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从英语中比喻修辞的概述入手,从明喻、暗喻和转喻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深入分析。

关键词:英语 文学作品 比喻修辞

引言

在人类的语言中,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取舍后刻意提炼的,能够再现生活中的真情实貌,给读者留下美的感受和突出的印象。因此,成功的作家都注意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作家深思熟虑和刻意提炼的,通过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为读者呈现美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将平淡无味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不仅增加了语言的准确性,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比喻修辞概述

比喻是英语文学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指用具体的形象和浅显易懂的道理来说明复杂的事物或者难懂的道理。比喻通常是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本体”是需要进行比喻修辞的对象,“喻体”是将本体比喻为的事物,“喻词”的作用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用来表示比喻的关系。根据这三种关系的不同,可以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转喻三种。

比喻作为修辞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模式,既有思维的心理基础,也有话语的外在形式,本体和喻体是思维过程中的两个支点。比喻的构建过程是作者对语言、社会、自然的一个认知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读者的联想以及多种认知体验。袁梅曾说比喻就是:“通过把不同的认知领域相互联系起来,刺激、引导认知主体采取有效的认知策略,唤醒记忆储存与知觉表象,调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展开敏锐的对比与推理,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投射映现到另一领域,用熟悉具体的经验结构去说明阐释陌生抽象的经验领域,并由此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最终达到对认知的目标领域的事物做出正确的识别、判断与评价的认知目的”。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为认知工具(喻体)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使用比喻首先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比喻的本质是通过有相似点的事物之间的比照,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增加话语的修辞效力。何立伟作品中的比喻结构和类型多样,在喻体的选择上常常会出其不意,增加作品语言的新奇感和审美感。

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学作品的魅力,当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经常会遇到作家使用比喻修辞格的情况。比如英国作家马考莱在著作《约翰生传》中就运用了许多的比喻修辞,其中有一句翻译为“这位目光炯炯、气喘吁吁的老学者,吃起肉来猛如虎,喝起茶来似海饮”,形象地描绘了约翰生的怪僻和饕餮的神态。

文学作家朗费罗在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中,将秋天比作为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士,他身披猩红铠甲,手持鲜艳的红旗,步履威严,就像在打谷场中降临了一个大连枷。通过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段,将秋天描绘得有声有色。

二、明喻

明喻就是指作者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同特征,进行两种事物之间的对比,这种明喻的修辞手段可以鲜明地反映和刻画本体事物,作者通过想象力将两种事物进行联系。有时候自然界中的两种事物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但是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住两种事物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在表达中加以运用,可以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这也是比喻修辞手法和其他修辞的主要区别之处。明喻的运用首先在句子中要有本体和喻体,也就是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的事物。通过喻词进行连接,表现出两者之间相似的关系,基本的格式是A像B。比如:

(1)星星像一盏盏灯,从那无边的苍穹上垂挂下来。

星星和灯本来属于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作者却抓住了它们的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明亮”、“闪烁”,因此用灯来比喻星星,非常形象。

(2)稻田像一片片翠绿的地毯。

稻田和地毯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也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但是作者看到了稻田和地毯共有的特征――“绿色”,因此用地毯比喻稻田是非常恰当的。

(3)女人爱哭,泪眼就像水珠。

眼泪和水珠也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但作者准确把握到两者之间共同的性质和形状,因此用水珠形容女人的眼泪是非常形象的。

(4)梦想就像星星,你永远无法触碰,但如果你跟随它们,它们将引领你抵达自己的命运之路。

梦想是遥远且虚无缥缈的,星星也是不能触手可及的,用星星形容非现实的梦想,准确地表达了梦想像星星一样起到指引的作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5)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爱情像一种奢侈品,让相爱的人更幸福,让落单的人禁不起。

这里将爱情比作奢侈品,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爱情是求之不得的,喻体奢侈品是高贵的,不是普通人能够享有的,用奢饰品比喻寒冬里的爱情,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珍贵。

(6)记住,友情像酒,时间越久越香醇。

这里将友情比喻为酒,酒的特性是存放的时间越长,那么就会越有味道,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才显得弥足珍贵。

