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陪伴着学生们的整个大学生活,是学生们在学校里接触最多,走得最近也是对学生教育影响最大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从而间接地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学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就现有研究而言主要集中探讨辅导员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等,较少有研究是关注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入手,罗列高职辅导员队伍由于缺乏幸福感而导致的种种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宝贵建议。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定义及内涵

幸福感又叫主观幸福感,相对于客观福祉而言,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基于这个定义,决定人们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主观上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做出的情绪解释和认知加工。所谓职业幸福感,则是人们在从事某项职业过程中,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可,在工作中的需要得到满足,自身的价值和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得到了实现,由此而产生持续的身心愉悦的感觉。本文所研究的职业幸福感的主体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特定主体的职业幸福感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

1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身辅导员职业角色、职业地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职业压力和职业发展前景等的认可并乐于从事该职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首先必须建立在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基础上,接受教育对象,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

2 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有了职业认同的感情基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自我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实现程度越高,那么职业幸福感水平越高,幸福感就越强。从而更加能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使其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自己的使命。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很少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的,即便有相关的也是集中在探讨高校辅导员而忽视了高职辅导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或是研究探讨辅导员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等。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身份的群体来展开探讨,研究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幸福感提升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2 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辅导员由于所在单位以及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他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显得难度更高、压力更大。关注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保障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贯彻“以人为本、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原则更加保障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社会现实状况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普遍偏低,由于职业幸福感的缺乏而导致了如下种种现象的产生。

1 职业压力大

近年来,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高校辅导员处于高压状态之下,有90%以上的辅导员或多或少感觉到有职业压力,三分之一以上的辅导员感觉压力很大,约有70%的辅导员由于工作压力大而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杨兆宇,2013)。林泽玉,张相蓉对4所高校105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10%,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强迫、躯体化和精神病性等。曾瑜的硕士论文中选取了重庆市近10所高校约300名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从整体上来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约有一半的辅导员没有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2 工作倦怠

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任务繁重又感到职业前景不明朗,多次重复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容易产生高原现象,造成职业倦怠,工作失去积极性。在心态上,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没意思,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调离辅导员岗位或提早退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辅导员们工作效率低下,消极怠工的现象,不仅影响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学生中间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范纯P(2010)对武汉几所高校 250 名专职辅导员发放问卷,结果显示这几所高校辅导员平均的职业倦怠率高达 51.11%。

3 职业流动率大

许多高职院校甚至是高校都存在着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问题,许多辅导员在岗位上坚持不了几年,就试图转岗去其他岗位,要么去当了老师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去了行政岗位,有的甚至离开了学校。

4 影响生活幸福指数

以上种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由于工作中不如意而影响到辅导员们的日常生活,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文中提到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二是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在此,我们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时,将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工作内容

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就工作内容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学生工作,可以说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虽然一直强调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从其工作内容上来看,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大多较繁琐,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较多,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负荷高,往往“保姆”“灭火员”“侦查员”等成了辅导员职业的形象比喻。高职辅导员深陷琐碎的学生事务中,较长时间内都很难看到工作的成果,并且长期从事着没有太大挑战性的工作久而久之迷失了事业发展方向,没有成就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 学生

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成,高职辅导员面对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能力、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教育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学生群体的特殊特点增加了高职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职辅导员往往是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匹配的,1个辅导员要负责200个学生在校的生活、安全和学习情况,管的事情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什么都干,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高,不像普通高校的辅导员把握宏观,1个人甚至可以负责1个年级的学生。

除此之外,就一般的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现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张扬,但抗压能力薄弱,思想脆弱,校园里的突发事件频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给予了辅导员工作极大的挑战。并且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辅导员工作是没有时间界定的概念的,24小时待命,周末也不例外,但凡有学生事件需要处理,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部分学校要求辅导员与学生日常是需要同吃同住的。

3 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考核无法落到实处,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考核指标偏重于以学生的外显成绩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为主,对辅导员的育人实绩评价不充分,反馈不恰当,辅导员往往在功利性考核指标和育人工作的内隐性付出之间徘徊。

