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选取《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8—2010年的数据,将汽车工业按照经济类型分为三大类、十六小类并选取其中的十一小类作为决策单元测算我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然后将能源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确定它们分别对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汽车工业 能源利用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被认为是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性、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性、提高工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B.W.Ang 2010)。学者们已对能源利用效率做了大量研究,但具体到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方面,分别确定他们对我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贡献率,进而提出提高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合理建议。

一、理论模型

二、数据

本文在测算能源利用效率时选取了三个投入要素和一个产出要素,投入要素分别为劳动、能源和资本,产出要素为总产值。选取年末从业人员作为衡量劳动投入的变量;全年能源消耗量作为衡量能源的变量,将所有能源折算为标准煤来计算;固定资产合计作为衡量资本的变量;汽车工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产出的变量。上述数据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201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其中固定资产和汽车产业总产值都是以1998年为基年,分别选取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减求得。《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2011》中将汽车工业的所有企业按照经济类型分为三大类、十六小类。排除数据不完整的内资中的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的合作经营和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中的中外合作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五小类,选取余下的11小类企业1998—2010年的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

三、实证结果

表2和表3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2显示我国汽车工业1998—2010年纯技术效率增幅为452%,可见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中外合资的纯技术效率一直是所有决策单元中最高的,港澳台商独资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涨幅明显,私营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较低。表2中还可以发现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都为1,与外商投资企业持平。

由表3可知我国汽车工业规模效率普遍较高,但1998—2010年间规模效率降幅达到22%,阻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2004年开始年平均规模效率降幅明显,2010年又出现反弹。其中合资经营的平均规模效率是最高的,私营企业次之,然后是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的平均规模效率不高是因为1998—2000年的规模效率较低,之后的规模效率都接近于1。

综合分析可知,1999年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是因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同时降低;2004年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是因为规模效率的降幅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增幅;2009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增幅较大。

四、结论及建议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我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是我国汽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汽车工业中私营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一直都不高,而且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先进技术的引进,开发自主技术知识产权,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纯技术效率。实证结果显示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汽车工业中纯技术效率最高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外资的引入,但也要把好关,严禁外资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第二,采取措施,增强技术溢出效应。国有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的纯技术效率是最高的,但其他内资企业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增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由国有企业带领其他企业共同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纯技术效率。第三,制定机制,提高企业规模效率。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规模效率明显下降,虽然2010年有所回升,但离理想规模效率值1还有一定差距。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内资企业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规模效率。第四,适当扶持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大部分私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薄弱,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应鼓励小规模私营企业兼并重组,组成较大规模企业,积累资金,改进设备,改良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Y01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1YJC630210)。)

【参考文献】

[1] B.W.Ang,A.R.Mu,P.Zhou.Accounting frameworks for tracking energy efficiency trends.Energy Economics,2010(32).

[2] 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General,1957(120).

[3] 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3).

[4] Fare,R.,Lovell,C.A.K. Measur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8(19).

[5] Banker,R.D.,Charnes,A.,Cooper,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

[6] Satoshi Honma,Jin-Li Hu.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Japan. Energy Policy,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