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拓展农发行中间业务的调研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拓展农发行中间业务的调研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在比较中观察农发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

2008年,怀化市银行业非利息收入17988万元,占整个净收益的41%,其中工、农、建、中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为6012万元、5126万元、6722万元、2750万元,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38.8%、72.2%、33.4%、33.94%,而农发行中间业务收入仅200万元,占比仅1.04%,市场份额小,发展差距大。

1、中间业务收入总量较小,贡献率低。农发行中间业务起步很晚。2004年7月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后,经银监部门批准,我行开办保险业务,农发行才正式介入中间业务市场。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业务经营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保险发展到支付结算、业务、委托业务、评估资信、国内保函、国际业务等品种,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以怀化市分行为例,中间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11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200万元,4年增长了18倍,在业务总收入中的比重由0.16%上升到1.04 %,贡献率仍然偏低。

2、中间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功能单调。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比较宽泛,服务功能比较完备,业务种类比较齐全,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国际业务、业务、投资理财、担保业务、电子银行、委托业务、评估咨询等。

3、科技应用程度低,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金融创新与日俱增,服务品种包罗万象,以网络科技支撑的银行卡和网银平台不断升级,而农发行目前还是在电子转帐、汇兑、清算等业务功能上奋力追赶。

4、缺乏特色品牌支撑,发展后劲不足。怀化市各家商业银行依托自身实力和市场定位,都有自己的中间业务主打产品。如工行2008年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1950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32.4%。

二、农发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模糊。一是理论上的认识误区。认为农发行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主要是做好资金扶持文章,中间业务只是完善服务功能的手段,是附属产品;二是对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客观需求的认识误区。认为农发行受农村经济水平低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中间业务市场不大;三是业务发展思路上的认识误区。受长期以来的封闭管理观念影响及对政策性银行的认识误区,基层行存在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现象。

2、对农发行网点建设和中间业务技术研发缺乏力度。目前,农发行网点布局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是2000年“三定”方案,网点按照省、市(地)、县行政区域设置(还有相当地区没有设),没有按照经济区域布局,发展不平衡。基层网点建设也与中间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如许多网点还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给网络铺点带来了困难。我行会计综合业务系统还没有开发中间业务相应业务处理系统,如收费系统,制约了当前中间业务的全面开办。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投资和技术研发进度。

3、受政策和农发行业务范围限制,发展中间业务左顾右盼。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业务范围是由国家圈定的,受政策的制约。首先是客户对象受限制,目前客户主要是符合政策的圈内法人客户,还不能开办个人业务,因而,在中间业务发展层面上受到限制;其次是主体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如在信贷金融服务上,目前仍然局限于涉及“三农”相关的领域,不像商业银行,业务完全走向市场。可以说,农发行由于资产负债业务的政策限制,自然也制约了随之衍生出的中间业务发展。

4、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僵化,激励措施没有动力。一是管理体制不科学。没有独立的条线管理部门,不像商业银行有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实行自上而下的专业化管理,而是挂靠在资金计部门,不能发挥牵头、推动、服务、综合等作用,业务管理条快分割,形不成整体合力;二是指标考核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强。三是中间业务门槛和审批环节与实际脱节。如总行对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业务等在操作层面比商业银行门槛高、程序复杂,效率低,本来可以依托贷款衍生出的中间业务,开展起来也十分困难。

5、中间业务队伍建设缺位,业务素质跟不上发展需要。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懂得国内银行业务,又要掌握保险、证券、房地产、国际金融等行业知识;既要掌握传统的信贷、财务知识,更要具备计算机、法律、评估、分析等专业技能,而农发行特别是基层行人员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有的行甚至连应付现有的资产负债业务都尚感吃力,更何况是技术性要求更高的中间业务了。

三、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一是发展中间业务是把农发行办成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客观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多功能服务已成为客观需要。如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农民工资金汇兑等。需知,农村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支持“三农”的重要途径;二是发展中间业务是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内涵要求。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农发行要按照现代银行的要求,打造一个新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现代化银行必须是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面向市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服务型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助于转变效益增长方式,实现业务收入多样化、多元化,真正形成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优势互补,长足发展的格局。

2、适应业务发展要求,改革完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和制度。一是建立发展中间业务的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体系。由专业部门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负责政策、制度和操作办法的制定,负责对中间业务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全行中间业务稳步推进; 二是确定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根据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特点、现状和发展要求,中间业务的定位应该是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创收能力。发展思路应该是围绕服务“三农”的主题,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精简高效,实施多品种、多领域服务,创立农发行品牌,推动农发行中间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抓紧制订农发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三是建立和完善既方便快捷,精简高效,又风险可控的操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如保函业务、票据贴现业务、金融租赁等。

3、建立权、责、利对等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和操作部门的分工合作的岗位责任,加大考核力度。针对中间业务的特点,根据地域状况,设定不同项目的考核指标,对各个部门都加以考核,把中间业务与员工的收入相挂钩,实现权责利对等管理模式;二是采取政策鼓励,业绩奖励措施。引进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业绩好的部门和员工实行业绩奖励;三是提高中间业务在七项经营绩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由现在的5%提高到10%的分值;四是建立部门约束和监督机制。

4、加强科技投入,夯实中间业务技术支撑的基础平台。一是抓紧制定技术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技术投资要高起点,品种研发要宽领域;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电算化进程,自主开发网络系统,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将中间业务产品设计、科技研发与业务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建立与中间业务发展重点相配套的科技平台,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实力。

5、加快服务项目的产品研发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战略,坚持走“引进、改造、研发”相结合的道路,完善服务功能。当前,根据农发行业务特点和速度,着重从以下方面研发和完善:一是资金结算类,重点对转帐、支付、清算等会计综合系统提质,提高汇兑、结算等的服务效率;二是大力推广银行卡和网银等电子支付工具。发行非居民储蓄性信用卡,提供24小时服务,所有转帐业务能实现与各商业银行一网通;三是业务类。尽快开发与财政、收费部门结算联网的会计综合系统;四是开发资信担保类。如工程保函、金融租赁、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国内保函、贸易融资、金融租赁等业务,特别是保函业务开办要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农发行中长期贷款优势,积极开办由此衍生的工程投标、承包、维修、质量保证、履约保证等业务,简化业务流程,降低门槛,把保函业务做成农发行的精品业务,使之成为拓展中间业务的突破口,并打造中间业务品牌;五是理财业务类。满足农村客户需求,面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服务组织、农业小企业以及农户、农民工理财等;六是咨询服务类。如资产评估、可行性研究、财务审计、信息资讯、信用咨询等中介服务。

6、加强宣传,改进营销和竞争手段。一是加强业务宣传,使客户全面了解农发行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项目,消除公众和客户误解,增强社会影响力;二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品种;三是营销技巧上,推行“一揽子”营销模式,做到市场营销与柜台营销、业务营销与形象营销、专项营销与全面营销相结合,改善当前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不合理,完全依托信贷杠杆来推动的尴尬局面;四是抓紧出台“中间业务操作指南”,包括政策、收费、技术等,方便工作开展。

7、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优秀团队。首先要挖掘和培养现有人才。其次是加快引进人才步伐,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招聘专业大学生和从商业银行吸引人才,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研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改善我行人才结构,增强竞争实力;再次是建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如评估师、分析师、理财师等,享受对等待遇,同时,鼓励自学成才,设立成才专项奖励,积极营造“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我行中间业务专业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怀化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