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意识与氛围,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与财产安全,促进校园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高校应以校园安全文化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和谐校园建设。从大学生参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必要性有效途径来探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构建;大学生参与;必要性;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14-02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为了维护安全而创造的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物理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平安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明显,已成为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的一项主文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大学生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两地办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社会网络化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安全凸显出新特点:消防和治安仍然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公共卫生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场所和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社会交往安全、求职安全、消费安全以及健康问题(特异体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多层面、宽领域的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2]。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猛,但安全保卫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大量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和培训,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政治敏锐性不强,使得安全保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安全工作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必须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用安全文化去塑造、影响每一位组织成员,把理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和非理性的安全意识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安全稳定的思维模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组织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发意识,才能确立长效的安全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需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进步的人文环境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安全素质形成导向,是近年在大学校园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现象和理念。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因此,安全文化应在长期的实践中精心培育,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是一个易对新的文化产生猎奇心理的群体,大学生个体参与新型文化建设有强烈的、内在的精神需求。他们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又将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推动校园安全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内化其安全素质,使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之中,开展群防群治,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以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良性发展。

3.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业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知识。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与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具有受众率高、创新性和持久性等特征。高校是一个承载和传播科学和文化的场所,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学生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因此,大学教育要教导和培养大学生自身具备安全意识,并培养他们用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其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应侧重于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和态度的转变,使他们由被动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到主动防范安全隐患、自觉提高安全意识的转变。高校应在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

1.加强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如通过组织治安、消防、交通等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安全技能、避险自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等知识教育;利用网络的宣传功能,分析经典案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和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将安全文化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把安全文化素质教育普及每个学生,深化教育效果,使安全理念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2.建立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机制是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机制,为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搭建舞台;要探索建设互动机制,为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开辟多种渠道;要探索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力量;要探索建立理论研究机制,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要强化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效果的产生和目标的达成;要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不断总结取得的成绩以及与达成目标的差距,用一定的奖评方式促进活动的长效发展。

3.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化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直观的文化信息,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如果没有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还是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大学生不感兴趣,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受众群体,就会是空中楼阁。因此,要大胆创新,尤其要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鼓励大学生群体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具有很强参与性的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内容上既要切合深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实际,又要确保学生在该项活动中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如采取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

4.成立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协会,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协会,让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治安管理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校园安全志愿者活动以维持现场安全秩序、防范发生为工作重点,与校内外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相结合,以学生公寓、教室等安保力量薄弱的重点部位巡逻检查为工作重点,与校园治安巡防相结合,以校内交通违规督察、门卫文明岗执勤为工作重点,与各重点时期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以及时了解和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和一触即发性的问题为重点,组建一支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构建校园安全预警系统。

校园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只有通过教育激励等途径和渠道,最大限度地动员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才能推动其内涵与外延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预防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