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鼻息肉相关致病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息肉相关致病因素研究的新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对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至今尚不明确,但临床研究领域普遍认为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多种细胞因子显著相关。本文笔者就目前鼻息肉相关致病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鼻息肉;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鼻息肉是由于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水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全身疾病相关。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与筛窦,高度水肿的鼻黏膜常经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内膨出下垂,从而形成鼻息肉,由于其病因具有多元性且术后易于复发,是目前鼻科疾病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进展使鼻息肉在致病因素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病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黏膜慢性持续性炎症所引起的,相关致病因素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根据相关资料对鼻息肉致病因素做一综述,进一步探讨其研究进展。

1 感染性因素

目前临床研究领域对鼻息肉的发生机制多认为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黏膜的持续炎性反应,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也不尽相同。感染性因素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其始终是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的重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鼻息肉发病机制时纷纷提出了金葡萄菌肠毒素不能够促使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的大量聚集和黏膜浸润,分析可能是导致鼻息肉发生的原始因素[2]。部分报道中还指出,在接近50%的鼻息肉患者组织标本中发现了金葡萄菌肠毒素,在正常人的组织标本中则未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因素有密切关系,在鼻息肉患者中Tool样受体2与TLR-4均呈现高表达,进一步证明了感染性因素在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3]与此同时,感染性因素在鼻息肉发病中的重要地位从呼吸道感染患者鼻息肉发病较高这一点也可以得到佐证

2 变态反应因素

在现阶段的临床研究中,认为EOS浸润是大多数鼻息肉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的重要特点之一,传统学术观点认为,变态反应因素在鼻息肉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仍有研究表明以EOS浸润为主要病理组织学表现的鼻息肉患者,与局部IgE增高和过敏疾病史的关系并不密切。在青年及儿童鼻息肉患者中合并特应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热等存在确定变应原的病例并不多见,而在中年内源性哮喘患者中鼻息肉却比较常见,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鼻息肉在非特应性疾病患者中的高发病率说明了鼻息肉患者组织中EOS增多与变态反应并无密切联系,可能是同时发生,并不具备因果关系。王鸿等研究中指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少数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研究发现在存在既往手术史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38.3%的患者鼻息肉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因素有关。此外,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中,58.7%的患者存在前期手术史[4]。进一步说明了在鼻息肉的发生及发展中,变态反应因素虽然不能全面揭示鼻息肉的发生机制,但变应性因素却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以及术后复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 过敏性因素

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过敏因素也被认为是鼻息肉发生的潜在因素之一,关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认为鼻息肉的发生与局部微环境中以EOS为主的炎性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调控自身延续所行程的慢性炎症性肿块。许多研究表明鼻黏膜局部所发生的由TGE介导引起的变态反应,能够释放出大量白三烯、组胺及炎性细胞趋化因子,导致病变周围局部血管扩张、水肿、渗出增加、腺体增生等病理组织学变化。目前也有研究提示,变应性鼻炎尤其是长期变应性鼻炎可能促进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分析其作用机制与过敏性因素导致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鼻粘膜和鼻窦黏膜持续肿胀有关[5]。还有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息肉根蒂部与其他部位想比较,可分泌大量活化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析这也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和术后复发紧密相关[6]。

4 相关细胞因子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炎症中的多种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是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相关细胞因子与鼻息肉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鼻息肉的发生与复发机制。已有研究表明,参与鼻息肉发生和发展进程的相关细胞因子多达上百种,不同细胞因子对鼻息肉的产生都呈现出特定的作用,但众多细胞因子中,哪一种细胞因子最为重要,现阶段临床研究领域仍未形成统一说法,普遍认为鼻息肉的形成是各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所导致的[7]。近年来,临床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Th2型主要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述细胞因子均为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调节细胞的重要功能,其增殖与分化在机体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8]。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鼻息肉的发展进程有一定联系,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作为上述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嗜酸性粒细胞对变应原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和致炎因子的作用极为重要。当嗜酸性粒细胞在组织中被激活,能够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壁,穿过皮层渗透到组织间隙,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白三烯、碱性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过氧化酶及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鼻息肉的致病原、寄生物、周围组织均可发挥出毒性作用和破坏作用,从而增加了血管的渗透性及超氧化物调节的组织破坏,造成上皮组织损伤,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也是炎症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玉:抗体芯片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复发性鼻息肉中的表达[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0):1086-1089.

[2] RostkowskaNadolskaB,etal.Diversityof nasalpolyps inmicroarray technology research[J].OtolaryngolPo,2008,62(3):261-266.

[3] RostkowskaNadolskaB,etal.Amicroarray studyof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nasal polyps.AurisNasus Larynx,2010.

[4] 王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5,40(3):168-171.

[5] 滕霞娟:鼻息肉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和形成机制探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2):165-167.

[6] 赵邻兰: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研究进展[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1842-1871.

[7] 王成硕.Toll样受体mRNA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3,38(4):243-246.

[8] 贺广湘.鼻息肉病与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6,20(5):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