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州出土的汉代玉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州出土的汉代玉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到了汉代达到巅峰,尤其是丧葬用玉。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极端迷信化的葬玉在汉代走向了极端。汉代以后,佩玉逐渐进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开始了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阶段。

玉衣作为汉代葬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文献中,被称为“玉匣”“玉柙”。是两汉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品。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我国出土玉衣和玉衣片的省、直辖市有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安徽、湖南、广东和云南。其中以河北、江苏出土的数量最多,河南、山东次之。江苏集中出土于徐州和扬州,尤以徐州出土数量为多。徐州是西汉时楚国和东汉时期彭城国、下邳国的都城所在,相对应的诸侯王、列侯以及贵族的墓葬都葬在境内。目前为止在徐州市范围内出土有完整玉衣或零星出土玉衣片的汉墓有十几座之多。玉衣形制从早期的头套脚套到完整的人形玉衣,时代从西汉早期到东汉,墓主人级别从诸侯王到普通贵族,玉衣片的金属连接方式金银铜丝缕都有发现,可以说涵盖了全国各地出土玉衣的全部。

徐州出土玉衣一览表(邹厚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南京出版社)

从上表可以看出,徐州历年来出土的玉衣。其中以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和火山刘和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以及土山东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最为完整和最有代表性。以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凸字形玉衣片最为独特。

狮子山楚王金缕玉衣

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主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部分玉衣片在被抽金丝时被损坏。经清点出土完整和残破玉片共4000多片。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还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玉衣片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在四周或四边打孔,单面钻,孔径极小。表面经打磨抛光。玉衣片的玉质极佳,呈半透明状,为新疆和田玉制成。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鞋等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

狮子山墓主人有专家考证为西汉楚国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公元前178年――公元前175年),也有学者认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54年)。虽然墓主人是谁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是其西汉早期的年代属性和西汉楚王的身份已是定论。这套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衣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美的玉衣(图一,参考国家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编《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州火山刘和银缕玉衣

1996年7月出土于徐州北郊火山西汉墓中,玉衣出土于竖穴下面的洞室内,未遭盗扰,保存完好(图二)。玉衣由头套、双臂、胸、背、双手双腿、双足等组成。各个部位边缘以丝织物包边,再以丝线缝合。玉衣修复后总长1.81米,共用玉片2216片,银缕1000克。

墓主人通过玉印可知为刘和,史书没有记载。不过通过墓葬形制以及出土陶器、铜器等随葬品的科学分析,墓葬的时代应为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墓主人刘和应为西汉楚王家族成员。这套玉衣是我国目前出土完整玉衣中最早的一件,也是西汉时期唯一完整的银缕玉衣(图三,参考《徐州汉代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徐州汉皇族出土银缕玉衣等文物》,《中国文物报》1996年10月20日)。

土山汉墓的银缕玉衣

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玉衣修复后总长1.71米,整件玉衣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在“玉衣”内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塞。整件“银缕玉衣”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头罩,包括全部头顶和后颈。顶部为一璧形玉片。脸盖包括额部至下腭以及左右两耳,眼、鼻、嘴部的玉片都是特制的,以便显示人脸逼真的形象。如两眼呈橄榄形、下腭呈半月形。鼻子是用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上衣、裤子、手套和鞋等部位的玉片有正方形、长方形、月形、三角形等。

徐州在东汉时为彭城王的封地,前后有五代。土山一号汉墓墓主人是东汉某代彭城王。(图四,南京博物馆《徐州土山东汉墓清理简报》,《文博通讯》1997年9月) 。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鳞甲状玉衣

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玉衣虽被盗仅剩余玉衣片70余片,虽然全貌不清楚,但是其玉衣片形制特殊,为凸字形鳞甲状。不仅玉片边缘有孔,中间也有一孔,形制也与一般玉衣片的长方形、方形不同。这种凸字形玉衣片连缀成玉衣后,往往叠加形似鱼鳞,形制独特,可能就是《吕氏春秋》中的“含珠鳞施”中的鳞施(图五)。原报告作者认为这件玉衣也为金缕玉衣。虽然出土时仅存70余片,但是因为该墓被盗扰,据当地村民回忆,在五十年代进入到墓室里面时曾用簸箕拣拾玉片,可见墓内玉片数量很多,应是一具完整的玉衣。虽然玉衣的全貌不清楚,但是依据玉衣片的形状有些学者经过模拟复原推断出了其编缀方式,有双层编联式、相向密联式、并列编联式等三种。这种玉衣的制作方法,可能是受鱼鳞甲的影响(参考徐州博物馆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

我们就徐州出土的汉代玉衣来探讨以下一些问题。

徐州出土玉衣的背景

西汉建立之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社会经济正处在缓慢的恢复阶段,在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后,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王室贵族中生前奢靡、死后厚葬的风气日渐浓厚。另一方面,汉代人思想观念里面灵魂不死,“侍死如奉生”。 上自皇帝、诸侯,下至官吏、富族,对于死后的丧葬之礼,无不奢华至极。到了汉武时期,由于国力强盛,其厚葬之风尤甚。作为葬玉最能显示墓主人身份和等级的玉衣屡屡出土也就不难解释了。

楚国的第一代楚王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是异姓王,在位很短, 除外),在楚汉战争期间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西汉初年的众诸侯王里面楚元王地位最高,这在《汉书》里面有多次记载。另一方面,徐州的丰沛是刘邦的故乡,大批开国功臣从这里起家,因此楚国在刘交始封时共有三郡三十六县,是连城数十的大诸侯国,在西汉前期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西汉楚国一共有十二代刘姓楚王,东汉彭城国共有五代彭城王,他们的国都就在今天的市中心一带。而东汉时期的下邳国国都也在徐州市属的睢宁古邳镇境内。汉制,诸侯王死后葬于封地,十几座诸侯王的墓葬以及他们的王室成员和大小官吏的成百上千座墓葬遍布徐州市境内的大小山头。依据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下邳国的地位和实力,共有十几座墓葬里面出土玉衣(或玉衣片)也在情理之中。

