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人性观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人性观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性观在心理治疗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构成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键因素。人性观影响心理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影响咨询师对心理成因的认识、对心理疾病的理解、对咨询与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最具影响的几大咨询流派的人性观,并解析了人性观与咨访关系以及咨询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人性观;咨询师;来访者;本土化

Abstract: View on human na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is a key factor to constitut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The view on human nature influences the way and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counselo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diseases and causes, and selection in the way of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about the currently most influential views on human nature, and resolves some issues such as relation between counselor and client, and counseling localization etc.

Keywords: View on Human Nature; Counselor; Client; Localization

人性观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本性”的认识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往往影响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有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的出现。从人性观的发展来看,人性历来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人性观也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心理咨询流派中的人性观

人性观是任何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人性观,他们认为本能决定一切,注重人性的先天性。现代精神分析则注重强调关系的重要作用。阿德勒学派的人性观主要强调自卑感,认为基本的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是创造的源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人性观,承认人具有潜能并能在引导下自己将潜能释放出来,强调的是咨询员、治疗师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及感受。行为疗法的人性观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夸大了环境的作用。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以认知行为为取向。

关于学派的人性观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心理学大师可以影响、改写甚至创造一个学派,所以,大师的人性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该学派的人性观。大师们在对该学派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又深受该学派的人性观的影响。所以,大师的人性观与该学派的人性观是相互依托的。

二、人性观与咨访关系

1.人性观对咨访关系的影响

基于以上各学派的人性观,咨访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精神分析咨询师是以专家和权威的身份出现的,与来访者保持一种分离客观并完全中立的态度。行为主义把来访者仅看作能被改变和塑造的被动体,治疗的本质就是咨询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控制,改变来访者的行为。以人为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注重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与治疗者的感情交流、分享,咨询师是以同伴的角色出现的。理性情绪学派认为咨询师应是相当主动直接和教导式的,而来访者则基本上处于纵的角色。

2.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人性观的相互作用

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起作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性观对彼此及咨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咨询师对某一特定理论的偏好正是由于该理论能反映其人性观,说明这一理论与其人性观是相匹配的。因此,咨询师本身的人性观会先验地影响其理论取向及对问题的认识,决定所做的决策,也切实影响其如何发展一套个人的咨询模式。同样,也会影响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

来访者的人性观,影响到自己的心理、人格等各个方面,也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对来访者人性观的了解,使咨询师更容易理解、分析来访者的行为和心态,可以协助咨询师界定咨询的目标,并方便咨询师对咨询工作作出评估。

在此,我将以大学生为例,阐述来访者的人性观在咨询中的双重机制。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学业问题、人生规划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等。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涉及到人性观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困扰他们的表面的问题,更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性观。正确的人性观将使他们获益终生,同时,不合理的人性观也将可能困扰其一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自己本身已有的或愿意接纳的人性观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某大学采用自编的人性观问卷,对359名大学生的人性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人性观,其次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较少认同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人性观差异性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在人性观的一些因子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作为高校的咨询师,对大学生人性观及其特点的了解,可以帮助其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为有效的咨询开辟了蹊径。但如果对大学生的人性观所知甚少,且对自己的人性观不自知,则咨询常常会陷入寸步难移的困境。所以,这就对咨询师提出了要求。

作为咨询师,要重视人性观的作用,真正地认识到人性观在咨询中的价值;要对自己所持有的人性观有较高的自觉;对来访者的人性观有清晰的认识;当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人性观不一致时,或来访者固守其原有的不合理的人性观,咨询师应适时地引导来访者的人性假设。如若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可以寻求督导的帮助或者进行转介。

三、人性观与咨询本土化

西方心理咨询自身带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和西方人社会化特点。借鉴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模式和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在引进西方心理咨询模式的同时,必须适应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社会化特点,存在一个改进、消化、吸收、“洋为中用”的本土化过程。在这里,人性观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1.人性观的本土化

不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其人性观都受到了家庭、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探究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了解人性观,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而文化的介入,就离不开对本土化的反思。

目前,在我国有影响力的咨询流派中,基本上都源自国外,只有钟友彬教授的认知领悟疗法可以让我们稍微自豪一下,它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有影响力的流派里几乎找不到中国的影子,如果我们自己的理论多一些,就说明适合中国人人性观的咨询理论会多一些,来访者在咨询当中就会获得比较大的益处。

2.中西方人性观的差异

研究我国文化、发掘人性观、实现本土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结合文化、人性观以及咨询,中西方有以下几点差异。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缺乏冒险的精神,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无谓的牺牲。所以,在这样的文化之下,当人们出现了心理问题或疾病时,一般会遮遮掩掩,自己宁愿痛苦,也不去做咨询。即使在做心理咨询或治疗,也避免让人知道。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感情是内敛的,咨询中也不例外。在咨询中,感情得不到表达和宣泄,势必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中国人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也许会由于注意表达的艺术,进行婉转地表达,这样,常常让咨询师曲解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惧上”和“面子”心理,所以,在咨询中,如果遇到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来访者,咨询师就开始“惧上”,而来访者为了保留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就所言不知所云。我们是一个“关系”国家,所以,我们的咨询仍然离不开关系的影子和介入,咨询的效果可想而知。

咨询总是与隐私相影相随的,在西方国家,保护隐私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概念,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意识,双方都能很好地去遵守,没有顾虑。中国人对他人的不信任与对法律的不了解使得对保密性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而这不仅影响了咨询的动机、愿望,为咨询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而且使咨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学界对本土化一般基于这三种考虑:考察国外的理论、策略和方法在中国人身上的有效性;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思想、理论、策略进行研究;通过直接观察来访者的心理困惑,观察一些有效咨询和治疗的实际过程,在不带有预定的理论套子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围绕着“咨询”提出来的,即出发点是咨询。

众多的研究者都涉及到谈论本土化的问题,但真正的行动者却远远地少于评论者。所以,本土化的效果甚微。而且,就中国心理咨询目前的现状来看,心理学家的研究重心和国家的支持方向仍然在实验室的研究等方面,在咨询这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小。另外,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咨询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良性发展。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厚重的文化积淀对我国的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性观均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依托,对国外的理论去粗取精,对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大力发展本土化的研究。目前,不少本土的有关心理咨询的思想还只是猜想或假设,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流派的出现可能需要穷尽一生,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在发展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在意气风发的同时也要学会等待,既要鹰击长空又能鱼翔浅底!

参考文献:

[1]王惠萍.大学生人性观发展的研究,烟台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朱静.心理治疗的文化根谭III.社会心理研究,2002,(1).

[3]刘枕.论中国人社会化与心理咨询本土化[J].中国人民

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C],2002,(5).

[4]况志华.人性观对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心理学

动态,1997,5(3).:75-78

[5]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6] Corey.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

作者简介:

侯智娟(1983- ),女,汉族,山西人,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