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起跑线之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起跑线之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9年,武汉健民药业做了一个广告:托起明天的太阳,龙牡壮骨颗粒,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的最后一句神乎其神,几乎改变了一个时代。

国民起跑线

从现在能找到的资料来看,“龙牡壮骨颗粒”可能是最早提出“孩子起跑线”这一定义,并使之广为人知的。直到现在,在其网站上仍能找到一篇超长的业配广告。

如今,这付中药已盛名不再,而这句广告语却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它甚至影响到儿童奶粉厂商,很多打出的广告仍然是: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由于计划生育改变了现在中国家庭的传统结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由此造成几代人共养一人的现象。这种投入在历史上大约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孩子制造成“最好的”?

因此在过去的十数年中,不断出现了一个诡异的争辩:怎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VS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道“起跑线”影响之大,卷入家庭之多,即使放在运动史上同样史无前例。直到如今,这也成为一些专家学者无法逾越的障碍:这道起跑线究竟在哪?

儿童作家郑渊洁同样无法免俗,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所以,“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

但这些反面言论阻止不了“为孩子终生考虑”的父母们,在奶粉、早教、幼教等等市场上,仍然是史无前例的火热。仅在考试教育一项上,就衍生了一个上万亿的市场。

何况,倘若承认“人生是一场竞赛”,又“存在起跑线”,那么谁能保证输在起跑线上的最终就一定能赢得人生?

起跑线在哪?

如果“人生是一场竞赛”,那么事实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起跑线。除了年龄的一致性,孩童的其他要素都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因此,所谓的“起跑线”根本就不是一条能够存在的“线”。

郑渊洁在文章中举例说,“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诚然如此,但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中同样阐述到:“教育经历成为区分富豪和一般富人或更低人群的重要指标。所有由教育体制所引导的社团、判断力和敏感性的获得,影响着他们一生。”

他举例说:“一个纽约传统上流家庭的女孩,四岁前由保姆和母亲照料,四岁后通常由一位能讲法语和英语的家庭女教师照料日常起居。六七岁,进入私立贵族学校。放学后继续接受家庭教师的熏陶。十四岁左右进入寄宿贵族学校,并在那里毕业。……最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法学院。”

“这种教育模式的每一步对成为上流社会的绅士小姐都至关重要。……他们的成绩表明,私立学校承担着挑选和培养国家上层社会新面孔的重任,以及维持上流社会世袭家族后代们的更高标准的使命。”

相反,在美国洛克斯伯乐社区,每3个孩子才拥有一本书,而在肯歌赛新社区,每300个孩子才拥有一本书。200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只有只有57%的非裔美国人从高中毕业,就“限制活动天数、逃学和学习障碍”这些方面,贫困儿童承受的几乎是富裕同龄人的12倍。

社会学家拉鲁在著作中认为:中产阶级教养孩子是“协作培养”,而工人阶层和贫困家庭是“成就自然生长”。前者课外有名目繁多的活动,打交道时非常强势,常为孩子争取利益。而后者几乎负担不起课外活动,孩子是放养在街上的,家长们只发出简单的指令且不容置疑。中产阶层的孩子在教育中获得了“制度化的不平等”。

在这些家庭的面前,想要做到一致的“起跑线”根本不可能。或者说,无论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对不同阶层的人来说,都不存在所谓的“起跑线”。

跑到哪里去

如果存在起跑线,则意味着存在终点。没有终点就无所谓“起跑线”。

如果“人生是一场竞赛”,那么最终的终点则是死亡,而在死亡面前,竞赛毫无意义。如果“人生是一场竞赛”,又意味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意义。或者说,孩童必须在每一个阶段达成什么样的成就才算赢下来,那么就意味着人生就如同打造一个相同的产品,在某一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把控,最后才完成并获得一个完美的合格证。那么这个产品的意义何在,“合格证”究竟由谁来发呢?

对于孩童,甚至对一个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无非是一个异化的人生,它的起跑就是歧路,终点更无所谓正途了。

那争论起跑线的问题又何必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