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三边地区剪纸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三边地区剪纸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三边地区剪纸艺术是我国诸多民间艺术的一种,但它却具备了更多文化的继承性与包容性特征,不仅具有北方地区的大气与阳刚,又兼具南方地区的细腻温柔,朴素中透露出典雅。本文从地理、历史、文化环境三方面就其题材和创作技法进行论述,并探究其南北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三边地区;剪纸艺术;南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043-04

中国剪纸艺术在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印,它从最朴素的乡土气息中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照亮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殿堂。在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文化传承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北方地区的粗犷豪放,南方地区的柔美细腻,不同的剪纸类型,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美感。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陕北、江南、山东等地区的剪纸艺术。在此,笔者将对陕北三边地区剪纸艺术特色作一浅显论述。

三边地区指陕北北部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地,与陇东、宁南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接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草原,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随着人们的开垦及战争的影响,该地区植被状况不断恶化,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封闭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背景使这三个地区在文化上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包容了我国南北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诸多因素,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创作题材以及其浓厚的地域性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作技法

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主要以刻为主、以剪为辅。纸质选择上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普通红纸即可,这种纸适宜窗花、墙面装饰等普通粘贴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用纸,如在祭神活动或是丧葬活动中,需用浸过色水的毛边纸(纸钱用纸),剪一些表现祈福消灾的画面。主要创作过程有以下五步:

(一) 缝合

根据图案需要,剪取相关大小的纸张,以10~20张为一沓,将其边缘缝合,可以用订书机订,一般情况下,年长的民间艺人通常用纳鞋底用的针将这些纸整齐地缝在一起。

(二)压纸

这些缝合在一起的纸张会稍显不平整,剪纸艺人会用炕石或重物压在其上方,直到纸张平整,易造型为止。

(三)印模

三边地区剪纸都有存在时间很久的剪纸模板,这些模板多是由上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当然在流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动。首先,将模板用水固定在压好的纸上;然后,用煤油灯的烟熏贴有模板的纸的一面,直到在纸上熏出模板的纹饰;最后,去掉模板,纸面上就出现了要刻的图案。

(四)刻花

将熏有图案的纸压放在用动物油脂和炕灰混合构成的垫子上,用单片斜刀头的刀尖,按照纸上的图像进行创作,创作者要用力到位,仔细雕琢才能将图案表现得清晰明了。

(五)修剪

刀刻后的花纹有其不完善之处,比如人或动物的毛发、衣服装饰的细微之处等,用剪刀将其修改,自然、浑厚的剪纸就完成了。

二、创作题材

三边地区剪纸的题材主要包括吉祥图案、戏剧人物、山水风景、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这些题材都源于民间,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真实再现。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因地域原因又增加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题材,如革命题材、陕北民歌的故事画面和极具该地区特色的劳动场面。

(一)革命题材

革命题材是陕北地区人民在剪纸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三边地区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权所在地以及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一支,成为革命题材剪纸艺术孕育的摇篮。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艺术家力群、陈叔亮、张仃、古元、夏风等深入三边地区,向当地群众学习民间剪纸,并且创作了大批反映解放区人民生产、斗争、生活的新剪纸艺术,使传统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创作于三边地区的革命题材剪纸艺术,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迅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定性,使革命题材剪纸艺术又充满了不同的生趣。常见的三边地区革命题材剪纸有《夫妻识字》、《骑白马挂洋枪》、《送郎参军》(见图1)、《兄妹开荒》、《白毛女》、《五哥放羊》等。

(二)民歌题材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初从劳动号子中衍生,经过人们的加工创作,成为今天的演唱形式,其唱词和表现内容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多源于民间,三边地区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摇篮,民歌 自然在该区域广泛传播。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与渗透的,民间艺人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民歌中的故事情节结合,创作出表现民歌内容的剪纸作品。

常见的题材有表现男女爱情的《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世上只有妹妹好》、《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见图2),表现婚嫁题材的《嫁女歌》,表现革命新题材的《喜在脸上笑在心》等,这些民歌题材给剪纸艺术注入了多样性与灵动性。

