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纯真稚拙的童心追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纯真稚拙的童心追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了被称为“人生篇”的五首琵琶独奏曲:《老童》、《天鹅》、《春蚕》、《童年》和《秦俑》。这五首乐曲在曲式结构、乐思发展、音乐变化、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体现了刘德海高超的作曲技法和独特的创作理念,可以说是那一时期琵琶创作曲的顶峰之作。五首乐曲之开篇《老童》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活泼、风趣、富有童心而又饱经沧桑的“老顽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追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童心 反弹技法 创新精神

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的五首琵琶曲――“人生篇”之一的《老童》,创作于1984年,是当前乐坛最广泛弹奏的琵琶曲之一。刘德海先生认为童心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善良、最美好的心灵,是人世间真、善、美之核心。他一直有心以此为题材,通过琵琶这件最人性化的乐器来倾注其赤子之心,直抒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乐曲创作上,《老童》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一是逼真的形象描写,二是琵琶“反弹”技法的充分运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音乐形象逼真感人,富于个性是刘德海琵琶创作的基本特征,《老童》的音乐风格处处体现了一个历经坎坷而又乐观向上的“老童”形象,可以说是作者自己性情的真实反映。在这首乐曲中,如何表达“老童”那真、善、美的形象,突破琵琶仅能表达风花雪月的传统,揭示真正人生意义的内涵,刘德海是靠琵琶的各种“反弹”技巧来诠释的。“反弹”是指用指甲的反面弹奏琴弦,它其实并不是刘德海首创的,在传统琵琶技法“摭分”中“摭”就是用右手大指、食指指甲的反面向内弹奏;此外吉他的基本演奏方法――各手指向后、向内弹弦的“正弹”也就是琵琶的“反弹”。但是琵琶传统技法是以“正弹”,即用指甲的外面弹奏为主,“反弹”没有被充分运用。刘德海立足传统,兼收并蓄,在《老童》中,他以不依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反向”思维,对大、中、食、无名指的各个手指、不同重拍进行正、反弹的组合,不仅获得了正、反、明、暗,千变万化的效果,大大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法,开拓了这一领域的新天地,而且通过正中存反,反中存正的“正反弹”无处不在的结合,完满表达了“返老还童”之“老童”形象,足见其构思之良苦。

《老童》的结构是带有变奏性质的多段体结构,由引子和五段音乐组成。引子是一段散板音乐,音域低沉,曲调采用西洋大调式,多级进,风格苍劲。弹奏技法上仅用左手在琵琶第四弦上“按、抹、打、带、滑”等,呈示出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随后右手加入进来,并用“倒出轮”的技法模拟古琴音色,拉开了一位老人即将登场的帷幕。

第一段,主题音乐缓慢、低沉地呈现出来,恰似老人的脚步由远及近地走来,虽然步履艰难,但内心坚强自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虽饱经风霜,但仍在向更高山峰攀登的老人形象。而后旋律出现了变奏,节奏上出现了贯穿全曲的节奏型:x .x xx xx xx,演奏技法采用主题旋律在琵琶三、四弦上用“分”弹奏(正弹),而中指、食指快速在“空一弦”上“反弹”,生动表达了“老童”乐观、幽默,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征。

第二段,旋律具有浓郁的五声调式风格,优美动听;节奏轻快、活泼,带有极强的舞蹈节奏。演奏技法均采用“反弹”,虽然音域并不高,但明显与引子的沉重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在醉酒后的步伐摇摆不定,兴高采烈之余手舞足蹈的“老顽童”形象。音乐在这里轻快、活泼,但又挺拔、坚定,潇潇洒洒,一泻千里。

第三段,开头的音乐刘德海先生创造了用右拳砸琵琶面板,左手“抹”、“带”旋律的技法组合,模拟老童酒醒后稳重、坚定的步伐声。随后旋律的调性由F大调转为C大调,出现了两首曲调明快、风趣,情绪积极向上的“儿童音乐”。第一首曲调音域较高,多“大跳”音,采用“模进”的方法,简单明了,用“提拉”和“大指反弹”弹奏了两次。第二首仍是第一首音乐的主要材料,分别用“砍弦”、“反弹”、“摭分”三种技法弹奏了三次。这两首“儿童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律动感极强,逼真感人地描绘出一个天真、顽皮、好奇好动的小男孩形象。再加上用多种技法弹奏,既富于活泼、多变的性格描写,又加深了人们对音乐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回到幸福、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的美好愿望。

第四段,主题音调不变,节奏上采用3拍子,很有新意。琵琶演奏上用了“反弹摭剔”和“反弹摭分”两种不同的技法,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连续不断的、向上的动力。本段结尾采用散板音乐,弹奏全部在琵琶“四弦”上“轮指”,音调低浑,恰似老人在低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第五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只是弹奏方法上与第一段相反。在本段中,琵琶全用“反弹”技法,没有“正弹”,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希望童心永驻的美好愿望。

刘德海曾说:“以轻柔纤细、明净透亮之音色,徐缓、爽直之滑音,简单而夸张之对比,自然流畅之律动,描绘一颗天真活泼、纯洁稚拙童心。”[1]是其一生所求。刘德海在创作《老童》这首乐曲的构思与琵琶技法的运用上均采用了打破常规的“反向思维”,全曲“正反弹”结合可以说无处不在,为听众带来了刚柔并济的完美音色。《老童》的创作构思,定位于富有民间化的,生活化的,极具人情味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动听,音乐形象逼真感人,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刘德海先生的理想、内心感受和人生观,都说明了他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认识。

《老童》是一首眶含晶珠、发自肺腑的赞歌,是作者倾注其赤子之心,对一切历尽坎坷、我行我素、矢志不移、执著进取的有志有识之士的赞叹。童心未泯的刘德海先生在中年时期创作了《老童》,通过这首乐曲,表达了自己几十年琵琶生涯的体会与感悟,饱含着他对人生意义――不求崇高完美,只求有所作为的思索与追求。

注释:

[1]刘德海《凿河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第19页.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器乐系)

注: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琵琶组曲人生篇的音乐学分析”(编号W2006Q27)论文中的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