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管理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管理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心圩江湿地公园正值经营初期,然而某些潜在环境问题已显现出来,这将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存在,同时也会制约湿地公园长远发展。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分析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心圩江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管理;湿地公园;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31

目前,湿地资源保护理念正逐步为公众所接受,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和广大群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湿地公园一旦涉及到城市环境,便会形成更为复杂的城市与人文体系。心圩江湿地公园正是处于这样的体系中,其环境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对湿地公园进行环境管理,主张湿地公园将各利益相关主体纳入决策和监管的考虑范围。

1景区现状

心圩江湿地公园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以调节、改善城市环境为宗旨,因此公园的管理层必须将环境管理视为工作中的重点。然而就目前而言,心圩江湿地公园还停留在被动、反应式的环境管理模式上,景区环境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心圩江湿地公园人为活动频繁,周边居民非法圈占湿地进行开垦种植、建设鱼塘和养殖场,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基本保护措施,景区内存在大量的分散、难以收集的生活垃圾,水质污染严重,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均无有效的防治与控制措施。

1.2环境教育与环保管理缺失

该景区关于湿地的保护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环境教育缺失,导致频繁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游客中不乏环保意识淡薄者,在草地上组织烧烤活动,随意破坏景区环境。对于社区居民来说,自己只是旅游开发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部分居民占用公园地段开垦菜园,破坏公园的植被生长及自然生态。同时,景区的主要参观路线缺少环境教育的宣传栏和设备,园内环保提示标牌和标语也被损坏未得到修缮。

1.3旅游发展中短期行为明显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管理措施无法配套,引发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和景区环境退化问题,影响湿地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

2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在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管理过程中,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多途径的利益实现方式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也引起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

政府部门希望居民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并响应景区的发展规划,友善对待景区环境。然而由于当地居民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往往不信任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为保护湿地资源,政府部门对居民赖以生存的社区资源进行严格限制如土地资源,致使社区居民土地减少。景区附近有大片城中村,居住者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收入低,从景区发展中所得收益也很少,因此,部分居民擅自将湿地开挖为私人菜地,与政府执法部门开展拉锯战,影响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2.2政府部门与个私企业

政府部门与个私企业在环境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发展目标上更是存在分歧。政府规划发展心圩江湿地公园时,不仅考虑到经济效益,同时也考虑到环境的协调发展,那就必要舍弃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活动;而景区内的动物养殖场、简易工厂等个私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很少自觉地去关注景区的非经济利益因素。即使投资者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来利用资源,其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仍是“经济效用”。

2.3当地居民与游客

该景区的游客大多是周边居民以及部分外来人员。游客把景区作为丰富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但同时又成为了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的源头。游客活动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生产生活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ygy151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JB630119);盐城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15skyyC30)。

作者简介:罗治得(1981-),男,河南郸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遗产旅游、旅游影响。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居民开垦菜地,扩建房屋,排放生活污水,破坏景区整体环境,又导致游客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无法真正体验高质量的游览环境。

3加强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识到景区既不能被动适应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应仅局限于景区范围内开展全过程环保控制,而应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下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环境管理模式。

3.1建立共享的绿色价值观

心圩江湿地公园在明确景区的旅游环境管理范围的基础上,不仅要强化政府部门保护公园环境的意识,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加以影响,形成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的绿色价值观。政府部门建立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做到有法必依,维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个私企业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减少甚至杜绝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游客要提高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旅游、生态旅游;当地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杜绝公地私用现象,处理好生活垃圾。

3.2调整景区内部结构

一方面积极吸纳利益相关者加入监管小组,共同制定环境管理制度,以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设立景区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对心圩江湿地公园环境保护进行研讨,对公园的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提出建议。

3.3管理方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景区所有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呼吁其共同关爱景区环境。建立景区环境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按期培训和考核,提高景区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环境管理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及时与当地居民沟通,建立相关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纽带将居民与景区环境管理联系起来。(1)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环保承包责任制,给予环保津贴,沿江城中村居民负责所划分到区域的环保工作。(2)引导当地闲散劳动力参与景区环境建设中,成为景区环保工作者。通过以上做法,杜绝居民公地私用的行为,同时通过经济利益驱动他们自觉采取环保行为以确保其收入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7277.

[2]陈勇,吴人韦.风景名胜区的利益主体分析与机制调整[J].规划师,20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