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国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泰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上海作为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拥有极为丰富的医疗旅游资源,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养生、健康行业的重视,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开始从小众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国际旅游业中迅速崛起,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调研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医疗旅游收入为4386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4%,预计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收入规模将达到6785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9.9%。面对如此蓬勃发展的医疗旅游产业,上海正顺应其发展趋势,成为我国医疗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区。
图1
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1.1 医疗旅游的定义
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指以治病和防病为目的的出国旅游,如高水平的健康检查、整容、住院治疗、美容等。但目前为止,医疗旅游概念界定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从医疗旅游服务角度出发,定义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中,一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病愈后的旅游活动为辅助,通常分为基本无生命危险的项目、有生命危险且医疗资源较为稀缺的项目以及客源国尚未开发或被法律禁止的项目;另一种以康体、休闲为目的,如温泉疗养、中医保健、人工按摩、美容体检等,正逐渐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主旋律。
1.2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
国际医疗旅游目前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在美国、瑞士、匈牙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已流行已久。2010年,全世界全年有600万人到本国以外的地方寻求医疗服务。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可见,医疗旅游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的新宠,人们能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享受他国风光,在康复过程中体验异国风情。
匈牙利以拥有丰富且独具医疗效果的温泉地热资源及其旅游地完备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治疗。据预测,每年将有数10万来自东欧的退休老人到匈牙利接受治疗,给匈牙利带去稳定的国家收入。印度作为亚洲最早开展医疗旅游项目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国。2014年印度工商联合会和毕马威会计公司对亚洲国家医疗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泰国、新加坡医疗旅游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其低廉的医疗费用、优质的医疗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为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如日本的高端医疗之旅、韩国的美容整形之旅、他们都希望能后来居上,从国际医疗旅游这一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从上述这些国家发展医疗旅游现状来看,价格低廉、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语言交流能力强等是有效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医疗旅游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也主要分散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或医疗保健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具有旅游资源丰富、医疗旅游成本较低、中医疗养特色等众多潜在优势,但还存在诸多弱项不容忽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医疗旅游高附加值项目少,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医疗旅游人才匮乏等。
2 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集医疗、旅游、养生、保健于一体,寓休闲于治疗、寓治病于休闲,所以旅游资源也是医疗旅游患者考虑的因素之一。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力,形成品牌优势。上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都市娱乐休闲旅游资源,至2013年年末,上海共有星级宾馆271家(五星级60家)、旅行社302家、A级旅游景点88家(其中5A级3家、4A级42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接待国际入境游客757.4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37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5990.6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68亿元。上海与周边的苏州、杭州、南京、黄山等城市实现了大上海旅游经济圈资源互补,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活动有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医疗旅游者。(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网)
2.1.2 医疗资源丰富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上海拥有多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美国医学协会(AMA)认可的国际质量协会保健护理类(ISQua)认证的医疗机构。其中,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标准是全世界范围内验证医疗机构质量的国际“金字准绳”,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评审,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从2008年至2015年,上海和睦家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分别通过JCI认证,全面提升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服务水平。
2.1.3 医疗旅游成本较低
低廉的医疗价格仍是吸引医疗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和人力资源相关的成本一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71%,我国很多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约占医院总成本的20%-30%,虽然上海人力资源成本在全国范围内较高,但相对于优质的医疗服务,仍赋予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极大的优势。例如,心脏搭桥术治疗在美国医保者需要8万美元,无医保者需要17万美元,而在上海治疗的费用大约是美国医疗保险者的1/5。与此同时,上海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干细胞临床治疗、“体部伽马刀”治疗、质子刀治疗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些性价比极高的项目也受到大量国际医疗旅游者的青睐。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医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家也开始着力开发制定一些法规、条文对其进行管理。目前上海乃至全国尚无建立有关医疗旅游的法律法规,也无相关行业规范,医疗旅游相关立法基本空白。医疗纠纷、医疗黑市、医院认证标准、医生资质、资源分配不均、市场缺乏监管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上海国际医疗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2.2 复合型人才欠缺
医疗旅游不是医疗和旅游服务的简单叠加,因此只有做好医疗和旅游双重工作,才能满足医疗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旅游产品及服务。从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的数据显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客户以北美等国的中产阶级为主体,由此可见,语言也是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来说,上海医护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但双语人才相对匮乏。医护人员缺乏语言沟通和服务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外加文化差异,本土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易受到患者质疑,对上海开展国际医疗旅游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2.2.3 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资源水平是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基础。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公立医院。伴随国际医疗旅游的大力发展,大量外来患者势必与本国居民争夺有限的优质资源,使得医患矛盾更加突出,这对处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势必将阻碍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迅速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现代通信技术和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国际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医疗旅游既成为医疗国际化的产物,也成为旅游国际化的产物,并以每年以20%-30%速度递增。根据有关研究部门报告,医疗旅游是目前全球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消费水平约为一般旅游消费的两倍以上,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2014年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高达791.3万人次,比2013年同期增长4.5%,旅游外汇收入57.05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提供了客源基础。(图2,图3)
