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科学向综合性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建筑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针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形成符合土建类院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证明,科学、规范地设置交叉学科,建立与交叉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有利于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29-02

一、交叉学科的发展

近代科学发展和国计民生,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形成一批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推动了科学进步,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符合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科学的突破,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通常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因此,重视交叉学科将促进科学向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大广度发展。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得沃斯提出交叉学科概念以来,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型学科,其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2011年,教育部第一次正式将交叉学科纳入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为交叉学科发展及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交叉学科的设置及实施,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陶飞结合不同类型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的能力特点,建立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1]。高久群讨论了设置交叉学科的规范性,提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等问题[2]。王理提出了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特征评价模型[3]。邹艳基于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搭建了实践协同创新育人平台[4]。郑鑫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土木工程与农业工程交叉学科设置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进行了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研究[5]。NANCY等研究人员以工作室的研究模式对跨学科研究能力、研究责任感以及经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6]。Hessels等人采用互动式教育方法建立了交叉学科模型,并将模块化的方法纳入研究课程[7]。目前,在研究生交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科设置现状影响了交叉学科未来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某些领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已跟不上科学的发展步伐。虽然经过一些改革,但专业口径仍然不够宽,主要原因是导师研究方向过窄,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完善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迫切需要能够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生成长的环境和模式。其次,有些交叉学科只能算是名义的交叉学科,缺少师资队伍支撑,导师知识广度不够,缺少必备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交叉学科研究成果鉴定比较困难,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参与,使导师和学生缺少研究交叉学科的积极性。本文认为,要科学、规范地设置交叉学科,建立与交叉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招生阶段

1.鼓励研究生指导教师跨学科招生。鼓励研究生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特长跨学科招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师跨学科招生可以促进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对跨专业招生学院予以支持。交叉学科招生时,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是否符合该学科的录取条件不容忽视。有些学生只考虑就业前景,忽略了自己的基础知识结构是否满叉学科学习的需要。因此,复试阶段的面试非常重要,要加大对考生知识基础的适应性检验。沈阳建筑大学在研究生面试阶段,采用多专业课程考核办法,加大对学生知识面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确保跨专业学生在读期间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2.学生跨专业报考。目前许多学生跨专业报考研究生,或者选择了交叉学科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原专业,抓住考研机会,改变学习方向,达到学习、工作、兴趣合一的最佳状态。另一部分学生出于就业考虑,通过考研ψ约涸专业予以修正,或选择完全和原专业不相关专业,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近年录取的研究生中,有来自数学专业的学生,从纯理论型专业转向应用型专业;有从相关专业转向与专业相结合的技术型专业,如从工程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转向土木工程专业。该类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将自己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给所在团队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持,促进交叉学科发展。面对众多交叉学科专业,学生要从以下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首先,交叉学科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个性。选择交叉学科时,性格因素尤其重要。例如,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适合由土木工程专业跨考工程管理专业,从事施工管理及房地产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耐心和耐力的学生,适合从事比较枯燥、实践性强的工作,可以从其他专业跨考到土木工程专业。其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很多交叉学科是在某个学科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一个或多个学科。在选择时,学生应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同时,交叉学科的选择,要符合未来职业规划。

(二)教育培养阶段

1.交叉学科内涵应适当放宽。按照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学科体系,设置交叉学科应适当扩大内涵,避免在一级学科下增设过于狭窄的“交叉学科”,要充分考虑到交叉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2.设置交叉学科要具备相应的学科基础。交叉学科由若干学科方向组成,完善交叉学科建设,需要在每个学科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导师具有相应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保障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可行性。

3.设置交叉学科应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期间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具备基础学科理论教育以外,课程设置要有鲜明特色,使其培养出的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4.设置交叉学科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交叉学科设置要有充足的工作基础,不能随意撤销,以保障研究的连续性和导师、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科可持续性发展。

5.O置交叉学科要考虑对已有学科架构的影响。即设置交叉学科要考虑总体规划,不能过于强调交叉学科,更不应该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

6.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对导师科研素质的要求较高。加强跨学科导师之间的合作,组建导师团队,有利于提高导师的跨学科知识、素养和能力。例如,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实行团队指导,将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和结构工程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名交叉学科研究生,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就业,取得良好效果。

(三)学位授予阶段

1.学术成果的评价。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研究深度,同时要充分体现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突破原有学科界限,在研究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广度。

2.学术论文的评审及答辩。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由相关学科专家来完成。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考核,要着重考查其创新性,评估其能否在学科边缘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结语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工程、计算机应用与土木工程交叉研究生培养为例,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证明,科学、规范地设置交叉学科,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建立与交叉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科学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飞,程颖,李建欣,等.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6):80-84.

[2]高久群,郑华,余全红.交叉学科设置和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5,(2):98-101.

[3]王理,钟,王tD,等.交叉学科研究生素质需求特征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2-108.

[4]邹艳,王吉华,王红梅.学科交叉的大实践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19-221.

[5]郑鑫,杨光,葛建锐.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8):40-41.

[6]Nancy.Prepar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 BioScience,2015,(4):431-43.

[7]Hessels.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odels Through Interactive Education[J].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2015,(6):793-79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s

LIU Li,SUN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16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o be comprehensive,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in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tudying on the three stages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training,degree granting.It has formed a mode of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fit in with civil construction colleges.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setting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ally and normatively,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are beneficial to the training of composite talents,and making science develop towards a deeper and higher level.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post-graduate;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