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诊治的71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针刺; 功能训练; 中风; 吞咽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052-02
doi:10.14033/ki.cfmr.2015.12.02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进食能力,影响了营养的摄入及发音,而且易造成误吸,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窒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恢复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1-2]。本文旨在分析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特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的71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的71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本组患者均排除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意识障碍、食道及咽喉部病变、缺血性真性球麻痹、鼻咽癌术后球麻痹、进行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0~77岁,平均(63.24±13.36)岁,病程2~60 d,平均(28.36±18.26)d,其中有32例为脑梗死,4例脑出血;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64.07±13.45)岁,病程3~60 d,平均(28.72±18.63)d,其中有30例为脑梗死,5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血塞通针,每次剂量0.4 g,1次/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75 g/次,1次/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注意调节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
1.2.2 试验组 (1)常规药物疗法同对照组。(2)针刺,选穴:风池(双侧)、丰隆(双侧)、太溪(双侧)、廉泉。针刺方法:常规对针刺穴位区域进行消毒,风池穴进针后,将针尖向鼻尖刺1~1.5寸,太溪穴则垂直刺入约1寸,反复提插、捻转行针30 s后留针,每5 min行针1次,丰隆穴垂直刺入1~2寸,上述穴诸均留针30 min。廉泉穴进针后,向舌根方向斜刺1~1.5 寸,快速捻转行针15 s后出针,不留针。每日针刺1次,持续针刺10 d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休息1 d,持续治疗两个疗程。(3)吞咽功能训练:是指针对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训练,包括基础性训练和治疗性进食训练。基础性训练有:口唇、颊肌、喉部、舌部运动训练及冰刺激、空咽训练等,每日4次左右,并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治疗性进食训练利用与补偿技术,让患者保持头颈前屈坐位,并进食较为黏稠的食物,逐步增加进食量,持续训练3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4)吞咽电刺激治疗仪,每日1~2次。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结果为1级;有效:患者的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结果为2级;无效:无以上改善者[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该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中风导致脑实质出血或缺血、缺氧、水肿和充血,并进一步降低了双侧运动神经元病损功能,最终引发中枢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发音障碍、饮水呛咳等等[4-5]。中医将中风后吞咽障碍归为“中风”“喉痹”“喑痱”的范畴。我国传统医学著作《素问・脉解》记录:“所谓入中为喑者,阳气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6]。”中医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肾虚为本虚,风痰上壅为标实,引起舌脉失养,窍络气血不畅,最终造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因此在治疗上应按照祛风化痰,补肾开窍的原则。
针刺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本组患者选择太溪、廉泉、风池、丰隆为针刺穴位。其中,太溪穴属于肾经原穴,针刺该穴位可产生良好的健脑补肾,安神益智作用,能有效促使患者咽窍得养,机窍灵活,最终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针刺该穴位可获得良好的平肝熄风、豁痰利咽功效,廉泉则属于任脉经穴,针刺该穴位的作用主要是通利咽喉、舒舌理气,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穴,针刺该穴位可或获得良好的健脾化痰功效[7-8]。联合针刺以上穴并能发挥较强的补肾开窍、通咽利喉、祛风化痰效果。
同时,在针刺过程中,笔者对患者进行了吞咽功能训练,主要是让患者保持头颈前屈坐位,该能更好的打开咽腔,方便于食团向舌根运送,并能够降低鼻腔反流、误吸、误咽的危险性。而对患者实施空咽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让患者进食比较黏稠的食物可以延长食团到达咽喉的时间[9-10]。联合应用以上方式能够提高吞咽相关肌肉运动协调性,从而避免了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还可能增强咽反射的灵活性,对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锋,李飞祥,李思明,等.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隐性误吸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93-194.
[2]刘奕,石卫华,潘科,等.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5):553-555.
[3]田向阳,赵卫东,倪贵华,等.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剂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6):408-410.
[4]钱志勇.盐酸苯海索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流涎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408-3410.
[5]周凡,姚长江.尼麦角林对脑卒中患者的血清P物质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404-406.
[6]兰月,徐光青,窦祖林,等.改良球囊扩张术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3):2631-2636.
[7]朱海暴,张冠文,李晏,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4):257-259.
[8]孟凡辉,孟庆良,贾振华,等.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116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76-577.
[9]丁玲,汤显靖,杨小飞,等.吞咽治疗仪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39-41.
[10]程谦涛,王丽君,李明超,等.不同床边吞咽功能评估方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15-2817.
(收稿日期:2014-12-26) (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