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创新人才培育路径讨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创新人才培育路径讨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家愈来愈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使命。然而,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让高等院校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是摆在我国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内涵,尝试总结和归纳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内涵

创新型人才则是指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的优秀人才,其核心为创新思维。与一般人才相比,高素质创新人才与具有以下六项素质:一是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激情,三是具有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有脚踏实地与不畏艰险的精神,五是有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导之下进行成果转化的能力,六是具备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对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等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而且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能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抓住机遇,并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除此之外,还具备良好的心态,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1.树立全新教育观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采取的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觉得社会的价值要高于个人的价值。由于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对于个体发展价值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培养对象缺乏足够鲜明的个性、独立人格以及创造能力。如今,我国社会中有些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高,主要不是因为人才缺乏足够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因为人才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因此,一定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要建立起正确的个体发展教育观念。高等院校也要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观念,把个体的发展贯穿在高等院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从而解除高等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阻碍、教学和科研之间的阻碍、各所高校和各专业之间的阻碍、教和学之间的阻碍。同时,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应当以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出发点,针对他们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排除狭隘短视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切实建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

2.优化管理手段

一是优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当更加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建立起一种机制,保障大学生们专业、课程、教师与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二是优化学生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活动。高校学生管理应当更加地人性化,要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可以设立各种基金,鼓励大学生们开展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三是优化教学管理。优化高等院校的课程结构,相应地加大基础课程比例,合理地设置选修课,在课程内容上统筹安排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比例。应坚定地实施高等院校教材改革工程,真正让高校教材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应当积极推广远程教育与多媒体教育,推进实验课程的开发,以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四是优化教师管理。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实践性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教师不仅具备比较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掌握活泼生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技能。

3.实施生动的课堂教学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创新性人才,大学的授课形式就应当是灵活而生动的。高等院校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地调动起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意识。比如,高校教师讲课时可以避免一开始就讲授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先传授一些关于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论、对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背景知识,以此来激发出大学生们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高校教师应当鼓励大学生对于权威理论提出相应的质疑,并就他们所质疑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即便有些学生的看法较为离奇或者幼稚,也不应当进行嘲笑或者批评,而是鼓励他们阐述自己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启发,而且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就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同时,高等学校还应当重视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比如讨论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合作教学、开放式教学、主题教学等各类新型教学方式,以及实验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参观调研法、辩论法、实验设计教学法、角色参与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手段。同时,教师之间应当强化合作和交流,可运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同时举行公开课,进行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学习,并且取得了持续不断的提高。

4.抓好实践性教学

大学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相当多的高校有意识地加大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当中的比例,并持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之后,一般会自身联系或者由高等学校负责安排到相关单位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践。这样,学生们就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从而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实践性知识,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经历了实习阶段,学生再回到高校学习,常常更能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会有更强烈的学习和创新的欲望。

5.强化评价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评价标准以及学生的评价标准这两个层面。一直以来,对于教师所的评价往往滞留于较低的层面之上,教师年终考核结果、教学成绩优劣等一般都是由其主管领导是否欣赏、与同事关系是否和谐、学术论文数量多少等因素加以确定。在现有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应当更多地参考受教者——大学生的意见。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比如要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性、启发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效果等做出全面评价,从而鼓励教师在教学环节加强与大学生的共同协作。由于受到传统高等教育观之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拘泥于书面考核的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承认书面闭卷考试在高等教育发展之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书面闭卷考试不能也不应成为评价大学生的唯一方式。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各类新型考核手段,如开卷考试、面试及命题论文等,进而开发出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科研及创造能力等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结束语

总之,需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各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于强化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型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积极推行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并且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引起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从而真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大创新教育与培养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