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坎布拉:丹山碧水的神殿,魔城,龙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坎布拉:丹山碧水的神殿,魔城,龙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海省会西宁市南行百余里,就来到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县,坎布拉就横卧在这里,如同一枚在时光之手上遗落的玉石,静静地聆听着大美青海的心跳。

不少游历者不远万里来到坎布拉,为的就是亲眼目睹一番黄河流域最大、最富有神韵的丹霞地貌,体验古老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藏族风情。此外,在湛蓝的黄河水上泛舟,享受高原平湖之乐,也是让你忍不住要远行的理由之一。

丹山碧水的绝美景观

坎布拉的最高处是神殿,中间是魔城,低处是龙宫

在坎布拉当地居民中有这样的传说:坎布拉的最高处是神殿,中间是魔城,低处是龙宫。当你仔细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坎布拉上部林海茫茫,宛如仙境,确有神圣庄严之感;中部是丹霞峰林,变幻莫测,恰似误入魔鬼之城;而下部的黄河库区犹如深海龙宫。如果你顺着这种地势行走,就会真切体味到经历了浮云绕山、烟雨迷鞯南删持后,又回到了低至尘埃的错落之美。

由于坎布拉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这里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两顶桂冠。

坎布拉的森林面积达4373公顷,生长着桧柏、桦树、云杉、白杨、油松、河柳、杜鹃等几百种植物。据林业专家说,坎布拉的森林十分重要,是黄河上游极其重要的涵养林区。而当地笃信宗教的老百姓更是视这些树木为神圣,认为乱砍林中一棵树,就等于杀死一个僧人。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才使得坎布拉的森林如此繁茂。

丹霞地貌是坎布拉最主要的景观,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特征,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山体千姿百态,有的如柱如塔,有的似人似兽,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工之妙。这里有18峰,自西向东依次而立。徜徉在这一座座奇山险峰中,恰似行走在一条流动的画廊里,一幅幅画面从身边掠过,有的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有的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有的像皇宫大殿,至高无上。每一座山峰的名字都充满传奇。如藏语意为“天龙八部”的德杰峰,其方形的山体巍峨壮观,在阳光的普照下远远望去,犹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仙女聚会”则是由数十个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的山峰,如同聚会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坎布拉西面是著名的李家峡水电站。由于黄河在此从青藏高原一下跌进黄土高原,形成了巨大落差,因此修建了水电站,形成了一个面积为31.5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也许是因为有繁茂森林的存在,这里的水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母亲河一样是黄色的,它是蓝色的,清澈洁净,犹如蓝宝石,妩媚得像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笔下静静的顿河。平静的水面倒映着两岸的山峰,美如画屏。天空也像湖水一样湛蓝,几朵棉絮一样的白云飘过,渐渐地被风纺成缕缕细纱,梦幻至极。

僧人与尼姑同修的宗教法地

香烟缭绕,酥油灯长明,仿佛仍在讲述着千年前那场灭佛风暴……

坎布拉不仅拥有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浓烈的宗教气息。这里先后建有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是青海境内唯一黄教与红教共存、显宗与密宗共生、僧人与尼姑同修的宗教法地。各寺院相距不过一两公里,钟鼓声相闻,经幡相招,都按各自的信条、教义修炼,互不干扰。

这些寺院都有上千年历史,最著名的是阿琼南宗寺。阿琼南宗寺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寺院不像想象中那么恢宏堂皇,但却是尖扎县、多加、贵德县等地信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四月、九月、十二月,信徒们都会在这里集会。其中,尤以农历四月十三日的法事规模最大,前往参加的僧众最多。

坎布拉的神圣在于它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公元9世纪,由于吐蕃王朝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刮起灭佛妖风,致使藏传佛教濒于绝境,寺院关闭,僧人被逐,形成僧侣大逃亡的劫难。被后人称为“三贤哲”的希格迥、藏饶赛、玛尔•释加牟尼3人把佛经驮在马背上,昼伏夜行向阿里逃亡,由于阿里也在禁佛无法立足,便向北逃到新疆,又因民族信仰不同、语言不通,即往东奔向青海。当他们来到坎布拉,面对这里美丽的山水,一路的疲劳与惊悸全都化为欣喜,庆幸终于找到了修行境地,于是决定以坎布拉为根据地弘扬佛法,并在阿琼南宗峰顶的石窟中修行、传教。

在坎布拉,有“不登南宗峰就枉到了坎布拉,不观三修洞就不算真的佛教徒”的说法,人们把登南宗峰视作登峨眉山金顶一样重要。沿着石砌的阶梯拾级而上,山洼里曾有三棵古柏,是当年人们为三贤哲种下的“纪念树”,可惜已遭砍伐,如今游人只能遗憾地望着3个树桩,怀想他们复兴藏传佛教如山似铁的意志。峰顶有3座石洞,人称“三修洞”,是三贤哲苦修之处。几百年来,已有上百位僧人在此修炼过。如今,这里香烟缭绕,酥油灯长明,映照着3尊佛像,洞外经幡飘飘,仿佛仍在讲述着千年前那场灭佛风暴和3人在此修炼的日子……

7个原始的藏族自然村落

每年的藏历年和祭祀俄包是坎布拉藏民最快乐的日子。

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就世代居住着藏民。在时间的长河里,这里渐渐形成了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7个藏族自然村。藏民世世代代耕作、繁衍生息在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上,过着朴素美好的生活。

每年的藏历年和祭祀俄包是坎布拉藏民最快乐的时候。

2011年的3月5日,是藏历铁兔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坎布拉的藏民举行射箭活动,互献哈达,以示祝福之意,以祈吉祥如意。

祭祀俄包俗称插箭,是一项祭神活动,依其所祭之神的不同,名称也不同。比如祭护法神的叫做“拉托”,祭战神的叫做“化卡尔”,祭山神的叫做“拉卜则”。这3种祭神活动中,插“拉托”是寺僧的活动,插“化卡尔”是部落联合的大型活动,而插“拉卜则”一般是以村落为单位而单独进行的活动。

在坎布拉,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护村山神,这也正是藏民以村为单位进行插“拉卜则”的理由。

整个插箭的程序,分为备物、煨桑、插箭、插旗、扬“隆达”、赛马。当参加插箭的人到齐后,便开始煨桑――将牛粪或柴禾堆在煨桑台(每个插箭地点都设有泥石垒成的煨桑台),把火点着后再加柏枝,放桑子,撒净水或酒。随即人们同声高乎“拉加罗”,意即“天神战胜了”。在一片响彻云霄的欢呼、鸣炮、螺号声中,人们各举各的箭,绕煨桑台转3圈,待两支最长的公用箭(一支代表大活佛,另一支代表村庄)― ―插完后,便上前插上各自的箭。箭插齐后,再用细长的羊毛线将箭堆缠牢,至此插箭告一段落。接着,人们便开始到离插箭处较远的插旗地点插旗,插法与插箭相同。随后就开始扬“隆达”,也就是扬风马旗。远远看去,随风吹动的风马旗宛似雪花,飘满山岗。最后就是赛马活动。说是赛,其实骑手们无所谓输赢,只是加入到跑马的行列里,仿佛接受山神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