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色彩照片的外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色彩照片的外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我们还未仔细品味一幅作品的内容时,就已经对整个画面的色彩、色调有了初步感受,色彩之于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却因为它和人的美感养成、艺术感知交织在一起,所以不能像一些拍摄技巧那样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因此我们在回顾色彩演变过程的同时,邀请著名摄影师和您谈谈如何控制好色彩。

胶片时代的回忆

胶片时代,影像的色彩更多地和胶片的属性捆绑在一起,饱和艳丽的柯达E100VS,还原平实的柯达E100G,富士VELVIA的绿……都是胶片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

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百余年来色彩由别人决定的命运,鼠标的游走之间,让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色彩,但也正是因为电脑看似傻瓜化的操作,使我们误以为我们可以控制色彩了,所以浓重的失去细节的大色块不断出现,“数码过度征”一度成为数字时代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其实,由于色彩初体验带来的兴奋所导致的过度使用,在胶片时代就有。在《华夏地理》2010年出版的别册《NG与摄影的故事》中就写到:自20世纪3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成熟以来,一直视“将色彩带给大众”为己任的美国《国家地理》(《NG》)到了50年代时,杂志的一些执行者甚至抛开选题内容和意义,只管在杂志上铺陈最浓艳的照片,以至于形成了色彩之上、题材为次的僵化倾向。到了80年代,可以从《NG》中刊登的有关kodachrome的广告看出当时杂志摄影师的选择倾向,也从一个角度看出当时杂志的色彩倾向。数字时代,可以看出“色彩”依旧是这本杂志的重点。这本走过一百多年的杂志,几乎展现了彩色摄影的发展史。

数字时代的绘画风格

摄影师的参与,使作品的色彩呈现有了更多可能,在从数码过度征中吸取了教训后,摄影作品的色彩逐渐趋向平和,对数码技术以及后期调整掌握得更娴熟的摄影人也开始探寻自己的风格,从每个月《大众摄影》的月赛投稿中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类似美术风格的色调色彩,尤其是通过各种美术纸张的输出,使作品有了更深的绘画风格,而因此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一大批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摄影人中,也形成了明显的色彩风格,比如饱和度低、明度高、画面淡雅的“日系风格”,比如神秘甚至有些沉闷压抑的“Lomo风格”,比如超出现实、光鲜亮丽的“效果图风格”。

还原真实的影像

就在很多摄影人还沉浸在各种新奇的色彩带来的另类享受中时,我们不能忘记,自始至终都有一些摄影人坚持“还原真实的色彩”、坚持摄影本体语言的表达,无论摄影圈里飘起怎样的流行风。

迅速发展的器材、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尝试,各种色彩风格也和谐并存,不管摄影人选择何种尝试,最终决定影像色彩、色调的还是拍摄者脑子里的感知和天然养成,所以很多对色彩有着优秀掌控力的摄影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不是捷径,但确是必须:多接触和色彩相关的知识、作品;多进行实践操作,即便你对色彩的理解不专业,在用鼠标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自己对色彩已经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控制色彩

数字时代,如何在前期拍摄、后期调整中控制好色彩?数字影像后期输出专家绍剑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数字时代色彩的特点

使用过胶片的朋友都知道,不同的胶片有着不同的色彩还原特点,其中正片的色彩饱和度往往高于负片,但胶片的高饱和色彩效果往往是失真的。

从理论上来说,相比胶片而言大多专业数码相机都有能力生成更准确的色彩效果。

在拍摄的时候我通常把白平衡设置在自动上,原因是在后期解RAW文件时,大多软件都可以还原非常好的色彩。

前期后期相辅相成

使用过专业的单反相机的摄影者会发现,没有经过后期的原始图片在色彩饱和度和锐度上都有些差强人意,还不如一般卡片机的感觉。其实这正是专业数码相机的设计特点,这样也就给摄影人后期留出了更大的调整空间。

了解到了数码单反的特点,在拍摄时只要查看影像直方图,确保最大化得到影像信息,其他的创作就可以更好地在后期完成。

前期拍摄是一个收集原始影像素材的过程,只要最大化得到了图像信息就是成功了。如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今天的数码相机都有显示直方图的功能。直方图上有着“山形”的数值分布情况,首先注意数值有否溢出的现象。如果数值堆积在左侧直方图,说明画面欠曝暗部细节损失,相反如果直方图右侧溢出,画面则过曝有死白存在。其次根据数值分布的位置,你也可以判断影像的明暗关系。

后期是二次创作最终完成作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使用什么软件怎样调整色彩,直方图同样是影像质量的依据。其中要防止高光和底光的溢出,还要防止数值断裂而引起的色彩分裂。

因此在摄影中不论传统或是数码,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影像的色彩趋势

在近几年的影像发展中,可以看到色彩流行的变化趋势。从早期彩色摄影诞生到数码微喷时代初期人们对色彩饱和度的绝对追求,到后来大家开始冷静思考色彩的真实还原等。

经过了最初的数码过度征后,色彩流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摄影师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比如欧阳星凯的作品,他色彩的成功之处可以归功于后期的得当运用,在褪色分色和局部处理上都把握得当。

比如欧阳世忠、李晓谭的作品,画面中虚实的结合同样使得影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性。今天的数码后期使得这种复杂的传统工艺变得相对的简单了很多。

话聊到此,数码后期同样也是双面剑。当你不能适度合理的控制时,画面就是出现明显的制作痕迹。这种痕迹会降低作品的观赏性和真实性。

可以看到,国内外现在很多摄影师秉持“纯影像”的概念,在创作中不再把影像往“画意”效果上靠,而是更独立体现摄影的本体特性比如光影构图等,尤其是在色彩上,也更真实地体现真实世界的色彩,而还原色彩正是今天数码相机的巨大优点。另外,现在很多摄影师在输出作品时,也放弃了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艺术纸张,开始回归到了传统仿银盐相纸。

无色彩的领悟

在彩色摄影中,色调运用是和绘画的色彩有相通之处的,领悟无色彩(单色)也就是黑白灰的把握对彩色摄影师至关重要。很多人会把色彩和黑白灰的画面关系分开来,但我认为黑白灰在图片中也同样应该是作为色彩关系来处理。以我们输出的纸张为白色来设想,色调的调和,色块的大小,对比关系的形成往往取决于黑白灰的强弱。好的影像应该是有三维感的,色彩的层次丰富了才会使得画面呈现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