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压力山大 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压力山大 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比“70后”、“80后”,大多数“90后”学生打小对经济概念更加淡薄,忽然之间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少人吐糟“鸭梨山大”。《北京晨报》记者对在京工作的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调查后发现,不少毕业生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接济。不过,有了经济压力的毕业生们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懂得节约,开销也开始有度。

现状调查:

刚工作最大感受就是穷

四川籍女孩孙倩倩2014年6月从北京联合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4000元。对于从学生转型为上班族,她总结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吃饭,想省钱在家做饭,没锅没碗没葱没蒜,什么都要买,或者就只能在外吃,不得已开支又增加了。”

云南籍男生唐洪春目前还没有到新单位报到,暂时借住在学校宿舍,仅在网络公司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一天175元。“学校食堂里一份8块钱的五花肉盖饭能吃饱,现在公司附近的盖饭怎么也要十五六块,肉还比学校的少,”唐洪春说,“毕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穷!”

大学期间唐洪春曾入伍两年,自己存下的部队津贴和退伍费约有10万,从此没有再向家里要过钱。前段时间唐洪春的手机坏了,自己买了一部新手机,手头拮据的他每顿饭只吃一个馒头一份菜,直到前天发了薪水才改善了伙食,“毕业后开销太大了,主要是吃饭太贵,必须数着钱过日子。”唐洪春说。

偶尔进商场,同为今年毕业的重庆籍女孩曾宁宁也开始“锱铢必较”,对着21元1.5升的食用油和12元0.9升的食用油拿出手机,计算比较哪一瓶比较划算。“其实很明白差别不大,但就是忍不住会斤斤计较。”曾宁宁告诉记者,现在去商场逛完,到了收银台又会把购物车里的东西放回去几件。“以前用爸妈的钱可不是这样的,在学校买零食都不眨眼,”曾宁宁说,“现在买菜都会在包装好的蔬菜中挑出最便宜的一份。”

学爷爷奶奶用废水冲马桶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也成为毕业生的心头痛。江苏籍男生陈友艺与大学同学合租一个多月,已花掉400元电费,这对于收入不多的他来说,也不是小数。为了控制支出,他每周只充100元电费。“物业经常不可置信地问我‘只充100吗’?我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其他居民电卡里大都还有4位数余额,突然就感到自己很穷。”“有一天晚上用光了电,但小区物业规定只能在周末买电,不得不在黑暗里度过了两天。”

为了杜绝不必要的用电用水,陈友艺坦承自己已经有点“神经质”,“时不时就跑到厨房和洗手间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紧,反复开了关、关了开,盯着水表看转动有多快。”陈友艺告诉记者,他3天前刚去买了一个水桶用来装洗菜水、洗碗水。“以前觉得爷爷奶奶拿废水冲马桶很好笑,现在自己也开始这样做了。”曾宁宁也说,不是特别热的时候就不开空调,“洗衣服也尽量手洗,洗衣机太耗水耗电了”。

交房租时感觉活不下去了

吃穿、水电还有办法省,最让毕业生头疼的还是房租。目前北京租房多实行“押一付三”,对于刚工作还没收入的毕业生来说是笔巨款。今年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江西籍男孩汤丰宇与朋友在北五环合租了一套房子,“交房租的时候还没发工资呢,3000多块就没了,”汤丰宇说,“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只能东拼西凑,分3次才把房租交齐,期间房东还一直威胁说再拖延就收回房子。”

孙倩倩与两位室友合租了一套三居室,每月月租2000元,为了减轻房租压力,孙倩倩正在考虑再找一位室友合租。陈友艺也同样对“突如其来”的房租感到吃不消,“刚找到工作的时候觉得一个月收入三四千也挺够用的,到了交房租的时候才感觉活不下去。”陈友艺说。他的房东要求“押一付三”,并且第二次付房租的时候要提前一个月交钱,“刚住进两个月,又要考虑着交接下来3个月的房租了,不吃不喝也拿不出5000多。”陈友艺说。

学校宿舍一两千就能住一年,毕业后突然出现的房租作为开支大头,给刚工作的毕业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少毕业生父母选择在房租上资助孩子。李先生的女儿刚在北京读完大学,开始了“北漂”的生活,李先生和妻子赞助了孩子的第一笔房租,并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内随时准备资助孩子。“就一个孩子,不资助她我们资助谁呢?孩子需要资助的时候,不找我们又找谁呢?”李先生说。

