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作中的成长与进步:T3航站楼中方设计总负责人邵韦平答记者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作中的成长与进步:T3航站楼中方设计总负责人邵韦平答记者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向读者介绍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T3航站楼中方设计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lAD)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在百忙中接受了《建筑创作》杂志记者的采访。

《建筑创作》:T3工程在开始设计时,所面对的最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邵韦平:T3的挑战是空前的,首先是它的规模,根据目前的统计它创造了全球一次建成单体航站楼建筑的纪录,拥有建筑面积98万m2,南北绵延近3km,比正在建设的奥运公园中心区还长出许多。它东西宽800m,与T2的长边方向尺寸相当,而楼前的交通中心屋面平台面积达15万m2,可容纳两个大型体育场。由于规模大给设计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如设计表达就是一个问题,原本可以通过一张图表达的内容在T3中可能要用几十张图才能表达完整,过长的结构造成许多建筑系统要跨越结构变形缝,如幕墙、天花,甚至卫生间、自动步道也需要考虑跨越变形缝。

其次是工程的复杂程度。大型航站楼本身就是一个工艺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而T3又有枢纽目标的要求,因此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3将首次在国内采用旅客自动捷运系统,满足旅客在主楼和卫星楼之前摆渡的需求,T3将拥有国内第一条高速行李分检和传输系统,实现行李的五级安检(国际通行的最高标准),从而大大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为了可停靠像空客A380这样的超大型飞机,T3首次采用多功能组合机位和专用登机桥。为了保证枢纽功能,设计中对十几种旅客流程进行了多次优化,以达到高效和人性化的目的。

其三是时间的挑战。由于有北京奥运会这个特定需求,在确定了实施方案之后,留给本期扩建的时间只有四年,距预定开工的时间只有四个多月。为了实现进度目标,业主方在机场宾馆为设计团队提供两个办公区,为此BIAD集中了一批设计精英,最高峰期有100人在现场,与外方设计团队和业主一起连续奋战,根据工程控制节点计划,如期地提供了必要的设计文件,确保工程的进度。T3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短的枢纽航站楼,它从开工到完工的时间只有三年零九个月,比香港赤腊角机场和韩国仁川机场的建设周期有了较大的压缩。

《建筑创作》:BIAD设计团队是在何种背景下承担了T3航站楼的设计工作?靠什么支持来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邵韦平:在T3航站楼之前,BIAD曾经出色的完成了T1、T2航站楼的建筑设计,通过大量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航站楼工程设计的经验和技术力量贮备,成为在国内机场航站楼领域里最具实力的设计公司之一,特别是有一批以马国謦院士为代表的技术权威构成了BIAD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我们是受邀参加T3国际竞赛唯一的国内设计团队,虽然我们的方案没有中标,但仍然展示了我们在航站楼设计方面的实力,因此在确定中标方案后,我方很快被业主委托担任T3航站楼工程的设计总承包和中方负责单位,承担起航站楼工程设计的法律,质量和进度三项责任,以及总包控制权、对外方设计的优化权和设计延误的惩罚权等四项权利。BIAD团队在认真履行设计职责的时候,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处理中外双方的技术矛盾,架起业主和外方设计团队之间的桥梁,保证了好的理念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在T3设计中有许多工作是外方无法介入的,我们必须独立地开展工作,如全过程的流程优化和调整,为几十个驻场单位协调空间布局,保证未来机场高效、安全的运行。这些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将外方提供的概念设计进行技术深化和优化,所有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都需经过中方建筑师签署,因此我们必须让设计文件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同时安全可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依托BIAD长年积淀下来的技术优势,本着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履行着自己的义务。虚心的学习态度也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应该说与我们合作的外方团队是一支高素质的顶级设计团队,为T3带来许多有价值的创新理念,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方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对方意图,努力在深化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这些理念。

《建筑创作》:外方设计团队,特别是Foster and partner公司给中方设计师带来了什么影响?

邵韦平:虽然我们对Foster公司以往在建筑领域内的业绩早有所闻,而且也曾经与不少境外设计公司合作过,但当我们共同开始工作时仍对其出色的组织管理和设计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Foster公司是我以往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建筑事务所。由于T3工程的机会,我们与对方进行了全方位、长时间的深入配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顶级建筑设计公司的团队素质、运作模式、以及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技术为设计服务和艺术设计完成度的工作风格。