2.3.2 健康意识提高、老龄化程度加剧
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并对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产品有较大需求。目前,全世界已有约6亿老年人,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带动医疗旅游的升温,给上海发展医疗旅游提供机遇。
2.3.3 国家、政府大力支持
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医疗健康旅游到201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无不看出国家对于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信心。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于2010年6月16日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商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旅游局等多部委联合支持下,在上海市发改委提供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保障下正式投入运行,为上海开展国际化、多元化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保障,填补了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方面的空白,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模式。
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还成立了上海国际医学园,以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为导向,逐步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医疗保险、医疗会展等,形成医疗服务相关产业链。这些都为推动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事业创造了条件。
2.4 威胁(Threats)分析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医疗旅游市场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医疗旅游产业中心也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从市场份额来看,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所占份额靠前,新加坡、韩国、日本等紧随其后。
泰国已经成为世界医疗旅游产业的“领头羊”,目前正欲打造“世界医疗旅游服务中心”。马来西亚也雄心勃勃,欲打造“下一个顶尖亚洲医疗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将“亚洲医学中心”列为发展目标,并开设专门网站以便游客咨询。菲律宾也计划在2015年实现医疗旅游收入30亿美元。印度则表示未来六年医疗旅游产业年产值将达170亿美元,并一举超越泰国,成为医疗观光产业新龙头。韩国的医疗观光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其高速发展之势将有望成为亚洲新观光医疗中心。自2007年成立“韩国国际医疗服务协会”后,致力修法并推动“医疗观光特区”发展,修法通过医疗院可合法招揽外国观光医疗客,韩国将下一个目标设定为2020年以前吸引100万医疗旅游者。
3 促进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对策
3.1 创建医疗旅游产品特色
从各国医疗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如瑞士的羊胎素、匈牙利的温泉、日本的体检、韩国的整形,印度的瑜伽等产品都各具特色。上海不仅具有高端的医疗技术,中医保健疗养资源也极为丰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观光等多元化、有特色的医疗旅游产品,积极开拓中、高端医疗旅游市场,形成上海国际医疗旅游产品品牌特色。
3.2 完善医疗旅游相关法律体系
医疗旅游是一种与医疗相关的旅游产品,其专业性强、风险性大。为保证上海国际医疗旅游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快医疗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旅游行业市场行为、加强医疗旅游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医疗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从准入体系、运营流程、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四个维度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保护医疗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3 加强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必须大力培养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系统医学知识和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语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4 建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
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上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大多具有全局性的合作、协调机制,以解决如入境签证发放、医疗机构对外开放、医疗旅游资源整合以及相关法律保险问题。上海可借鉴成立“医疗服务国家化专案办公室”或在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国际医疗旅游办公室、在旅游部门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协调处,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与高效联动。上海应尽快成立医疗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对医疗旅游行业的指导与规范管理,实现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促进医疗旅游产业融合
医疗旅游产业贯穿保健养生、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医疗旅游保险、市场宣传推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环节。上海应结合区域医疗旅游已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配合医疗卫生改革的战略布局、顺应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好上海(浦东)国际医学园区、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旅游产业资源、上海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等既有优质资源,借鉴国内外特色旅游品牌综合配套服务的开发模式,开发适合上海市自身特点的医疗旅游产品,促进上海医疗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旅游项目,融合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其高端服务业的特质以及创新特征,都非常符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发展导向。虽然上海在国际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一定会认清优势、看清问题、准确定位、把握机遇,逐步促进上海国际医疗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芳.医疗旅游发展与国际经验研究[J].调研世界,2012(1):61-64.
[2]Anonymous.How can hospitals offer such low rates?[EB/OL].
[3]张文菊,杨晓霞.国际医疗旅游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
[4]赖峰伟.开拓台湾新兴产业―― 医疗观光[N].澎湖时报,2009-9-9.
[5]Woodman J.Patients Beyond Borders-Everybody’S Guide toAffordable,World-Class Medical Tourism[M].Chapel Hill,NC:Healthy Travel Media,2007.
[6]王海欣.医疗旅游: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应开发的一个新领域[J].今日海南,2010(9).
[7]王琼,温小霓.医疗旅游:现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
[8]郑麟.改革与发展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33).
[9]苏宝利,石丛.山东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4(03).
[10]罗艺文.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策略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1]张文菊.广西医疗旅游发展SWOT分析[J].旅游论坛,2010(03).
[12]李爽.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旅游发展与研究,2010,17(7).
[13]刘俊英,余正.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J].上海医药,2010,31(10).
[14]唐晔,李杨,卫裕峰.沪港医疗:“国际医疗旅游”呼之欲出[J].沪港经济,2011(10).
[15]吴鸿,布乃鹏.全球化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
[16]娄继权,乔韵,刘雯微,张宜民,万兴旺.国内外医疗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
[17]陈亚红,孙遇春.上海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与产业链构建[J].经济论坛,2011(5).
[18]董少华,张睿.中国医疗旅游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19]程莉,杜鹏程,赵捷.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阴山学刊,2008(12).
[20]李鑫.我国医疗旅游现状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
[21]黄秀娟,林秀治,赖启福,林水言.福建省医疗旅游发展条件与战略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7-05.
[22]吴之杰,郭清.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3-25.
[23]赵阔,易丹,刘旭,王慧君.探究医疗旅游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10.
[24]吴芸.E公司医疗旅游项目的战略规划[J].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3-01-01.
作者简介:
冯晓晖(1983-),女,硕士在读,汉族,上海人,现任职于上海市商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