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美好思想品德与美好道德情操的教学,问题探究能力培养是教授这门课的有效办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学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是摆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问题探究能力;小学品德社会教学

新常态下,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承担着愈来愈多的责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问题探究能力培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意义

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不能提出问题,是标志着学生是否动脑思考,真正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不断追究“为什么”的问题,使课堂始终处于“提问题”和“解问题”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这样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课改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包括三方面: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加工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怀疑精神;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探究能力的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在讲解《不屈的中国人》时,要给学生讲中国历史上诸多的英雄,他们在国难当头,不屈不挠,牺牲自己,换取国家的尊严,体现出中国人的骨气和气概。教师在未讲解之前,可以先播放录像,让学生看到直观的东西,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对比,从而产生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若干个问题。

实践证明,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是动脑筋思考的学生,教师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把这些问题分成几大类别,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这些问题。

(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能力培养的平台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教学的实施机构,在对学生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进行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从多方入手,多处寻找资源,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或家长的资源和社会的资源,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寻找机会、创设条件,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让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更加的趣味化和生活化。例如:在学习《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气候怎么了?为什么气候越来越暖?雾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让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美好?实际上,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说明他们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了一个飞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处于边缘化的学科,它经常被忽视。但是,它又是知识性、社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则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备课,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让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爱上这门课,这样才能实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一课中,主要向学生传达了要开拓视野,放眼开世界看全球,要有高瞻远瞩的胸怀的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像,让学生们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拓视野,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通过思考,通过观察、通过实践,对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的说教与题海战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式教学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多观察,让教学过程更有说服力,更加生动有趣。然后,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事物的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了解当前的时事政治,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的现状与发展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建立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做贡献的信心和志愿,为现在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桂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2]李宪东.引导儿童从品德与社会.课堂走进社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