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治疗胃脘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治疗胃脘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疼痛(隐痛)、胀闷不适为主,伴有食欲不好、反酸、嗳气、恶心和呕吐(或欲呕)等的一种症候。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反复刺激、气候变化等有关。病初在经属气,病久入络属血,脉络受伤,气血失和发生淤血;也可致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失常而成为虚寒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和原因不明的上腹痛、胀闷不适等都属于胃脘痛范围。这里,笔者根据临床所见介绍3种不同类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肝胃气滞

38岁的姚女士在2个月前一次聚餐后出现上腹胀痛、闷痛,疼痛具置不能确定,伴食欲不振、嗳气、反酸。她自我诊断为“胃炎”,自服保济丸、黄连素未见效,到某医院中医科就诊。根据其症状表现,以及心情急躁的性格特点,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肝胃气滞),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煎服,每天1剂。服药7天症状缓解,15天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见症状复发。

分析:肝胃气滞是胃脘痛最常见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胃脘胀痛或胀闷不适,食后明显,痛无定处,痛连双胁,嗳气、反酸;或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舌紫红、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原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处方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楝子、枳壳各12克,香附、元胡(打碎)、木香、陈皮各9克,甘草6克。反酸者加乌贼骨(打碎)、瓦楞子(打碎)或金左丸(送服)以和胃制酸;恶心、呕吐者加半夏(打碎)、竹茹以和胃降逆;食欲不振者加白术、神曲、麦芽消食导滞。

除上述煎剂外,还可选用胃苏冲剂口服,每次1袋,每天3次。或选用气滞胃痛颗粒(片)口服:颗粒,开水冲服,每次5克,每天3次;片剂,每次6片,每天3次。或选用和胃平肝丸口服,每次2丸,每天1~2次。

二、脾胃虚弱

45岁的陆先生4年前起每于秋冬季出现上腹隐痛症状,热饮、温食或稍用力按压后疼痛缓解,伴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和消瘦、面色苍白、手足发冷。曾到多家诊所、医院就诊,均诊断为“胃炎”,给予阿莫西林、胃炎胶囊、吗丁啉等口服未见效,转某医院中医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脾胃虚弱),给予香砂六君汤加减煎服,每天1剂。服药13天症状缓解,25天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分析:脾胃虚弱是胃脘痛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或伴食欲不振或食后饱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疲肢倦、手足发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弱。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用药:香砂六君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香附各12克,甘草、制半夏(打碎)各9克,砂仁、干姜各6克。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麦芽、草豆蔻以健胃消食;反酸者加煅牡蛎(打碎)、海螵蛸以和胃制酸;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以温中降浊;面色无华者加当归、白芍、阿胶(冲服)以养血补血。

除上述煎剂外,还可选用胃乃安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或选用补中益气丸(浓缩)口服,每次8~10丸,每天3次。或选用香砂平胃颗粒(丸、散)口服:颗粒,开水冲剂,每次1袋,每天2次;丸剂,每次1瓶,每天1~2次;散剂,每次6克,每天1~2次。

三、阴虚胃热

68岁的吴大爷从10年前起反复出现上腹隐痛症状,痛无定时,疼痛以进食后和夜间(尤其是下半夜)为主,伴上腹烧灼感、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曾到多家诊所、医院求诊,医生均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枸橼酸铋钾等口服症状可缓解。3个月前上述症状再发作,到某中医院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胃脘痛(阴虚胃热),给予通淤煎合养胃汤加减煎服,每天1剂。服药1个月症状缓解,2个月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分析:阴虚内热是胃脘痛最难治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胃脘长期隐痛,呈烧灼感(胃酸过多),疼痛多无规律,但以空腹或夜间为主,进食后缓解;或伴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少、脉弦细数。治疗原则为清热养阴和胃。

处方用药:通淤煎合养胃汤加减。青皮、白芍、玉竹各12克,麦冬、石斛各10克,陈皮、丹皮、沙参、栀子各9克,左金丸3克(另服)。有黑便(胃少量出血)、舌质淤点者加蒲黄炭、三七粉以化淤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萎仁以润肠通便。

除上述煎剂外,还可选用三九胃泰冲剂口服,每次1~2袋,每天2~4次。或选用奇星四方胃药(为片剂)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或选用胃热清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