(三)劳动题材

三边地区的人民勤劳质朴,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种田犁地、放牧收割,劳动是他们生活中所必须的。也正是因为劳动,他们才有收获,即使是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他们也一直用他们的坚强和勤劳与自然做着抗争,民间剪纸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农闲时,妇女们会拿起手中的剪刀,将平日里她们劳动的场面表现出来,剪纸是她们生活习惯的一种,但却正因为这种习惯,使那些看似普通的劳动场景变为一幅幅其乐融融的画卷。常见的劳动题材有放牧、打场、纺线(见图3)、搓麦粒、犁地、挑水等。

三、风格特点

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无论是人物的外观衣着还是富有特色的背景装饰,都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除以上专门提及的几种个性鲜明的表现题材之外,在其创作风格上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传承性。

该地区剪纸有别于陕北其他地区粗犷、不拘小节的风格,它在保存了自身具有的北方少数民族遗留的文化之外,还融入了许多江淮地区细腻温柔的感觉,两种文化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黄土高原的雄浑与江淮地区的阴柔结合而诞生出这样一个民间艺术的瑰宝――三边地区剪纸艺术。

(一)简单细腻的技巧

三边地区剪纸最大的特色不仅仅是它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画面,而且其中的装饰纹样具有简约而不简单的魅力。在看似笨拙、轮廓简单的人物或动物造型中,总会出现细腻的装饰纹样,使画面变得生动清新。

1. 线条细腻

三边地区剪纸画面都由细线条构成,这种细线条使得画面干净利落,并具有立体感;回环缠绕的细线条不会使画面显得轻浮,反而更加灵动。靖边剪纸能手华月秀的剪纸作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细腻的线条在剪纸中的艺术美感。如《猴子捞月》(见图4)中那些细线条的树木与枝叶,同连成环状的块面的猴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样的对比,使得画面主体突出,有一种虚实相得益彰之感。

2.流苏式(锯齿式)装饰

流苏式(锯齿式)装饰纹样是三边地区剪纸艺术中的又一特色,无论是植物枝叶还是动物毛发,都有一种特定的(流苏式)锯齿状纹样作为主要装饰,在当地被俗称为“抖毛毛”。尽管在西北其他地域的剪纸中也有这种类似的装饰,但多数显得笨拙粗糙,不会像三边地区这样整齐分布且细如针尖,很好地突出了物体的特点和生命力。

(二)南北文化的结合

三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其文化因素深深影响着这个地区。三边地区人们冬季着衣以羊的皮毛为主,《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匈奴服饰:“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由此可见,匈奴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三边地区还有头上扎羊肚手巾的习惯,据《旧唐书・党项传》载:“男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毡。”这些都是由游牧文化转化过来的。该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以蒸煮为主,手抓羊肉、羊杂碎、炒米、炒面等为特色饮食,与蒙族的饮食文化相同,这些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三边地区人们的身上有一种朴实与谦和,但并未丢弃马背民族高傲的天性,所以在他们的剪纸艺术中,亦有这种朴实的内涵。同时,江淮文化的进入,又带来了太多的细腻柔美,这使得三边地区剪纸艺术呈现出一种容纳南北的艺术特色。

吉祥图样、人物、动植物是剪纸作品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但南北方的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三边地区将两种不同地区的表现技法结合于同一画面中,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笔者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剪纸,即江淮地区民间剪纸代表的安徽剪纸和黄土高原文化区域的民间剪纸代表安塞剪纸,予以比较说明。

1.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民间艺术中最普遍与恒久的图样。安徽剪纸中的吉祥图案轻盈并且棱角分明,清新自然;安塞剪纸中的吉祥图案圆润饱满,一如黄土高原人民的那种憨厚感;而三边地区的吉祥图案则在表现轻盈之感的同时,将线条的分明感与体积的块面感合二为一,虚实表现得当,仍不失将一种富贵华丽感表现出来,在这种华丽中,也包含着北方人们所特有的朴实感。如通常所见的凤凰图案,安徽剪纸中的凤凰俨然是鸟中之王的姿态,翎毛飘逸,卓尔不凡;安塞剪纸中的凤凰厚重感十足,尽显富态之仪;三边地区则将二者凤凰的特点尽收其中,王者的头冠,庄重大气的尾部造型,盘旋动感的仪态,使得画面在传达富贵繁荣之意的同时,更多了些和谐平静的气息。