Foster公司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人才,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团队,他们秉承了Foster特有的设计理念,精益求精且大气和理性。他们对网络和信息的重视也令人印象深刻:在Foster现场团队成立前,它的IT总监先到场落实网络和终端的构建和安全防护,这为随后的跨洋联合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通过本次合作,我们全面推行了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设计协同,这对于复杂功能和超大规模的建筑设计具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与相关的设计人员时时更新信息,进行及时校对,便于技术管理者控制质量和进度,这种工作方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Foster方面对设计精制性的关注也让我们印象深刻。以往为世人瞩目的力作都是经过全方位高完成度的设计才实现的,我们曾看过对方之前完成的一套设计图,它们达到的深度和信息量都是以往我们所没有的,有些图纸按1:1进行表达。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十分善于整合当今最新最专业的技术成果来提升设计效果,如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造型处理,创造超越人脑想象力的空间等,T3的屋盖和轻轨车站的罩棚都是这方面的成果。

《建筑创作》:刚才您多次提到高完成度的设计概念,是否能予解释一下。

邵韦平:通过T3航站楼项目,我们全过程实践和感受了一次高完成度的建筑设计过程。何谓高完成度呢?它是打破了传统个人、专业的局限,而是从建筑整体质量这一高度出发,通过提供专业化和相当深度的成果对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最专业化的控制,从而保证建筑产品可以被最终用户整体的接受。高完成度的建筑产品并不代表造价的昂贵,而是在外部条件不变时,高完成度的建筑产品应该是一种最专业化的、性价比最合理、最物有所值的选择。相对来说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还没有达到T3这样高完成度的水平。

1 高完成度的过程是设计的再创造

优秀的概念并不能代替优秀的工程,高完成度的细部和技术不仅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也是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是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设计的高完成度,建筑师除了要有高深的理论作为其作品的支撑外,还必须对建筑技术和建筑细部有着明确的追求和深刻的理解,并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使他和所有设计人

员在设计过程中能在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要求下工作,使其设计在品质上体现出明显的追求和特征。设计的创新不仅来自最初的概念,它应该贯穿设计的全过程。概念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细节在过程中充实细化。高完成度设计就是在提倡一种理念,要重视细部,细部是建筑的生命。

2 内外部空间一体化设计

建筑师的职责是为功能而塑造空间的,它本身就应该包含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部分,外部空间是给城市和公众的,而内部空间是服务于使用者的,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将两者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并考虑。建筑产品应该是由表及里的完美统一体,而主创建筑师对内部空间的把握应该是最准确的,室内空间是建筑师表达设计风格最重要的载体,对于城市功能性建筑尤其是这样。这也是职业建筑师通常的做法。

3 建筑专业内部分工更加细化

建筑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修养,但是随着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出色的建筑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到底,所以在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团队中必须有一批擅长不同专项的、经验非常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设计单位的技术支撑,才能使设计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我们过去经常的做法是,项目建筑师事无巨细得从事由外及内的全方位设计,由于受时间和经验的限制,许多设计成果仅限于有无状态,根本谈不上设计的推敲和创新。

T3的做法是针对建筑的主要系统设立专门化的设计岗位,如平面系统、围护及立面系统、核芯筒及竖向交通设施系统、卫生间系统等等;另外还可根据T3项目特点设立其他专项系统。由于岗位的细化分工,使设计可以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开始,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设计的完成度,同时这样的模式为创造富有新意的建筑细部提供了可能。

4 高完成度设计依赖更加广泛的专业化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发展,建筑设计的外延不断扩展,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和效果的问题,还必须有更专业化的系统设计,如幕墙、灯光、景观、节能、特种专业等,而完成这些工作仅靠建筑师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更广泛的专业技术咨询顾问作为建筑师的设计延伸,他们在建筑师的统领下,为工程提供更专业化的设计服务。

强大的专业设计咨询团队是高完成度建筑产品的保证。Foster公司在承接工程时首先就确定了技术水准相当高的专业顾问公司,来保证设计产品的竞争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t3设计中每一个建筑系统设计中都会有专业很出色的咨询团队在为我们服务。现在我们应该摒弃“万事不求人”的观念,从更长远的利益中去寻求专业设计咨询的支持。

《建筑创作》:为什么要搞协同工作模式,它与以往的工作模式有哪些不同?

邵韦平:T3取得今天这样的效果,除了有一个完美的概念设计外,还有来自于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设计管理措施是不可能实现高完成度的设计成果的。这套设计管理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我们与外方同步开始采用全面协同工作模式,这对工程设计的质量、进度和效率控制可产生飞跃性的进步。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设计领域已经普及,借助计算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大部分设计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设计上的优势,仅仅将计算机终端作为建筑师画笔的延伸,甚至缺乏统一的使用规则和制图标准:当人事变化、设备机器出现故障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协同工作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数据共享的工作平台,让设计团队中所有人员均遵循统一的设计规则和制图标准,形成设计数据交换的统一语言环境,它是设计团队协同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设计团队中所有人员应该根据各自系统的分工在统一工作平台上共同开展设计,实现所有设计数据的唯一性,杜绝重复修改设计数据而产生的错误,也便于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完成度。T3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平面和立面都是由几十张AO图组成,因为有协同工作模式,不同区域的设计内容是在同一个工作界面上完成,不需要在出图时进行无谓的衔接修正,大大提高了出图效率和准确性。

