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东北的嫩江流域各类石材资源丰富,尤其盛产优质玛瑙。原始渔猎经济时代,嫩江玛瑙在石器制造方面优势尽显,是成就本地细石器文化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以嫩江流域原始石器文化和本地玛瑙材质为研究基础,运用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嫩江流域昂昂溪文化原始石器实物样本分析入手,从器型、用途、加工方法三方面展开研究,全面揭示玛瑙材质石器这个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精髓的各方面特征。

[关键词]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玛瑙;制作工艺;原始美术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20 ― 02

一、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玛瑙材质概述

嫩江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其地理环境和所拥有的自然物产资源孕育了悠久的原始文明,形成了渔猎采集并重的原始经济文化。嫩江的中游产玛瑙,其矿脉延续至嫩江下游齐齐哈尔段便形成了如和田玉籽料同样性质的水冲玛瑙(主要出自河床附近)。其硬度极高,绝大部分可达摩尔7,远高于一般的玉石。其色彩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天然石材的色彩,不但有单色料还多有花色变化的兼色料。其质地纯正,当采用压制法等细石器独特加工成形之后,半透明甚至是全透明的成品晶莹剔透,用现代的工艺审美去审视也是极为完美的。正是这特色鲜明的玛瑙,不但奠定了本地细石器文化发展高度的物质基础,而且也奠定嫩江流域原始石器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创造探索的物质基础。

二、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的器型及用途

1.石镞

嫩江流域的石镞大多以射杀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目标。其形态多为三角形,下方有程度不同的内凹弧度。其造型精巧,最小巧的样本长度仅14mm,最厚处仅1mm。石镞表面多光滑平整,呈透明状,黄、红、绿、赭、白等多种色彩皆有。其全部为两面加工(个别石叶较规整者也有单面加工的),通体精细压制且将两侧继续细密压制出细小锯齿,顶端尖锐且刃口锋利,器型规整且小巧玲珑,方便实用且造型精美,因独特的加工和材质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意义。石簇是本地先民最主要的捕猎工具,将其插在木棍树枝上,作为弓箭的箭头对猎物进行中远距离射杀。本地玛瑙材质的箭头因材质坚硬致密故可以制作得很小,非常便于携带和中程距离射杀。其因独特的材质、精美的外观、较高的工作效率,成为本地渔猎经济文化从制作工艺、生活内容到审美意识等多方面的标志性器物。

2.石钻

也称石锥,为钻孔工具,是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先进性的代表。全部为玛瑙材质(其余材质因硬度不够而不能作为制作石钻的材料)。本地的石钻多小巧精致,多是针对石器或骨器钻孔之用。长度一般为20mm左右,厚度仅1mm左右。其形态分手柄和钻颈(含钻头)两部分。手柄一般宽于钻颈2倍,呈扁状,其形状适合手持。钻颈略长,钻颈的横截面为三棱状,刃口锋利。本地石钻主要用于钻孔,不仅是加工生产生活用具,更是进行装饰艺术品加工的优质工具。钻孔技术的出现是原始工艺和艺术审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嫩江流域的石钻标志了其原始文化艺术发展的成就。

3.刮削器

刮削器是各地原始石器中数量较多的器型之一,先人生活主要靠狩猎及采集,对刮削器的依赖很大。本地石器也是如此,剥皮剥壳,刮鳞削骨都要使用。且本地原始渔猎经济的特性决定了本地刮削器数量相对于其他地区石器的比例还要大。由于玛瑙材质坚硬致密的特性,嫩江流域的刮削器工作效率高,且也可用以切割之用,于是从中衍生出了切割器等的器型。本地刮削器一般为半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十分光滑。底面较平整,上面呈弧面,边缘的刃口十分锋利。

4.切割器

本地切割器其器型多为长方,较薄。粗加工之后,针对窄的一侧做手柄,宽的一侧加工成刃口,刃口一般用两面交互压制的方法制成,十分锋利。刃口的对面一侧较平滑便于手握和镶嵌(骨柄或木柄)。切割器简便易用,锋利坚韧,原始人类在捕杀猎物时,切割器就被用来切割兽皮等动物的皮肉,是古人类常用的石器。

5.挖挑器

玛瑙石材特殊的密度决定了其无论压制或打制,其断面往往呈凹陷状,条状石叶即成弯曲状且至少一端出现自然的尖锐勾状,其形态非常适合用来挖挑。其用途跟刮削器器和切割器大致相同,又有所不同,就是原始人类在捕获动物后用刮削器对动物进行去皮,用切割器来切动物的肉,而挖挑器就是用来挖挑骨缝里的肉。挖挑器也可以用来做牙签之类的用途。挖挑器的出现,是原始人类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工具,也说明了,先人们因为生活所需,对石器进行加工制作,使得传统工具趋于完善化。

6.其他器型

本地玛瑙材质石器中有一类较为特殊,至今对于其具体用途尚无定论。其在石核的基础上再次有意加工最终形成的。其数量较多,应该是当时的常用之物,形态扁圆,中间略高,四周略低,直径一般仅10-15mm左右,厚度一般仅3-5mm左右。十分精细的加工无疑是有意为之,艳丽的色泽和小巧的造型十分可人,但具体用途尚不能确定,占卜用具、计数器、原始货币、棋子之类的游戏用具、最初的服饰装饰物等都有可能。