2.人物图案

人物图案是最能代表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纹样。江淮地区的人物娇小温柔,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魁梧直率,表现在剪纸艺术中,突出了他们文化中的细腻与奔放,尤其是将他们生活中的模样真实地展示出来。安徽剪纸人物造型简单,服饰装饰复杂,这与民间流行的染织布艺有关;安塞剪纸多突出人物的造型及动作,使画面情节清楚,衣物装饰简单,仅以线条表现真实服装的特点;而在三边地区的剪纸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人物的动作与造型,而且对人物的服饰装饰着重刻画,将南北剪纸艺术中的简繁,通过其细腻的线条表现在一起,构成了三边地区剪纸的特定样貌(见图5)。

3.植物图案

植物亦为剪纸中很常见的图案,它们时而独立存在,时而作为装饰与其他题材一同出现。在植物纹样的表达上,南北两地也有着各自的艺术语言。安徽剪纸中的植物造型多以写实的方式剪裁,从花朵到植物的茎、叶,都通过极其细腻的手法表现,宛如古代工笔画中花卉图样的再现。而安塞地区的植物类剪纸都采用了抽象夸张的表现技法,往往将植物与动物表现在一起,或是做以变形,使植物本身的物理特征弱化。与这两个地方的剪纸艺术相较,三边剪纸中的植物造型既有写实的成分,同时又兼有夸张变形。如剪纸荷花,在形象地表现荷花造型的基础上,又给荷花的花茎边缘增添了一些“抖毛毛”的装饰纹样。这种边缘的装饰,看起来不很合理,但正是这种不客观的装饰意味,才使得三边剪纸在表现柔情的花草时显出一种北方民族的豪迈。

4.动物图案

动物在民间美术中总是会被人们冠以一些美好的寓意,关于此类题材的剪纸作品样式繁多、风格各异,但每个地域总有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南北方剪纸艺术中的老鼠,均被赋予“多子”的内涵。安徽剪纸中的老鼠古灵精怪,有一种抽象的表现意味,身体上装饰有复杂的图案;安塞剪纸中的老鼠在保持其固有的老鼠外形外,杂糅进了夸张的成分,但多以一种简单朴素的造型出现,多了一份北方地区特有的淳朴;在三边地区的剪纸老鼠图像中,老鼠多以写实的方式出现,真实地塑造了老鼠的外部特征以及它精明的特点。与安徽剪纸一样,其身上装饰有复杂的花纹,使得吉祥意味突出(见图6)。

根据以上对比研究,三边剪纸艺术中充满着南北方剪纸文化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技法还是装饰,都体现出南北剪纸的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性使得三边地区剪纸在其固有的北方民族的大气和张扬中兼有了江淮地区的清新灵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边地区剪纸集历史性、生活性为一体,不仅题材鲜明、个性突出,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整合在同一画面中,朴素中兼具大气,同时洋溢着清秀典雅之感。

然而,这种充满文化结合性、本土发展性的民间艺术,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当这个贫困的地方开始有了石油资源作为生活支柱之后,原本朴素的生活、质朴的内心,就离这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剪纸这样一个心灵艺术的再现者,则慢慢被尘土所遮掩。尽管有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地区剪纸文化的独特性,但由于资料的欠缺等因素,均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该区域的剪纸艺术在时代进步的大流中日趋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研究陕北文化的学者或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应该对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多做详尽研究,尤其是在本土文化中兼有江淮地区文化因素的方面,这样才能使得这种民间艺术不会随着地区经济的过快发展而出现不平衡现象,也会使三边地区剪纸艺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范晔撰,李贤等汇.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宋祁、欧阳修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4]丁世良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5]张碧波,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6]吕静.陕北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4.

[7]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郭庆峰.纸人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