,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从这部作品起,奥尼尔发展出了自己的创作主题,即人们在残酷的社会和命运捉弄下挣扎喘气,并以物质繁荣与精神荒原的对比催醒人们反思。[1]

二、罗伯特与安朱的原型特性

《天边外》展现了一个美国农场家庭的悲剧命运。在这个家庭里,起初,每个人都拥有理想,都拥有实现理想的热情和能力。然而,随着罗伯特一次错误的选择,命运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了。罗伯特是梅约农场的二儿子,他自小体弱多病,常年卧床,唯一的乐趣就来自窗外那片小小的天地――

“罗伯特:(沉思地)所以我常常越过田野,眺望那边的小山――(他指着天边)过了些时,我就忘记了我身上的痛苦,开始做梦。我知道那些小山后面是海――许多人告诉过我――我就常常奇怪,海是个什么样儿,并且想在头脑里形成一幅海的图画。(微微一笑)那时,在我看来,那个遥远的海,无奇不有,现在也还是那样:它当时召唤我,正像它现在召唤我一样。”[第一幕第一场]

“罗伯特:坐在窗户跟前做梦,就是当时我的生活中唯一的快乐时刻。那时,我喜欢孤独。各种形色的落日我都记在心里,太阳全都落在那儿――(他指着)天边外面。所以我逐渐相信世界上一切奇迹都发生在小山外面。”[第一幕第一场]

可以说,对外界的向往和幻想是罗伯特潜意识里的精神支柱,正是想象中那广阔的世界、美好的生活给了他与孱弱的身体,与命运奋斗的动力。“孱弱”、“读过几年书”、“浪漫主义”正是人们对一个空想家的普遍印象,这些特色、这种形象和追求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罗伯特的身上聚集了几种常见的社会原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型理论”,他认为,原型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原型意象可以看作是原型的象征性表现。通过其表现以及表现的象征,我们就可以认识原型。比如,出生、结婚、死亡与分离,等等,在其象征的意义上来说,都再现着某种原型的存在。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有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2]

与罗伯特相反,安朱身上体现出一个劳作者的原型特性。他“粗壮”、“古铜色”、“有一种魁梧的男性美”,这些描述是从无数个劳作者的体态、生活状态中提炼出来的,可以说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创作。安朱作为农场的孩子,他脚踏实地,知道怎么照料好这个农场,知道怎么讨生活,却永远不能理解罗伯特的想法。

“安朱:嗨,你真是个第一流的白天做梦的人!我知道你又带一本旧书来啦。”

“安朱:我猜,因为你在大学念了一年书,你才爱上那种玩意儿。我真高兴,我念到高中就不干了。要不然我也许会同样发疯。”

一个浪漫幻想,一个脚踏实地,兄弟二人都无法想象自己过上对方那样的生活,而命运无常,他们最终走上了错位的道路。

三、理想与现实的意象

(一)室外场景与室内场景的对立。《天边外》是一部典型的三幕剧,结构充满了严谨的象征意义。每一幕中有两场,一场室外,在农庄里,在田野中,在能眺望到海边的小山丘上;一场室内,在罗伯特家中的会客厅。室外的田野风景优美,可以看到天边外去,充满理想和浪漫的气息。室内则是家人沟通的地方,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都在讨论着如何生活,代表着现实主义。

奥尼尔在解释《天边外》的场景设计时,曾说:“一场取景室外,表现天边,象征人的愿望与梦想。另一场取景室内,天边隐去,表示某种东西阻挡在个人与他的梦想之间。以此方式我试着表现出憧憬与失去之间的张力。”安朱热爱的农场代表现实,表现为牢笼、压抑、束缚、苦闷、幻想的破灭;而罗伯特向往的天边外代表理想,表现为自由、美好、幸福、冒险、无拘无束。狭隘的陆地与广阔的海洋、农庄生活的现实与海上漫游的梦想、约束与自由的矛盾冲突在室内与室外两个场景交替展现,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3]

(二)海洋与陆地的对立。海洋与陆地的对立在《天边外》中以多中形态存在着,罗伯特与安朱的人物形象就是海洋与陆地的隐晦展现。哈里・莫恩・普拉萨德认为“[场景中]在广阔(海洋)与狭隘(陆地)两者之间的跳跃预示着罗伯特与安朱两兄弟身上矛盾性的愿望。”罗伯特像大海一样浪漫、飘忽、命运无常,安朱则如陆地一般沉稳、现实。

(三)剧中时间与人物命运。三幕剧中,故事发生的时g为春日黄昏-仲夏中午-深秋日出。春日黄昏,美好的一天即将结束,所有浪漫和生机都已过去,即将到来的夜晚充斥着不安和变化。这正印证了罗伯特的爱情,美好都是短暂的,漫漫长夜拉开了序幕。仲夏中午,热气令人烦躁,汗水弄的人黏腻而又无法摆脱,接下来还有一下午的农作,印证着生活的无奈、枯燥。深秋日出,萧瑟中带有微弱的希望。深秋的萧瑟代表罗伯特的生命即将枯萎,而日出则满足了他最后的愿望,同时日出也印证着人的渺小,罗伯特离开了,生活还要继续,安朱和露丝依然要在这太阳升起的农庄里挣扎奋斗。

周国平老师曾说: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时时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4]

罗伯特一生也没有走出农庄,远方成为他永恒的梦想和希望。安朱始终回不到他热爱的土地,漂泊成为他生活的常态。错位的命运,让两人成为彼此的“天边外”。当罗伯特把农场视为一座牢笼,安朱口中的东方弥漫着一万股恶臭,两个人在彷徨间苦苦挣扎,生活近乎毁灭,但梦想却如一粒火种,顽强地闪烁着。

参考文献:

[1]左婷.浅析尤金・奥尼尔戏剧作品中主题思想的嬗变[J].东京文学,2011(3).

[2]申荷永.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周露婷.奥尼尔《天边外中的场景原型分析[J].文史月刊,2012(8).

[4]周国平.追求对理想的思索[J].读与写(高中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