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的课程改革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以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体系。

关键词:高职; 工学结合; 行动导向; 课程标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和内容组织上仍然呈现出学科型知识体系的特征,而在课程实施上却趋同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当前,对这种课程结构弊端的批评,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呼声,改革课程结构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1]。

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那么什么是专业课程标准呢?

一、专业课程标准概念

专业课程标准是学院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工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开发的基本理念

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首都政法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着力于解决目前学院课程改革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具有政法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学院专业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有较大距离,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陈旧,学用不一致明显,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各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应确立以下理念:

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课程标准应使学生能获得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鉴定项目

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要涵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并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要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方向,打破“三段式”课程传统模式。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一门课程应包含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要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专业(实训)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要以能力体系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围绕掌握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操作技能,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学院的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要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首都政法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法律职业专业人才。

2.基本原则

⑴规范性原则

专业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⑵实用性原则

专业课程标准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学院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能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及变化要求,做到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相结合。

课程资源须来自实践领域,并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这样的课程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才大。

⑶可操作性原则

专业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另外,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三要素(知识、技能与态度)中,不仅技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知识和态度的选择与安排也常为技能的要求所左右[2]。

⑷发展性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总量是有限的,但模式的设计是无限的。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建立,高职教育在从“学科本位”过渡到“社会本位”教育质量观的情况下,开始引入“人才本位”的教育质量观。考虑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完善两个目标而设置课程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3]。那么,专业课程标准必须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课程标准开发的范式

1.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内涵

“工学结合”的课程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是指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通过进行整体化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一核心理念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了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的目的。

2.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的内涵

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能呈现出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与形式,还包括计划、实施、成果和评估等整个工作过程;同时,能反映该任务在整个企业大环境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4]。课程标准开发采取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模式。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是在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行“学工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一种胜任工作,并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学生的层次主要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3.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内容

⑴主要工作

主要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我们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与合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下列课程开发工作:

①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②共同开发学生工作岗位、典型任务和教学方法;

③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创设适宜的学习培训和工作环境,创设课程实施条件

④合作建设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查评价办法;

⑤在企业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

⑥共建共管课程教学队伍,互相兼职,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⑵课程开发步骤

第一步,专业调研;第二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接着要形成职业能力标准,最后生成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调研报告要有规范的文本。第三步,进行课程结构分析,实际就是制定课程计划,也叫做教学计划,或叫做人才培养计划。第四步,单元课程分析,这个课程设多少门课、设什么课都清楚了,每一门课怎么开发,都要进行课程分析,然后制定出课程标准。第五步,编写教材,建设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第六步,进行教学实施及评估,看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很大。

⑶工学结合课程实现的几个阶段

工学结合范式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体系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实现:

①形象思维和归纳式学习

②完整的工作过程

③整体化的学习

④工作过程知识

⑤工作过程要求

⑥工作过程要素

⑦任务训练

⑧行动体系序化方式

最终,培养出综合职业较强的技能性人才。

整个教学体系如下:

①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通过召开行业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找出对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②工学结合课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能够承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各个要素。

③行动导向教学――“以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的全部知识。以整体化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④学习材料――以学习任务为单元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为线索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工作任务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⑤课程考核――组织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

⑥学习环境――满足“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理论一体化教室。

⑦师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

⑧机制与制度――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与制度。

4.工学结合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

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⑴学习领域定位

1)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什么,在职业中的意义是怎样的?

2)对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3)对本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简要描述。

⑵学习目标

首先用一段话说明课程的综合要求(如果达到了这一要求,必然要具备所期望的隐性能力和经验),之后列举一些具体的显性目标。

⑶学习内容

在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清楚课程对应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工作内容”,梳理工作过程知识,结合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工作对象/题材

工具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工作要求

五、学习情境设计说明

1.学习情境划分

序号 学习

情境 情境描述 参考

学时

说明选取了哪些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并对学习情境的内容与组织等进行简要描述。

2.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内容是什么?承载上述目标和内容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什么?选择什么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一般针对一项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如下例的表格:

学习情境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条件

考核方式

… …

六、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开发建议

说明本学习领域的实施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材料和资源?各自功能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需要开发什么哪些相关资源?

2.课程考核建议

从组织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成绩评定等方面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建议

3.师资配备建议

从本学习领域的实施所需要的教学团队结构、教师专业结构、教师能力与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4.条件配备建议

从专业教室的场地布置、设备配置、资料配置、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小结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全部生活和学习经验。课程设置是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各学科间的学分与学时比重的分配。新世纪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围绕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求培养实用性人才这个目标,那么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这个目标。本文,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的课程改革体系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极具实践性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码徐健.构建基于人的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教育与职业,2007.6

[2]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赵志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研讨会》报告集,2008.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