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文章一份自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文章一份自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期的卷首语,我和大家探讨了一下“学问”与“学术”之间的差别与转化。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一下写学术论文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自信。写学术性论文,还与自信有关吗?回答是肯定的。

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要有两方面需要观照,一方面是写作文本与内容的成熟度,另一方面是写作者的成熟度。

写作文本的不够成熟,这方面体现在:作者写出来的内容尚可,只是写作的语言上,论述性语言与叙述性语言剥离得不够干净,在不必要使用记叙语言的时候,较多地使用了记叙性的语言,最明显体现在人称上过多使用了“我”。这是文本语言形式或表现形式上的不成熟。这种情况相对来说好解决,只要编辑看中了这样的内容,会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把语言进行一些表述性的转化即可。这方面暴露的只是一个写作者驾驭文本的熟练程度,不影响思想的闪光之处。另一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那就是内容不够成熟,说白了,就是文章内容不好,没有思想的深度、广度,更谈不上厚度,有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众所周知的观点,或者是相关内容的一些堆砌,没有思想,没有灵魂。这种论文,往往只是因为需要而写,为论文而论文,没有思想价值,改是改不出来的,那就只有被“枪毙”了。

初做学问者,往往是很小心翼翼的。本来是自己的新观点、新做法,只因自己是新人,或耽于这样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缺乏渊源,立不住脚,于是很努力地引经据典一番,甚而对于这方面的研读,并不低于自己的研究与发现的辛苦。这样的作者,在写作上往往还不能算得上一个完全的熟手,应该算是一个刚入道的、急于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学识的学者,虽然这并不妨碍他日后在学问上走得有多远,但在目前的阶段,他在自觉不自觉中有“秀”自己的意味。因为他论述的一些东西,可以说旁征博引,却也有显示他阅读面有多宽泛、记忆有多强之嫌;另外,让这方面的内容喧宾夺主的同时,其实也让自己一心想强调的“我”淹没、隐藏于别人的思想观点之后。让别人把自己淹没,这绝对不是写文章的高超之处,因为我们都知道,文章要抒发自我的感受与发现,别人的东西只是对自己的陪衬或佐证,是为我所用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来介绍别人的成果。从深层次角度来看,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因为这种不自信,才需要借助别人的言论或曾有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所有都是有渊源的、有依据的。而正是这一点,反而也是对自我的极大伤害,因为你的所做,都是别人已提及、研究过了的东西,那你的价值又在哪里?学问其实是最忌讳重复的。

或许有人会说,一些老学者也有很多引经据典的内容。这要分情况来对待。在学术研究上,有一种研究叫文献学,这种学术研究的,就是一种思想发展的历程,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掘思想的轨迹,整理人类文明的成果。这样的论文,当然离不了引经据典的内容,但无论怎样的引述,文章都是有其主心骨的,所有的引述都是主导思想的附属。

初做初学问者,除了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给文章注入不自信的底气外,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自信十足,锋芒毕露,言辞激烈,锐气逼人。这类文章,就好比一个初现江湖之人,手里拿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噼里啪啦一通猛砍,乒乒乓乓一阵脆响之后,就剩他一个人了。其实,这也是写论述性文章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学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思想交锋、观点争鸣,都很正常,但只是就学问而言,不应具有攻击性,是华山论“道”,而非华山论“剑”。一个成熟的作者,对于所有的观点、现象,往往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把辨明是非的权利交给读者,而非由作者强塞硬灌。

所以,写论文,我们首先要学会思考,让自己变得有思想。人有了思想,就有了底气,这时要写的文章,就写“我”的思考、“我”的实践。面对问题,“我”是怎么认识的;这样认识有什么依据,可以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成果怎样……按照这样的思路,说明了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即可,不用管谁之前说了什么,别人是怎样做的。只有思想的萌动,才有实践的与众不同,成果才能是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