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就业市场培育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它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人才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以及区别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特点,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进行探讨。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通过就业市场寻找就业单位,完成自己的择业过程,已经成为毕业生的主选方式。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形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就业时间相对集中、就业压力大等特点,由此也体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别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贤纳仕、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大类。
(一)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指有其固定场所、地点、举办时间及特定对象参加的,在某一时间内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组织在某一场所,为双方进行交流和双向选择提供的就业平台:目前大学生有形市场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以学校为主体单独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种就业市场一般以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出现,也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最主要的一种就业市场。由学校单独出面举办的就业市场其优点在于邀请的用人单位有很强的针对性,往往与学校专业相结合,对高校来说很容易形成固定的用人单位群体。
2.学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主要是指由两听或若干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就业市场。这种就业巾场最大特点是,集中各高校的用人单位的资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市场规模都很大,参会的单位也比较多,涉及的招聘专业也比较齐全,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就业市场,如教育部在沪西片直属四高校即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每年12月联合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无论是规模还是用人单位层次上在上海、甚至在华东地区各高校毕业生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由于这种类型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和影响力,而且招聘的质量也比较高,因此也提高了就业市场的效能。
3.地区性、区域性的就业市场。如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各人事局举办的为本地毕业生就业服务或为本地用人单位招聘服务的就业市场。这种形式的就业市场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这个地区或区域性的人才需求趋势。
4.企业的专场招聘会,也称宣讲会。这是由用人单位单独来高校以招聘本企业所需人才为目的举办的小型招聘会。这种就业市场时效性强,招聘效果也一分明显,尤其为知名企业、跨国公司所推崇。
(二)无形市场
与有形市场相反,无形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地点,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行自主地选择通过某种媒介和交互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无形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所占的地位日显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无形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过电话、邮件、报刊和计算机网络及其它通迅和传播手段来完成双方的交流和联系,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高技术手段,利用In-temet技术建立起各类就业网站、求职网站,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宽阔的发展领域。凭借信息快速、便捷和方便灵活的特点,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打破时间、区域、场所的限制,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减少了招聘成本,深受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推崇。现在利用就业网络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在各高校普遍应用。如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利用网络技术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毕业生可以利用就业网建立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就业网查询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也可在就业网上用人信息,在实际的就业操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正在逐步实现就业工作朝着无纸化方向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正在进一步扩展和开发就业网的功能,已经利用网络技术和会议视频系统举办网上招聘会和用人单位宣讲会,使网络技术在就业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和发展,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新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模式。
二、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差异
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得到蓬勃发展,已经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就业市场中占有主体地位。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劳动力流动和交换的场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的调节与配置,是运用市场经济调节手段达到人力资源重新分配的一种机制。人力资源市场为我国调节劳动力供需关系,推动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社会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努力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应用,是时展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发展和培育人力资源市场(包括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很大的成绩。现在我国各地普遍建立和培育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就业市场的功能和服务职责得到逐步完善,各地劳动部门建立起各自所属的职业介绍所、劳动服务公司;各区县、各行业也创办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专业劳务合作公司,使全国的就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创建了一个完善的劳动力组织管理网络,为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用人机制的转变和人才的流动起到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九五”期间,各类人才每年进人人才市场约800多万人,通过市场实现流动的约120万人次。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门对人才条块的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人才的垄断,为人才资源的发展和开发提供了条件和机制。
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纳人市场经济轨道,初步建立起来以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开发为主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调节就业、寻找自己理想职业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就业市场属于人才资源市场的一种,它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毕业生调整择业期望值,合理优化社会人才配置,实行公开、公正竞争、优胜劣汰的场所。应该说,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专门以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和就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为高校毕业生举办各种类型的双向选择会、洽谈会,开展就业咨询和为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招聘服务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就业活动最终为高校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满足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需求,同时也为用人单位选择自己所需的大学毕业生创造了条件。
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劳动力就业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就业对象层次比较高、就业经验不够丰富、就业时间短、社会压力大等方面。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对象为各高校毕业生,因此,大学生就业市场有自己的特点:(1)针对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应该属于一种高级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各类就业市场区别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专门为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并掌握当今社会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的广大高校毕业生群体提供就业服务。(2)时效性。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一般要求在几个月内就落实就业,最多延长至一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解决不了就业,毕业生将面临着毕业后的待业问题。而社会人员则不同,一方面他们没有时间限制,即使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部门领取一定的经济救济金。因此,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3)就业时间相对集中性。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份至7月份,这决定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有很强的季节性。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建立起专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当代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接触面广的工作,也是学校对外联系交往的一个重要声口。毕业生能否及时就业及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荣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必然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适应时展,迫切需要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发挥大学生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配备。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它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人才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应该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是我国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完善人才市场的必然产物。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只有搜集和掌握广泛的就业信息,才能有效地开展就业工作。学校应该主动走出校门,确立自己的就业定位,建立起以学校所在省市为中心、以周边省市、沿海发展地区为辐射区、覆盖全国的就业网络工作体系,进一步拓宽各学科就业领域,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密切联系,介绍专业的设置和生源情况,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形成各有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也是一项常规工作。在培育就业市场时,不但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精心策划,主动出击,而且平日里更要精心培育、常抓不懈。要及时挖掘“新用户”,向他们宣传专业特色与毕业生质量水平,由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去就业,为专业树立牌子,以此联络与“新用户”可的感情;对于“老用户”,应该不定期以发调查表及座谈会等形式与他们沟通,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研,并主动上门了解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共同探讨专业教学改革,了解专业就业需求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积极发现和培育潜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用人单位档案资料及就业信息网络。
同时,培育就业市场不能仅停留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应该大力发展以就业信息网站为载体的无形市场建设。随着高校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人,毕业生网上就业和用人单位网上招聘必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学校应该主动与政府有关职责部门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采用现代网络手段扩大对专业就业信息传播,学校通过信息网络创建自己的就业网站,友情链接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站,汇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就业政策、人才需求信息,供毕业生查询,为大学生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机制,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