徐州出土玉衣的演变

中国有着悠久的玉文化历史,早在良渚时代就出现了玉殓葬的做法。在安阳殷墟的商代墓里出土有玉H。周代丧葬用玉得到了高度发展,玉覆面、玉H、玉璧等形成了系统的葬玉制度。“汉承秦制,揉以周礼”。汉代丧葬用玉在周代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向极端化迈进,代表丧葬用玉巅峰的玉衣也应运而生。

玉衣是在玉面罩、玉衣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全国范围看,玉面罩、玉套和玉衣的关系并不是前后相连,此消彼亡。至少玉衣、玉面罩与玉衣套并行发展过一段时间。徐州出土玉衣也是全国出土两汉玉衣的一个缩影。徐州子房山汉墓、药检所汉墓、后楼山汉墓都出土过玉面罩。拖龙山西汉墓出土玉衣套与山东临沂刘疵墓出土的玉衣套相似。只是刘疵墓金缕玉衣套由头套、手套、足套三部分(参考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子房山西汉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4辑;《徐州药检所汉墓》徐州博物馆资料;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第4期;徐州博物馆《徐州拖龙山汉墓发掘报告》,《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临沂地区文物组《山东临沂西汉刘疵墓》,《考古》1980年第6期)。

拖龙山出土的玉衣套由头套、足套组成,从玉衣片推测应为丝缕联缀,其时代为西汉早期。属于西汉早期的徐州火山刘和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不论是外形还是制作上显然是一件已经非常成熟的玉衣,并且这是目前为止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具完整玉衣。作为玉衣本身来说,应该有一个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刘和银缕玉衣的出现与同为西汉早期的玉面罩和玉衣套显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至于如何从玉面罩、玉头套演变到成熟形态的玉衣以及受其影响程度大小,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而在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无论从玉衣片的质地、大小以及制作的精美程度,更是将作为丧葬用玉的玉衣推向了极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鳞甲状玉衣更是让人们了解到了玉衣的另一种形制。结合全国出土的西汉同时期玉衣分析,可以这样说,从徐州火山刘和银缕玉衣到到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鳞甲状金缕玉衣再到河北满城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墓玉衣、河南永城梁王墓出土金缕玉衣(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阎根齐主编《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文物出版社,2001年),从西汉早期产生并很快发展成熟至西汉中期这一阶段,是玉衣发展的鼎盛时期。

目前西汉皇帝陵墓没有发掘,皇帝是否随葬玉衣以及形制如何都不得而知。徐州狮子山楚王出土的金缕玉衣和火山刘和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在时间明显早于全国同类地区,且在玉衣制作已经到了相当熟练和完善的程度 ,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诸侯王和普通贵族在玉衣的使用上已经形成定制。因此至少从目前的考古材料分析,徐州在西汉早期楚国境内在玉衣的使用上是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并且已经形成很完善的玉衣使用制度影响着其他地区。

玉衣的使用

史书对于玉衣使用制度的记载仅仅见于东汉时期。《后汉书?礼仪志下》:“大丧……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引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这在东汉时期墓葬中得到严格的遵守,出土的玉衣等级和墓主人的身份基本吻合。但是对于西汉时期玉衣使用制度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有的只是赐玉衣的简单记载。

目前从考古材料来看,西汉时期诸侯王、列侯多使用金缕玉衣,个别使用银缕、铜缕、丝缕。至于西汉时期皇帝的玉衣形制如何,因两汉帝陵没有发掘实物资料印证,学者一致推测如果使用玉衣显然是金缕玉衣无疑。徐州出土的西汉时期金缕玉衣有狮子山楚王墓玉衣,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鳞甲状玉衣报告作者认为应该也是金缕玉衣。火山刘和汉墓出土了银缕玉衣,其墓主人刘和不见史书记载,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刘和应为西汉时期楚国王室成员或楚国贵族,在身份上显然不能与楚王相提并论。徐州出土的东汉时期玉衣,依土山银缕玉衣最有代表姓。从墓葬的规格和随葬品分析,完全符合史书里面对于玉衣使用等级的规定。拉犁山汉墓里面出土的铜缕玉衣和徐州睢宁刘楼、九女墩汉墓出土的铜缕、丝缕玉衣,也符合他们各自的墓葬规格。

徐州出土玉衣的制作地

玉衣体积大,结构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同时玉衣还有相对应的不同的玉器组合,因此制作玉衣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私营小作坊完成。史书记载,制作玉衣的作坊在朝廷属于“主作陵内器物”的少府属官东园匠,诸侯王享受的金缕玉衣应由皇上赏赐。徐州出土玉衣数量多,以及丧葬用玉的品种丰富,显然不可能全部依靠朝廷赏赐,应该有自己的玉器作坊,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明。徐州白云山西汉墓和乔家湖东汉墓都曾出土过玉料,有的似为制作玉璧留下来的废料(见徐州博物馆资料)。另外根据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鳞甲状玉衣片的独特性和玉片编联方式的特殊,其不可能是由朝廷的东园匠统一制作完成,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楚国有自己的玉器作坊。

以上简单在徐州出土玉衣产生背景、演变、使用、上作一些分析。相信随着考古的发现,在玉衣早期产生和发展的研究上会有更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