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李安早期执导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在这三部影片中塑造了三位不同的父亲形象。睿智、内敛、敏感,幽默却又带着孤独沧桑;慈祥、明智却又不缺乏威严,三位父亲走过了一条从消极退守、到无可奈何的牺牲、再到毅然决然改变命运的充满波折的道路,这一切源于父亲对子女的无怨无悔的爱。本文将从“父亲”这一角色的变以及真实而感人的父子关系着手研究,探讨父亲在文化冲突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李安;父亲三部曲;冲撞;形象的退变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52-01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

(一)父亲象征着“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国是一体的,家为小国。家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负载,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发展繁衍的。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家是最好的切入点。在“君为臣纲”和“父为子纲”的政治、文化压制下,父子的矛盾便成了父子关系里首当其冲的内容。在多数中国人的信念中,外界是陌生的,重要的是家庭的稳定与亲人间关系的和谐。在《推手》中,老朱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为的就是要和儿子团聚安度晚年;《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为了维系父女感情不辞辛劳地安排每周一次的丰盛晚餐,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家团聚的和谐气氛。

(二)父亲是家中的秩序——家长制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社会的家庭主要是以男性为核心,世系按父系计算,按父系继嗣,从夫而居,尊男性祖辈而不是尊女性祖先,子女随父姓,这就是父权制社会特征。其一、父权秩序不可侵犯;其二、传宗接代;其三、孝顺父母。可以看出,父亲在家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父亲也就是家庭的秩序。他有权力决定儿子的婚姻、职业甚至生死,这也就是《喜宴》中为什么伟同的父母远涉重洋来催婚、千方百计要举办隆重而传统的婚宴、父亲宁愿接受儿子的同性恋爱人只要儿子不打掉假戏真做中产生的孙子的原因,为的就是亲眼看到家的延续,看到家族被代代传下去。

(三)父亲代表着传统文化

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对父亲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上都有特定的设置。《推手》中的父亲是一位韬光养晦的太极拳师,不仅深谙中华博大精深的武功,更对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戏曲、饮食文化都有其独到的修养;《喜宴》中的父亲是的师长,拥有权力、威严,深受属下的爱戴,家庭和睦,生活极有规律规矩;《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一位国厨,精通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医学药理。书法、武术、饮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样的三位父亲,集合了李安对一个中华传统父亲的所有特征。无论在自己的为人处事还是对子女的关怀教养上都完成了一个父亲的社会责任。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父亲传统父亲的冲刷

(一)“养儿防老”的观念被打破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世代同堂,共享天伦。赡养父母和尽孝道本来就是传统文化中核心的内容。但是,随着现代家庭模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婚恋态度的变迁,原来父母寄托在儿女身上的伦理道德期盼遭遇了困境。然后在西方社会中,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社会原有的制度和习俗日渐被“人本精神”所取代,人的自由得到空前的解放,而家的模式也日渐改变。在电影《推手》中,老朱退休以后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准备与儿孙一起生活,颐养天年,就遭遇了这样的境地,因为与儿媳妇的观念、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儿子在承受不了压力的情况下希望父亲能另觅伴侣,离开这个家。在《饮食男女》中的老父亲的再婚离家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这些生活在被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老父亲,面对这中西巨大的文化差异,处境很是尴尬。

(二)“传宗接代”的观念被解构

父亲之所以命名,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传宗接代,这是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的根基。李安把这个观念从根本上解构的作品是《喜宴》。作为男性,作为独子的高伟同,竟然是一个同性恋,他主动放弃了成为父亲的权利,如果不是一个“偶然”,他这一生都不会成为父亲。《推手》中的朱晓生,虽然已经有儿子,成为了父亲,完成了传宗接代的责任,但是,这个生长在美国的孙子能不能传承“朱家”香火还是一个未知。《饮食男女》中的老朱有三个女儿,影片结尾暗示出锦荣怀的义是女儿。

三、结语

三位父亲、三种身份、三样命运、三个归宿。三位父亲的鲜明个性的形象都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上。无论是《推手)中固执的老父亲;《:喜宴>中传统而无奈的老父亲;《饮食男女》中平凡新潮的老父亲,三位父亲都是强大的、受人敬重、不怒自威的。 “父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父亲”所处的环境又是现代都市社会能否达到与这样一个社会的沟通和融洽、能否理解子女的痛苦、压抑和无奈。“父亲”最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以宽容和谅解、变通达到与社会和解、与子女的和解。

参考文献:

[1]刘婷.影像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墨娃,付会敏.阅读李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