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杂谈苏州园林与昆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杂谈苏州园林与昆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苏州园林昆曲同为苏州文化的代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园林为昆曲提供了一个清幽的舞台,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昆曲作为园林中的别致一景,更衬园林的葱茏曲意。

关键词:苏州园林;昆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86-01

苏州园林与昆曲,一个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一个是起源于苏州的“百戏之祖”,两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同部分,其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而这个联系不去细细品味是体会不到的,因此,对于苏州园林及昆曲的认识,我们不能只是浅显的从游与赏的角度去看,而要深入的品酌。

一、苏州园林与昆曲的历史渊源

苏州园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圃,第一部昆曲大戏《浣纱记》即取材于此。私家园林中,在东晋的辟疆园之后,有唐五代以来始建的沧浪亭,而沧浪亭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具备深远的历史文化感。其“五百名贤祠”内墙上嵌有594幅历史人物平雕石像,记载了从春秋到清代两千多年间苏州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历史人物,也同时被元杂剧和明清昆曲搬上了舞台。

明清以来的苏州园林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表演与园林渐渐结合起来,治园林者多有其家班,即使一时没有家班,也要请人到亭台楼阁中去演戏。除了红氍毹上的厅堂演出之外,类似拙政园忠王府、环秀山庄等园林,还曾专门修建了精致的戏台以供演出。演出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且曲境与园境更是互为依存。昆曲艺术的意境与园林的意境其实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苏州园林,亭阁居高,绿树葱茏,轩榭临水,影入波心,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苏州园林还将美的自然景物与各式建筑艺术精巧加工,彼此渗透、融会贯通,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成为富有文化历史和诗情画意的综合艺术。昆曲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韵意,与苏州园林同构成诗情画意的意境。

在六百载春秋的昆曲发展史上,昆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园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明清以来是苏州造园的黄金期,也是昆曲发展的全盛期。苏州园林与昆曲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享受,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综合。可以说,苏州人营造园林的历史及其盛衰周期,几乎与发源于斯的六百年昆曲趋于同步。由此可以看出苏州园林与昆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二、苏州园林与昆曲的交融

古代的神话中,极乐世界就如蓬莱仙岛一般,乐不暇于耳,由此可推,园中赏曲,岂不与仙境无异。这就是为何昆曲唱的是园林的事物,而园林则是曲中所描述景物的再现。如《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的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苏州的园林和昆曲的舞台都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芥子须弥是两者共同的表现方式。昆曲发展到后来,因身段细腻,咬字精确,文辞美丽,音节抑扬,越来越雅化,宜于小型的会唱与演出,园林中的厅榭、水阁,因而都是最好的表演场所。昆曲的清唱和身段表演,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饮酒,拍曲应和,情兴备添。昆曲艺术重以婉约含蓄移人,正如园林结构一样,“少而精”,“以少胜多”,耐人寻味。

古有“吴歌越舞”之说,加上“吴侬软语”都为昆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只有苏州的水能养活昆曲。如同园林一样,出了苏州,昆曲虽有浙昆、湘昆、北昆,却终没昆曲的真正韵昧。北方园林再怎么模仿江南园林,也终描不出苏州园林那精巧的诗情画意意境。

苏州园林与昆曲的兴盛是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同一个时段发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曲境就是园境,园境就是曲境。戏曲与园林都讲求“步移景换”,两者都即可动观,亦可静观。

昆曲表演艺术史直观性的,认识全凭观者的主观感性理解,剧中人物下场再出场可能已是数日或几年,在台上走一圈步,便已是从市内走向荒郊,观者从理性看见空间还是那个空间,可是感性上则完全接受角色演义的时间与景物。而对于苏州园林的认识同对昆曲的理解方式其实是一样的,“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将拳头大的石头看成千寻太华山,将一勺多的水看成万里江湖,靠得都是观者的感性理解与想象。

三、总结

苏州园林与昆曲同体现着吴文化,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园林势必便于昆曲演唱,这才包含了诗情画意。昆曲作为园林之一景,这才在表演上细腻传神,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顾斌. “曲”乃“园”之魂——评《苏园六纪》之不足兼论“昆曲”与“园林”内在的美学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12):23-25.

[2]李妍.苏州园林与昆曲的共通美学价值[J].艺术探索, 2009,(4):124-126.

[3]谢柏梁,王燕.苏州园林与昆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3):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