北京孩子不用租房压力小

比起在北京工作的外地毕业生,北京本地的同龄人大部分不需要租房,压力小了许多。北京籍女孩李悦蓉今年毕业后进入一家杂志社工作,吃住都在家里,每天的消费也不过是午饭和上下班的交通费。“跟毕业前比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李悦蓉说。

在采访中《北京晨报》记者发现,虽然北京本地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房租、日常饮食的支出,但不少北京家长不再给孩子生活费、零花钱,“家里不再给生活费,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用光后,如果工资不多的话会感到压力。”今年毕业的贾同学说。

个案故事

女生说:上月工资只剩300元

为了省房租,曾宁宁选择在离单位较远的南四环租房,每天乘公交地铁上班。“一个来回是4块8,听说北京地铁要涨价了,以后每个月的交通费也得涨不少,”曾宁宁说,“有时加班太晚没有地铁,只能自己掏腰包打车回家,太奢侈了。”

曾宁宁在一家专业性很强的报社工作。心思细腻的她记下了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开销:税后收入2400元,水电费和在家吃的早饭、晚饭共计276.12元,午饭每天13元到15元,周末外出就餐两次,每次50元左右,房租800元,加上杂物、人情消费,上个月只剩下了不到300元。“根本没想到有这么多地方需要开支,”曾宁宁说,“吃饭花费太大了,在学校时可以每天三顿不到10块,现在10块钱都吃不了一顿午饭。”

除了吃饭,工作方面的开支也让毕业生感到不小的压力。“由于报社专业性很强,很多东西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不得不经常复印学习资料。学校复印1毛钱一张、打印2毛钱一张,现在翻了四五倍。”曾宁宁说。工作中需要经常采访外地的专家学者,“话费噌噌噌往上涨!”而她在大学期间每个月话费不过50元。“一次电话采访就要半个多小时,有时还要一个多小时,看着屏幕上不断增加的通话时间实在心疼。”

男生说:要谈不起恋爱了

“要谈不起恋爱了。”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滕罗对记者说。毕业前滕罗就找到了一份加奖金可以年收入过10万的工作,让同学们羡慕不已。但上个月还没有转正,拿着5000元月薪,房租、水电煤气费、网费、话费等,一个月就要花掉2000多。“没钱给女朋友买礼物了。”作为男生,滕罗并不介意穿自己两三年前的旧衣服,“不敢买新的,几百块一套。”手头再紧,滕罗还是努力和女朋友享受着浪漫:约会时挑便宜的早场电影看,逛街多看少买,偶尔奢侈一把为女朋友买一件新衣服,“然后就不得不省吃俭用一星期。”滕罗说。

恋爱经费不能太省,滕罗选择在个人生活上节俭,“女朋友不在北京的时候,我都在公司待到7点之后才走,因为7点有免费的加班餐吃,虽然只是勉强能吃饱,但是能省下不少钱啊。”滕罗说。

对于刚毕业后拮据的生活,滕罗有着年轻人的傲气,“每个月攒不下个一两千,都不好意思和家里人开口说自己能成一番事业。”滕罗说。对于存钱这件事,月收入3000多元的陈友艺却很无奈地说:“房租水电每个月要2000多,真的很难有什么积蓄,一毕业就成了‘月光族’。”但陈友艺认为,自己能做到“月光”而不是“月负”,已经挺满足了。

过来人说:“90后”孩子起步更艰难

1988年从大学毕业的李女士现任教于北京某高校,“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会突然有经济压力,”李女士说,“不过因为自食其力了,也能控制开销,所以总体感觉不是穷而是充满希望。”李女士告诉记者,当年的单位是有义务为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的,所以并不存在房租的开销,吃饭也在单位食堂,开销主要在吃穿上。“那时毕业生工作、收入都很稳定,而且迟早都会分配到房子,虽然钱不多,但心里还是很踏实的。”李女士说。

对于20多年后,现在应届毕业生背负的经济压力,李女士认为相比自己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消费需求,工作也不及自己毕业的年代稳定,压力也会比“70后”要大得多。“虽然我们大学毕业时的收入也低,但还是比社会平均收入高不少的。”第一年试用期时李女士月薪80元,第二年转正后每个月有100元收入,与自己身为科级干部的父亲一样多。“二十几年前大学生还是社会精英,现在大学教育已经普及很多了。”李女士说。

(摘自《北京晨报》 本文作者:李秋韵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