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平行线路间单道岔渡线及轨向不直顺的整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平行线路间单道岔渡线及轨向不直顺的整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单道岔渡线在使用中往往会逐渐形成的病害,维修未及时就会使病害延伸,导致岔后侧向轨向的改变,以及单道岔渡线轨向不直顺。本文结合施工实践,主要讨论道岔渡线的整治,以及维修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单道岔 渡线 整治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62-01

两条平行线路间的单道岔渡线,是两组同向单开道岔岔后侧向的直线连接。按设计图纸铺设的道岔渡线,线路中心的几何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在站场的单道岔渡线中有:两条上下行正线之间的渡线;正线与到发线之间的渡线;两条到发线之间的渡线;到发线与专用线之间的渡线等。

单开道岔是站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单道岔渡线也是多数站场铺设的常用设备。由于单开道岔在使用中逐渐形成的病害,维修未及时整修,病害延伸发展,导致岔后侧向轨向的改变,两条平行线路间的单道岔渡线轨向不直顺,这种病害普遍存在。此类病害在大站场设备中比较突出。目视渡线轨向不良,一种是折线形,另一种是“S”形。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严重轨向不良的矢度,超过允许偏差管理值,对行车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轨检车动态检测易出现Ⅱ级水平加速度不良缺点分,甚至出现Ⅲ级水平加速度不良缺点分。

一、渡线轨向不直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由于道岔通过总重和列车运行方向的不同,道岔出现纵向整组爬行,特别是两组道岔成相反方向的爬行,导致轨向良好的渡线,初期轨缝拉大或挤瞎,两组道岔原有坐标位置发生变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基层班组采取更换加长钢轨,防止螺栓拉断,或更换缩短钢轨,防止绝缘接头顶死,造成连电打“救急针”的做法,形成新的病害。这样的“应急”处理方法,导致轨向不良越来越严重。

2.单开道岔轨向不良,是从转辙部开始的。侧向通过列车,转辙部横移是设备变化的正常规律,如不定期拨正横移位置的轨向,长期不整修,就会向岔后方向延伸发展,以至于整组道岔横移,道岔原有坐标位置发生了改变。《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没有明文规定道岔整组横移的检查验收标准,所以维修也没有列入作业项目。转辙部横移轨向不良,用10m弦检测,接近超限值,如果没有拨正,不良轨向向岔后方向延伸发展,整组道岔横移与道岔尾相连接的侧向线路轨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3.道岔大修是根治道岔及道岔前后线路病害的最好时机。大修之前没有对病害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单道岔渡线轨向不良,对于维修来说,会形成不可逆的病害。正因为对道岔病害形成的原理理解不深,道岔横向和纵向坐标位置的改变,通过道岔大修复位可以得到根治病害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所以原位大修,特别是道岔全长有变化的新道岔,没有复位道岔大修之后的渡线,跟原来的不直顺轨向相比较,更加严重。

4.少数渡线铺设时就存在轨向不良病害。道岔铺设时没有按标准岔后开程组装,后开程大于或小于标准值,渡线全长范围内,工作边或非工作边检测有失度,这种先天病害在站场中也不少见,特别是木枕道岔。

二、渡线轨向不良检测方法:

1.目视岔后侧向轨向,是否与辙叉侧向工作边的延长边为一条重合线,切入或斥离辙叉侧向工作边延长边的都不是一条直线渡线。两岔尾间钢轨工作边或非工作边检测有无矢度,有失度的肯定不是一条直顺渡线。

2.分别检测两组道岔后开程,检测终点至接近另一组导曲线终点处。岔后开程是连接辙叉两根钢轨直线内,两对应点工作边之间的距离。根据检测数据与标准值相比较,可确定长枕改道的工作量和作业范围。用这种方法可达到两组道岔各自侧向轨向直顺的目的,但不能实现两组道岔之间渡线直顺,使之成为一条直线。因此,要满足渡线成为一条直线,必须通过测量,确定标准线间距才可实现。

三、整治方法:

整治单道岔轨向渡线不直顺病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纵向整组道岔位移,在不改变线间距的基础上,改变渡线长度,以满足渡线的设计标准长度。这种方法必须是利用道岔大修机会才可实现。另一种是整组道岔横向位移,在不改变现有渡线长度的基础上,改变现有线间距,以满足渡线线路中线的正确位置。这种方法实用可行,整治效果也较好。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1.确定主线和次线。以主线为基准线,通过检测,确定横向拨动次线道岔及前后的拨动量,达到渡线直顺的目的。在各种类型的渡线中,两线均为正线的,以大长直好的一行为主线;一条线为正线,另一条为到发线的,以正线为主线;两线均为到发线的,以大长直好的为主线;一条为到发线,另一条为专用线的,以到发线为主线。确定主线之后,仍需对主线道岔及前后各100m线路进行大长直的检查,不直顺的位置拨道整治。

2.以检测的主线道岔后开程为依据,确定次线道岔及道岔前后线路的横向位移量。

如图1主线道岔最后一点后开程测点,应在接近次线道岔导曲线终点处。检测实际后开程,在渡线轨底做出标记,再与推算出的标准后开程比较,计算差值,在渡线轨面上做出标准后开程工作边的标准测点B的标记。主线道岔后直向最后一点后开程测点,向岔前方向量取最后一点后开程÷2倍岔号之商的长度,该点即为通过BO检测线间距在主线上的垂足。以垂足工作边为起点,通过B点向次线道岔外直工作边量取实际线间距,实际线间距与主线道岔最后一点实际后开程与标准后开程之差,即为标准线间距。

3.确定标准线间距后,左右各每隔5根轨枕量取实际线间距,两者之差即为达到渡线轨向直顺的拨道量。拨道的长度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4.在提前调查的两组道岔后开程和标准线间距拨道量的基础上,分两个作业组,改道和拨道。应注意的是两组道岔后开程必须达到设计标准。用三角函数解析如下:

在三角形BAO中

∠BAO=(1800-∠α)÷2

AB-最后一点标准岔后开程长度

∠α-辙叉角

BO=AB・sin∠BAO

AO=AB÷2倍岔号

AO=AB・cos∠BAO=AB÷2倍岔号

简易计算AO值方法:

如图11,在BAO中,作AO延长边上OC=AO,则BC=AB=标准后开程长度。

在BAC中,∠ABC=∠α=辙叉角

AB÷道岔号=AC AO=AC÷2=(AB÷道岔号)÷2=AB÷2倍岔号=标准后开程÷2倍岔号。

结束语:两平行线间单道岔渡线病害,在调查拨道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拨后电务设备是否侵限,电气化区段一次拨道量是否违反规定, 全面调查之后,再安全施工。以上方法,也适用于利用检测大后开程的方法,整治任何类型交叉渡线道岔横向位置不正确病害,以及菱形前后轨向衔接不直顺病害的整治。

参考文献

[1] 《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

[2] 《铁路工务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

[3] 《铁路道岔》中国铁道出版社.宋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