三、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的制作工艺

玛瑙材质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石器的制作工艺。玛瑙因其坚硬而在石器制作工艺上跟其他石器极为不同。单纯的打制法因无法获取小体量的石叶,单纯的磨制法又因石材的高硬度而无法全面施展,进而都无法进行细石器的加工。于是,特殊的加工方法便逐渐被探索出来。玛瑙材质的细石器的加工过程一般为三步,先使用打制法,再使用压制法,最后使用琢制法。此外也不排除个别的磨制法作为补充和修饰。

1.打制法

打制法是玛瑙石器加工的第一步,可分为直接打制法和间接打制法。旧石器阶段打制之后即使用,但器型粗糙工作效率低。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发展因其本地材质的特殊性,在经历了短暂的打制石器阶段后就快速进入以先打后压为工艺特征的细石器发展阶段。打制法对于玛瑙材质的细石器加工而言,主要的作用是将原石进行粗加工以获取大体量的石核,即打制法只针对于原材料或最初毛坯的加工。

2.压制法

采用压制法制作出来的石器大多都刃缘平齐,疤痕平远且排列整齐,压制法主要针对原料加工以质地坚硬的石材为主,如:玛瑙、燧石、玉髓等硅质岩为主要质料。类型包括石簇、石钻、石刃片、石片、细石叶、细石核、刮削器、雕刻器、切割器、挖挑器等。石刀一般用半透明玛瑙石加工而成,通体压制比较精细,三面有刃,比较锋利,背部和尾端刃口平直,腹部至前端刃口加工成匕尖状。石簇可分为平底、圆底、凹底和有铤等四型。小巧玲珑,精美结实,绝大多数为俩面加工,除全面精细压制外,还把两侧压制出细密的锯齿,簇锋压制的十分锐利,这类石簇制作最精,标志着压制石器制作技术的高度水平。石簇大多取材就是由玛瑙压制而成的。昂昂溪地区原始文化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石器的经验,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生产工具大多数以压制石器为主,种类多、形制繁、压制技术精湛。运用娴熟的压制技术制造精致细小的石器,并使各类石器趋于定型化。

3.琢制法

琢制法即小敲小打,主要针对小体量的器型,是嫩江流域原始石器发展到后期自成体系的制作工艺。如石镞、石钻、切割器等,因为所进行的工作较为精细,所以对于工具的加工也要求精细。单纯的压制法得到的器型毕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玛瑙石质断面扇形纹自然开裂的影响。对器型进一步的细节要求就要小敲小打的琢制法了。

4.磨制法

嫩江流域玛瑙石器的制作中,因极高的硬度使得磨制法几无用武之地,只是在后期的局部修理尤其是上述第6类器型上使用较多。也就是说,本地玛瑙石器无需磨制也可以确保工作效率。于是,磨制法对于本地玛瑙石器而言主要就是以表面抛光为目的的装饰性目的,即此是最初审美意识的反应和具体的审美行为实践。

四、结论

综上所述即是嫩江流域玛瑙作为原始石器的加工材质在本地石器文化中所做的贡献,具体说其贡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玛瑙材质奠定了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细石器文化特征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物质基础当中最有地方特色和材质审美特征的部分。从原始美术生发的历史高度上讲,嫩江流域原始石器在材质美(或称材料语言)方面的特色正由此而来。

其次,玛瑙材质在客观上促进了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特色制作工艺的探索和完善。压制法和琢制法等本地细石器特色加工方法正是主要针对玛瑙材质而摸索出来的,进而提高了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劳动效率和精细操作的可能性。而且,制作工艺方面的特色探索和特殊成果方面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加工工艺方面,更是原始美术艺术语言探索和艺术语言独特性的历史积淀。正是玛瑙材质的坚硬致密从客观上促进了嫩江流域原始石器在视觉肌理的美感探索上逐渐形成了即不同于一般旧石器那样的粗粝朴拙(打制法导致的)或一般新石器那样的无差别平滑(磨制法导致的),而是在便利实用且锋利耐久的前提下形成了独特的整体光滑、有序起伏、纹理独特的器表视觉美感。

最后,玛瑙材质成就了嫩江流域原始美术的历史性的思考和实质性进步。为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而去进行特定的思考、为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而去制造专用的工具,这两个方面是原始美术实践活动开启的标志。对此两方面的活动,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都可以作为物质载体和实物证据。对石器在材质方面的挑剔,对钻孔的渴望和钻孔专用工具的研发标志着嫩江流域原始细石器文化在原始美术思考和探索的先进性和实践成果。

此外,对于当下作为本地特色文化经济产业的玉石加工行业而言,嫩江流域原始玛瑙石器对本地玛瑙玉石工艺产业的新产品研发、艺术价值提升、学术内涵积淀和本土文化挖掘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启示和直接的借鉴作用。

由此可见,嫩江流域玛瑙材质的原始石器具备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美术研究价值。但上述研究仅是围绕嫩江流域较为孤立的实物样本展开的,关于嫩江流域原始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原始美术整体的形态流变以及其与周边原始文化类型的承接关系还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全面研究的开展。

〔参 考 文 献〕

〔1〕黄慰文,等.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J〕.人类学报,1984,(09).

〔2〕杨志军, 齐博文.齐齐哈尔市大道三家子墓葬清理〔J〕.考古,1988,(12).

〔3〕崔昊.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作家,2013,(01):223-224.

〔4〕丹化沙.略论嫩江细石器文化〔J〕.考古,1961,(10):568-576.

〔5〕许继生,等.齐齐哈尔考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