《建筑创作》:T3设计中还有哪些值得推广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邵韦平:下面几种有效的设计控制方法对T3效果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 网格模数

T3中网格模数体系是根据其建筑系统特定的条件而确定的,其确立的出发点是建筑的装修完成面。这种模数体系除了具有建造作用外,更重要的功能是控制建筑各个可视表面的尺寸关系,既通过模数建立一种秩序,使室内空间的所有表面以及室外空间的所有表面都纳入这种秩序中,并通过这种秩序在视觉上产生美学意义。为使建筑适应大规模的高速度加工建造,为最终达到完整统一的室内外效果,在航站楼公共区平面布局、外幕墙面和室内设计中采用了建筑网格的方法进行总体控制和协调。

2 建筑装修完成面的设计控制

上面提到了模数对建筑装修完成面的作用,已经反映了对建筑装修完成面控制的设计理念。然而基于传统模式下的设计控制往往是以建造的需要而制定的,这种方式对于不需要太多装饰的低标准建筑是合适的。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师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设计语言去表达自己的作品。设计中为了使设计语言表达准确,体现建筑最终的效果,必须对建筑装修完成面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所有设计成果都应该针对视觉可见建筑外表形状。从而保证建筑表面都纳入设计的控制范围。例如结构门洞、填充墙、机电设备等非视觉设计语素的定位都适应这种完成面控制原则。如果结构构件是直接用于塑造建筑空间的,它的外形也应该被建筑师控制,例如用于清水混凝土结构构件都应该反映在建筑设计成果之中。

3 模型和足尺样板研究

图纸对建造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但工程比较复杂时,仅靠二维的图纸很难控制住建筑完成后的效果,因此通过模型和足尺样板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了。较大比尺的模型可用于施工图设计的前期阶段研究,足尺样板可作为施工订货的指导。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设计的效果,避免建造完成后的返工,降低建造风险。

许多大师在重大设计选择时都十分谨慎,经常要借助模型、实样来研究设计的细节,并且只愿意用他们所习惯的、有把握材料的做法。色彩和质感。深思熟虑的设计也代替不了现场实样的推敲,大师的做法尚如此,我们普通的设计人员就更有必要加强对模型和足尺样板的研究,从而对设计效果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Foster公司为香港机场设计时完成了几百个细部模型和足尺实样,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设计中也运用了同样的做法。

《建筑创作》:T3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能否谈一下设计中存在的遗憾和不足7

邵韦平:T3由于业主有效的组织,Foster方面出色的前期创意和BIAD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取得相当完美的结局,这是让人十分欣慰的。但是在回顾以往四年走过的艰苦历程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一些原本十分有价值的构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没能实现,比如主屋面表层原来有一层与建筑天窗相呼应的三角形装饰面板,它同时可隐藏和装饰屋面天沟,后来受成本限制,在业主的要求下放弃了这种做法,只能按常规做法重新修改屋面的设计,因此如果仔细观察屋面可以发现这一缺陷。还有目前国内行李提取厅受国际流程的影响,在多种努力无果的情况下,最后妥协为东西两厅的布局方案,有点类似目前的香港机场,可能会造成日后接站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另外目前公共区景观和艺术品设置并没有完全受到建筑师控制,因此存在一些遗憾。

规模大是T3的重要特点,但是从旅客流程角度看,过大的规模势必造成步行距离过长,这可能是将来旅客会报怨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反思航站楼规模究竟应该控制在多大是合理的。当T3启用后,人们可能对T2的尺度有新的感受,也许T2尺度更人性化。

《建筑创作》:请展望一下T3航站楼将给我们的城市和建筑设计领域带来什么可能的影响?

邵韦平:再过几天T3就要正式投入运行了,它的启用将从根本上解决首都机场超负荷运行的困境,确保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它将如期实现扩建的三大目标。T3是大型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的里程碑,也是首都北京新时代的国门象征。T3涵盖了当今建筑领域中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它虽然没有列入2007年时代周刊的十大建筑,它虽然不像一些时髦建筑那样张扬怪异,它虽然也存在不足和遗憾,但它成熟大气、优雅精制的建筑艺术价值丝毫不会被影响。T3是当代建筑设计最高水准的代表,可以称之为是新世纪中最重要的建筑力作。Foster公司以及他们的合作团队为T3的顺利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是T3成功的关键,BIAD团队在设计深化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T3在高完成度设计的控制下如期完成。T3对正在迈向国际化的国内建筑行业的设计与质量控制进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