(7)孩子们则相互追逐打闹像猴子一样敏捷。

猴子是比较敏捷的动物,这里将打闹的孩子们比喻成猴子,形象地表现出了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情境,可以使人们将孩子和猴子进行联想,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三、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辞海》里说隐喻:“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贴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暗喻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但与之不同的是,暗喻不直接表明用作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而是让读者进行联想。明喻的表达比较直接,直接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处,而暗喻则表达得较为含蓄。比如:

(8)过程控制是高校自动化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消化理解和创新。

这里将知识比喻为食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理解为对知识的掌握,形象具体。

(9)他将罗马人民比做绵羊和鹿,把恺撒比做是狮子,说明恺撒必须梭除掉,否则,人民不会有安宁。

(10)而她连我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我们是一群不速之客,打湿了翅膀的燕子。

(11)工作虽然愉快,但生活却未免有几分寂寥,原因就是我在沪上的朋友很少,语言上的障碍也使得我成了上海生活中的一粒油珠,漂在上面,融不进去;拿时髦的话说叫做边缘的很。

(12)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不是血肉之躯,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另外,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明喻和隐喻的交替使用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诗人华兹华斯在此诗中交替使用明喻和隐喻,他先将美丽的少女视为“青苔石边的一朵紫罗兰”,接着一个明喻,又把她比做是“闪烁在天空中的一颗星”,这样就激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对孤独的少女油然而生幽幽同情。

四、转喻

转喻是用来表示两种事物在某一个特定地方具有的共同点。转喻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对本体的对象直接说明,而是用另一个事物与本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替代,使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形成一种替代关系,因此,转喻也被叫做换喻。它比暗喻更加注重联想,使读者通过联想的方式,想起事物的基本特征,留下鲜明的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中:

(13)苛政猛于虎。

在这里用猛虎比喻苛政制度,这种代替手法表明苛政的严厉。

(1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在这里,鲁迅用“厚壁障”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情感距。

(15)松柏后凋於岁寒,鸡鸣不已於风雨。

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正人君子的节操,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

(16)当勃鲁托斯和凯歇斯等商讨刺杀恺撒时,凯歇斯主张将恺撒的左右手安东尼一起杀死。

莎士比亚在勃鲁托斯的台词中先使用转喻“我们割下了头,再切断肢体”未免太残忍。接着又使用隐喻,说明“安东尼不过是恺撒的一只胳臂。恺撒的头要是落了地”,安东尼这条胳臂也就无能为力了。

五、比喻的修辞效果

比喻作为积极修辞的一种,能够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并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修辞功能是比喻的基本功能。”陈汝东也认为:“文学语言为了适应人的感性认识方式,它必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要能够打破常规语言整齐划一的理性格局,使包罗万象的理性世界网开一面”,“还原人对世界感性、丰富性的认识。”所以在很多的作品中,作者就大量地使用了比喻来突破了理性语言的束缚,发挥了语言的强大表现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钱钟书就说“相比的事物间距离越大,比喻的效果愈新奇创辟”,很多优秀的英文作品中的比喻不拘格套,出奇制胜。有的比喻往往能调动人各方面的感受,只要能感知的事物作者都能大胆地拿来做喻体,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

(17)春天的阳光使她灰色的头发,如火苗一样耀目。

(18)那急流匆匆解散她的乌辫,水草一般倒伏飘扬,只如风中的一面大旗。

(19)光线一直是流畅的,就像孩子们在黑板上划的地平线。

(20)云朵如同往事,又远又近;河水仿佛时间,又静又动。

例(17)、(18)同样是写头发,但是在阳光下灰色的头发就像火苗一样,而散开的乌辫却如一面黑色的大旗。在例(17)中本来已经有个比喻说散开的头发如水草一般,作者又补上如风中一面黑色的大旗,不但把在水中飘散的头发的颜色写出来,更是传神地突出头发随水飘走的动态。例(19)中光线的流畅是抽象的,但是用“黑板上划的地平线”来描述立刻让读者有了清晰可感的具象。例(20)中云朵和河水都是我们清晰可见的事物,在此作者却用“往事”、“时间”来做喻体,变具体为抽象,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喻修辞的运用就是通过两种事物的比较,展现具体的对比构图,增强事物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深读者对本体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路清明,强琛.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赏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2]潘启玲.英语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赏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8).

[3]郑帅.英语比喻修辞格初探[J].文教资料,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