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课堂设疑的操作与调控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课堂设疑的操作与调控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应满足于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更主要的是要善于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向纵深发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一、要在“点子”上设疑,即在关键处、衔接处、转化处设疑

以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一文为例,作者由树种随风飘散。连续不断地传播生命的景象,联想到宇宙万物生命的延续、发展、强大都是靠这种顽强自信的精神。文章第一部分叙述在湖边看到树种飘散的情形。第二部分开头写“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这一自然段是前后衔接处,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为什么“吃惊”、“诧异和震撼”?学生稍加留神就会得出结论:树种不分昼夜地隋风飘散,为延续后代竭尽生命的全力。而成功率却极小,或许其中“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作者被植物繁衍后代不惜耗费巨大的代价和不求回报的执著精神所感动。

二、设疑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思路。问题设计应形成阶梯,具有一定的坡度

《敬畏生命》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难点,应当设计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体现学生攀登一个个台阶的思维过程。

问题1: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有哪些?

(诧异、震撼、折服、敬畏、碰撞、感动。)

问题2: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①我几乎第一次遇见生命。②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③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问题3:作者为什么“诧异”、“震撼”?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前文已述)

问题4: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但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这里的“生命”有什么特殊内涵?

(这里的“生命”不仅指生命的现象,更强调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无私的传递生命,不惜代价,不求回报。)

问题5:“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土地”指什么?“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敬畏”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作者含蓄表露的思想感情?

(“土地”比喻心田,“敬畏”指敬重,作者由植物传递生生不息的执著。“投资”之巨大,感悟到生命传递的神圣,生命价值的可贵,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通过以上五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悟到生命弥足珍贵,体会到文章深刻的立意。

三、重视设疑的调控。把握设疑的时机、对象、数量、内容和方式

1,“设疑”要适时,即发窘之时

对一个个具体问题,学生尽最大可能地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冥思苦想而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抓耳挠腮,陷入窘境,这时教师要及时设疑,引导点拨。有这样一个故事:坡的妹妹苏小妹新婚之夜,要考考她的新郎官秦少游,便提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要秦少游对出下联方能人洞房。三更鼓响,秦少游依然答不出来。这时候,坡看到秦少游太窘了,就叫家人向水里投入一块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的波光。秦少游马上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中天”。真是太妙了!

2,“设疑”既要适合学生一般的发展水平,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问答不应求全责备,要求过严,压抑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优劣,在答案的正确程度上区别对待,及时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还要善于制止学生间的相互讥笑、相互卑薄,引导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始终跟上教师的思维。

3,“设疑”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关建要引发学生去联想

例如,教读《社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可分作两步进行。第一步,师问:“平桥村是一个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学生七嘴八舌:①可以免读难懂的书。②没有礼教的束缚,人人平等。有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学生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封建礼教极为不满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二步。师问:“‘船头看戏’一段写戏并不好看,铁头老生没有翻跟头,‘蛇精’、‘跳老虎’没有出来,‘老旦’不停地唱,孩子们‘喃喃地骂’,‘打起呵欠’,为什么结尾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一问能引起学生的神思遐想,站在“我”的角度。联想起自己永远失落的童年。引起心弦的共振。于是学生纷纷议论:①“可能与童年在‘乐土’看戏有关吧”。②…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朴实、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过,在以后人生路途上也很少见到的”。③“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追寻出它的美感来,这种甜蜜的回忆。永远珍藏在作者心底”。④“‘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教师稍加归纳即可。

总之,有章法的设疑使学生在学习、参与中积极动手动脑。使他们能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则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于“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