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SLIM理论支撑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文化输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依据B -slim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从文化的内涵、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做文化输入等进行论述,探究在教改浪潮下高职英语教学完善之路。
关键词:B-SLIM;文化输入;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61-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
宋慧洁(1978-),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广西 南宁/53000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重听说轻语法”的交际教学法逐渐盛行。观察发现,高职英语教学在弱化语法突出实用性强化技能的同时也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输入。B-SLIM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深刻揭示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笔者于2009年参加广西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系统学习该模式,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探究高职英语教改完善之路。
一、B-SLIM模式的文化理论
B-SLIM( Bilash Ws Success-guided Language Instructional Mod-el,简称B-SLIM)教学模式,是由加拿大第二语言教育专家 Olenka Bilash创建的。该模式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英语教学法和教育理论及Bilash本人多年的二语教学经验形成,其目的在于帮助语言学习者完成语言学习,提高语言各方面的能力并学以致用;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其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来学习,做成功的语言学习者。Dr. Bilash 认为,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听、说、读、写技能之外,语言学习者还需要意识到如何在一个与自己本土文化不同的新的文化领域内使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许多课程,包括阿尔伯塔省内的各院校课程,把文化纳入学生语言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文化(culture)”
美国国家文化能力中心把“文化”定义为:“人类行为的综合模式,包括思想、沟通、语言、惯例、信仰、价值观、习俗、礼节、礼仪、礼貌的互动和角色关系,种族、民族、宗教和社会群体的预期行为以及迁移和传承能力。”(Goode, Sockalingam, Brown, & Jones, 2000)
2.文化的分类
Dr. Bilash把culture分为“Big C”和“Little c”,即“大C文化”和“小C文化”。大C文化指的是显而易见的形式包括节假日、艺术、流行文化、文学和食物。当学习一种新的文化,大C文化首先被发现,他们是文化最明显的形式。相反,小C文化指的是更多的与地域、人群、语言相关的无形的文化类型,如沟通风格、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文化规范如何表现以及神话传说等。
3.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Dr.Bilash认为,文化是二语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规律的结合文化输入,学生缺乏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理解一种语言以及它的细微差别和适当的使用,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文化提供了背景素材,是语言学习中给予学生全面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着语言。英语作为外语的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习惯使用他们母语文化思维。例如,中国人请客到家中,面对满桌丰盛的食物,客人忍不住赞叹感谢,而主人往往客气地回应“没什么菜啊,随意随意”!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对话不胜枚举,之所以会如此回应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逊理念分不开的,英语对话也应是依附英语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缺乏对所学语言的文化了解,在日常交际应用中往往会引发尴尬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后果。Mike Byram (1997)写道:“[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批判的文化意识进行跨文化沟通。”跨文化知识指的是自己的文化和第二语言的文化。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获得所学语言的国家的许多相关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与目的语言相关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互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二、文化输入对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1.高职生校内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缺乏自信等;高职的英语教学是实用技能操练的阵地,也是英语文化沙漠。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弱化语法规则,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课文缺乏文化内涵;在评价方式上仍然以考试笔试为主,反复操练做题讲评还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英语文化知识鲜有输入,高职的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抬头PPT,低头看手机”的现象。
2.文化输入对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我们学习外国语言时会发现,没有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语言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例如英语里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词汇和句子,“hot dog”“lucky dog”“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Love me love my dog”等,西方人爱狗,狗在英语里多指好意;而狗在中国人的眼里自古是贬义,“走狗”“狼心狗肺”等。我院的高职生绝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市县乡镇,吃狗肉尤其是玉林、贵港地区更是每年有吃狗肉的习俗。对于来自该地区的高职生,让他们理解西方人爱狗的情结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里关于狗的言词。再比如英语句子里的倒装现象,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最后修饰。汉语则相反。西方人性格外放而中国人内敛,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一个直接说出结果,一个含蓄表达意思。由于高职英语课堂注重在实用技能训练,高职生会套说套写但课外独立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较少,由于长期缺乏英语文化内涵的输入,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水平不高,文科高职生尚且在日常交际中往往遭遇到语音很好、口语流利、敢说想说却不知说什么的尴尬,更别提工科高职生。观察发现,高职学生日常疲于英语交际操练和应试,课堂缺乏生气。其实学生对于异域人文怀有好奇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适时传输相关文化,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提起一定的兴趣关注,一旦激发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喜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B-SLIM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和需求,通过文化输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因为喜爱英语文化而促使其努力学习英语并最终实现梦想的事例并不少见。因此,英语文化对于高职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输入文化
1.文化的获得和认知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会记住他们说过并做过事情的90%,融合的感官刺激越多,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持久。Dr.Bilash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文化知识和文化体验获得有关文化信息。英语文化知识可以不离开英语课堂获得,而不可替代的个人文化体验需要教师借助工具和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依据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Dr.Bilash告诉我们文化的辨识认知需要经历4个阶段:完全认同略有不同大不相同完全不同,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时应引导学生学会用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对一种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全盘接受或排斥。
2.英语文化输入可用的教学资源
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可用与介绍英语文化的教学资源有艺术品、商业广告、影视作品、视频音像、新闻、录音设备、地图、节日、歌曲、轶事、插图、文学、故事等。英语教师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的是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文化输入的方法。
3.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传输文化
(1)教师因素。Dr.Bilash对于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深刻阐述: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力量。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文化素养。要授之于“鱼”,须要自己有“鱼”;要授之于“渔”,先要自己会“渔”。
(2)适时适量文化输入。Dr.Bilash告诉我们,为了能更好的辨识外来文化与本族文化之迥异,教师应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投身于真实材料中体验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资料摆在学生面前。一支英文歌曲的播放只是给学生调整心情,并非真正的文化输入。针对歌曲而开展诸如讨论或与该歌曲的文化背景材料相关的课堂活动来推动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有意义的文化输入。某些教学资源对于文化输入具有快捷、直观的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图片和照片难以立体有效地反映出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结语
国际交流频繁,全民学英语的时代,英语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教改浪潮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不可迷失方向,在强调实用技能操练的同时勿忘英语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要遵循科学的理论和规律,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高职英语文化的沙漠是可以转变成绿洲的。
参考文献:
[1]Bilash, O. Success-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www.ualberta.ca/~jerrya/apt/files /Files%20from%20dr.%20B/468%2006%20BSLIM.doc on September 10,2002.
[2]Byram, M.et al. Teaching-and-Learning-and-Cultur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O’Sullivan, K. Understanding Ways: Communicating between Cultures [M]. Sydney: Hale&Iremonger,1994.
[4]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