4 职业前景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专业性,不被人认为是专家,大家都觉得是没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人才会不得不去干辅导员。正因为这种思想的长期存在,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底层,职称难评,成果难出,更谈不上在学校有职业地位可言,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的地位也远远不如专业老师。

另外,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多高校的辅导员是没有事业编制的,就职业院校而言,除民办的,公办的职业院校中辅导员编制也是需要参加统一的公开招聘考试的,名额较少,竞争激烈,一般学历要求也是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没有事业编制,不仅仅意味着上升的瓶颈也决定了微薄的工资收入。就算是考进了事业编制,由于职业发展前景的不明朗,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转岗。

5 人际关系

在学校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等级序列中,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最底层,在专业老师眼里辅导员是协助管理学生的,保障学生的出勤率和到课率,学生有问题了找辅导员,学生缺课了找辅导员,等等,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岗位是可有可无的;在学生眼里,辅导员管理的事情事无巨细,24小时出了任何事情都可以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大多数时间他们也在处理些杂事,恰恰不能在他们最需要的专业课学习上给予指导;在领导眼里,看不出辅导员干出了什么成绩,貌似学生在上课时辅导员也是无所事事的;在自己眼中,辅导员职业没有前途,不被人重视,只被学生需要,缺少存在感。长期在这种人际环境中工作久而久之会给辅导员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五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我们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1 强化自我,提升职业竞争力

提升职业幸福感的第一步,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乐于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积极地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获得与学生的友谊,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在工作中,要理清思路,高效工作,做到“抓大放小、工作有计划、事事有流程、应急有预案”,将自己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抓大”:弄清什么时候该管,该怎么管,“放小”: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在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中把握合适的度,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工作之余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合理的职业期望,不能因为在辅导员岗位上呆久了,成功的处理了一些经验层面的学生事务而感到沾沾自喜,要积极投资自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晋升和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丰富自我的业余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 优化氛围,公平考核,提升职业环境

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改善组织环境,要求学校从上到下对辅导员工作引起重视,尤其是校领导,提升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给予辅导员职业尊严和自豪感。优化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范畴,使得辅导员考核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并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提高辅导员办公的信息化、系统化、电子化程度,减轻辅导员工作量,例如现在出现的专门针对辅导员办公的软件“爱班级”,类似这种办公软件可以在辅导员中间大力推广。

3 设立心理干预部门,倾听心声,缓解职业压力

高职辅导员每天面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有工作也有家庭。学校设立心理干预部门,一方面辅导员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可以主动上门咨询,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自己做出调适;另一方面,心理干预部门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开展各类辅导员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指导。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另设部门,将对学生开放的心理健康中心也对教职工开放。

4 创造条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高职辅导员也有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他们也渴望在行政职务或者职称上有晋升的途径。学校可以允许有相应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辅导员老师承担一定的专业教学任务,或是让辅导员专门从事思政课的教学,为辅导员职称的评定提供便利。学校应当为辅导员的发展制定出一条明确的职业发展轨迹,使之能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的结合,实现学校与辅导员之间的双赢局面。

另一方面,专职教师每年定期都会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是出国培训,而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会相对而言就少得多。学校应积极提供和创造辅导员对内、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着力构筑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科研、培训、交流等分类平台,以实现辅导员自我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双重提升。

5 提高福利待遇,提升职业物质奖励

辅导员待遇一般与学校行政机关待遇相去甚远,更不用与专业老师作比较了,这也是造成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辅导员待遇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辅导员自身的努力,考取学校事业编制,学校可以考虑在这方面给予在校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一定的优待政策,有了事业编制,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也会有一个很客观的上升幅度;二是,发展辅导员长期聘用制度,在学校工作年限长的辅导员可以考虑给予长期聘用,并在工资水平上有一定提高,这样既保证了辅导员的工作稳定性,也保证了辅导员老师的物质收入,能起到一定的物质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兆宇.大连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袁静,陆蓉.职业幸福感: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发展的价值取向[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3]马雪梅.论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4]李金华,崔健.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5]毛芳才,莫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培养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