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妙质疑,让深层主题放异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教师应该高屋建瓴的引领学生领悟编者的意图,提升文章的主旨。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来谈两点拙见。
【关键词】巧设云梯,层层铺设掘主题;抛砖引玉,让隐性主题放光彩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教师往往是唤醒孩子们思想行动的先导。那么,语文教师应采取怎样的阅读技巧,才能让文本的思想精华充沛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荡涤他们心灵上的“尘”、思想上的“俗”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高屋建瓴的引领学生领悟编者的意图,提升文章的主旨。为此,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来谈两点拙见。
一、巧设云梯,层层铺设掘主题
首先,以《社戏》为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整堂课的潜移默化中,妙思偶得文本的思想内涵,我采用了巧设云梯,浅教深出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以“品景美”“悟情美”这两层云梯为抓手。先请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夏夜行舟”的相关段落,划出描绘江南水乡夜景的词句,并动情朗读,从作者的情感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些景物描写的感悟。开始学生默不作声,不知话从何说起,于是教师的参与尤为重要,我率先谈个性感悟:老师觉得“清香”一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于是学生的思路被拨动开来,有的说:“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好,好在它既写出了孩子们架船技术得高超,又赋予了江南连山的动态美;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一句写得好,因为它表现了“我”被水乡美丽的夜景所陶醉……
他们各抒己见,火候成熟之际,我便追问“文本题目是看戏,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来描写江南的夜景呢?学生自然而然的说道为写船行速度快,烘托“我”急于看戏的心情。还有的说:“写这些景物为的是抒发我对江南水乡优美夜景的喜爱之情。”
学生谈到此处,我便顺势发问: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景美,那这儿的人美吗?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喜欢文中的谁?理由是什么?于是水到渠成的登上了 “悟情美”这一云梯,通过这一环节的合作交流,挖掘出了人物的人性美。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如果前面的“品景美”“悟情美”两个环节是编筐编篓的话,那么接下来“掘主题”这一云梯的铺设,则是为了“收口”,我的“收口”如下:
巧设问题:那夜的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最令“我”难忘的是什么呢?
由于前环节分析与铺设,学生很容易想到“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少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的品质;难忘的是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就这样在层层预设中达到了生成主题,净化孩子们心灵的效果。
二、抛砖引玉,让隐性主题放光彩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教师的启迪与开导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形变化,捕捉其思维动态,或“抛砖引玉”,或“指点迷津”。
我以《斑羚飞渡》为例来谈谈。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王”的沈石溪曾这样写道:“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以他的话为凭证,我们不难看出,沈石溪写这篇动物小说不仅仅是为了警示人类要珍惜、善待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在这显性的主题背后,还可能隐含了他想表明的另一个问题,那便是“面临灾难时作为群体的人类应该怎样选择?在灾难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又该如何抉择呢?”
为了让这一隐性的主题大放异彩,我抛出了“材料链接题――思索生命”这一环节。
材料一: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他叫谭千秋,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材料二: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他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不顾学生安危独自向楼梯冲过去……
质疑:读了这两则资料你支持谁的做法?谈谈理由。
支持谭千秋的学生谈得义正言辞,也有支持范美忠的,理由:他热爱个体生命,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犹豫,逃亡也是可以谅解的,这也是一种本能反映。
学生谈得各有千秋,我借机抛出了自己的观点:面临灾难时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应该被理解的。如果说谭千秋老师以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是伟大的,那么出于对个体生命的保护而表现出来的恐慌与躲藏,至少可以被谅解。罪恶的是那些“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事件的人。如文中的猎手,毒奶粉的制造者,校园暴力的发起者……
最终达到荡涤孩子的心灵,提升学生人性美的目标,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终让隐性的主题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单宾.“以文悟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北京教育,1994年04期
[2]程英娣.创设情境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1994年06期
[3]吴禹春.试论作文命题的改革[J].北京教育,1994年10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