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无对象交流在表演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市场决定教学重点
中国影视行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每年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根据个人调研数据,以横店影视基地为例,2011年拍摄电影、电视剧120部,2012年拍摄约130部,2013年110余部。不仅如此,北京有飞腾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王佐影视基地,上海有胜强影视基地、车墩影视基地,宁波有象山影视基地等等,这些影视基地都以古装戏、年代戏、抗战戏题材为主。而现代戏,往往是根剧题材类型在城市、农村等地拍摄,像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深圳、厦门等地,是现代都市剧喜爱取景之处。由此可见,影视剧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影视基地逐渐上增,作为拍摄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演员的需求量可谓之大。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同属演员的表演范畴,但其市场对演员的需求量明显不同,以演员的出路来讲,影视剧对演员自身发展更有帮助,更能体现个人价值,大部分演员乃至更多的演员也都希望从事影视行业,在镜头前演戏。戏剧则不同,虽然全国各省乃至部分市都有话剧团,但其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明显落后于影视行业。以目前来说,每年能有排练、演出的话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除此之外,少之又少甚至掐指可算。就算是话剧团的演员,更加愿意外出拍戏,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拍戏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剧团演戏;二是能够成名,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三是在市场份额中,话剧的生产量太小。因此,像宋丹丹、徐帆、巍子、胡军、张丰毅这样电影电视中熟悉的演员,其实他(她)们不仅是一个影视演员,也是一个话剧演员。
表演教学仍存在舞台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对演员将来在舞台上演戏无虑,可是到了镜头前,难免不出现问题。因此,表演教学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或调整,把镜头前表演择重训练。毕竟影视行业,特别是作为演员来讲,实践是主体。我个人认为,结合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人意向以及市场需求,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二、无对象交流的含义
在电影、电视剧拍摄中,演员会与同演者进行交流,有时会是两个、三个乃至更多,通常一场戏中导演会先拍全景,然后再进行分镜头的拍摄。由于现场人员、器材密集,在原有与对手交流的情况下可能由灯光架、摄影机、其它物件代替原有对手的位置,有时甚至没有物件代替,需要演员自身寻找一个焦点,再按照全景的表演在分镜头中演出来。此时,演员需要通过想象进行交流,记住全景中你的对手是怎么演的,自己是如何反应的,按照之前一样的演出来,做到眼前没有对手也能合乎情理的表演。
三、外界对专业科班学生的评价
当下许多技术人员,例如:导演、摄影、灯光等都不是专业院校科班出生,但仍做到了行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就我认识的台湾知名灯光师王淑志先生来说,其灯光技术不仅在台湾闻名,在大陆地区也是各制作单位争先抢后的合作对象。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得知:从小就喜欢与光线打交道的他,一有零花钱就全买灯泡之类的物件,拆了装、装了又拆,研究各种光源光线,根本没有学过任何专业知识,全凭自己的喜爱与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曾说道:“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更别说去学喜欢的东西,只有自己去摸索、研究,这才是我的路。”由此可见,他在缺乏专业学习的情况下,仍学到了想学的,还懂得如何运用,不是空穴来风。若没有长时间的摸索、实践,没有刻苦的钻研、坚强的毅力,我想,他走不到今天的道路上。在他的成长之路,拍摄过《金枝玉叶》、《活佛济公》、《武则天秘史》等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现在,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导演,目前,由他执导的电视剧《封神英雄榜2》正在横店紧张拍摄。
台湾知名导演李宝能先生,他既是我师父也是益友,正因为他08年拍摄的电视剧《滚滚血脉》,我才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和王淑志先生一样,他没有科班学习专业,全靠自己实践摸索。不同的是,李导演最早接触的是摄影,从一个小助手做起,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最后成为台湾琼瑶戏导演刘立立之徒,晋升导演。他拍摄过《新包青天》、《钟馗传说》、《亲爱的回家》等电视剧。还有生长在北京的灯光师杨垒,拍摄过《错嫁》、《下辈子还嫁给你》、《完美新娘》等电视剧,他是王淑志先生早些年做灯光师时的徒弟,就帮忙打下手、干杂活,也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学习到知识与技能,最后单立门户成为一名出色的灯光师。
演员也是如此,许多非科班出生的演员,仍活跃在当今影坛,并被认可。像出演过《仙剑奇侠传3》、《步步惊心》女主角的演员刘诗诗;《新还珠格格》中饰演“晴儿”、《陆贞传奇》中饰演“陆贞”的女演员赵丽颖;《幸福最晴天》、《加油妈妈》中男主人翁的扮演者贺军翔;前世界跳水冠军田亮,退役后拍摄了《雷锋》、《王的女人》、《新牛郎织女》等十余部影视作品。像这些演员,都不曾学过专业,更别说掌握理论知识,但他们片约不断,又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其实很简单,除了个人努力之外,他(她)们都是磨出来的。何谓“磨”――就是出演过多部影视剧,逐渐掌握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具有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以及懂得了如何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很赞同这句话,没有实践,就永远不知做事的好坏。掌握了再多理论知识,没有踏出实践这一步,知识终究被淹灭。一位做过场记、执行导演、统筹,现晋升为制片主任,拍摄过《天师钟馗1、2》、《大当家》、《欢喜县令》等作品的行业前辈吴健桢先生在我大学未毕业时说道:“你们不会演戏,因为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没有真正实践过”。不仅如此,现在我作为老师,在联系学生对外实训的过程里也常会听导演说道“学生不会演戏”等话语。就连我的良师益友李宝能先生2010年时也对我说过此等话,当时我在他拍的电视剧《流泪的新娘》中客串了两场戏,他讲到我演戏和做学生时不一样,明显进步,准确说是知道怎么演了。2010年我拍摄《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后,受到了入行以来最大的表扬。当时此剧需要一个能塑造十七八岁小孩儿的演员,由于之前拍片的关系认识了制片人,于是他大胆让我尝试了这个重要人物。结果,从投资方、导演、制片人等都赞同了我的表演,一致认为人物塑造鲜活、有色彩。记得制片主任说道:“你现在戏演得不错了,不像当学生那会儿不知道怎么演。” 正是由于第一年的成功,第二年拍摄《包青天之开封奇案》时,我又胜任一角色。现在我明白了,学生时代的我对镜头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概无知,那时都是在舞台上学习如何演戏,没有在镜头前进行过专门训练,所以,走上一线岗位时,就不能有效胜任。
现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又是一名演员,我认识到同行人口中的“学生不会演戏,在学校只是学习理论,没有实践,”等此类的话语。我曾经也辩驳过,说:“学生会演戏,在学校有实践过,而且上课是以实践课为主。”后来我才得知,对于部分做影视的人来讲,大陆人会把在校期间的学习叫做舞台表演,而台湾人就会把此叫做理论学习,由于是拍电影、电视剧出身,他们就认为舞台表演和镜前表演有很大区别,所以,就把舞台表演与理论学习混为一谈。其实在我看来,当今高校表演教学的确是偏向舞台训练模式,学生在镜头前训练很少,纯粹演话剧的演员,他(她)们的表演方式的确不适合在镜头前表演。作为一名演员兼教师,我从毕业初期到现在,也从不懂得在镜头前演戏到今天能够灵活自如地表演,最重要的是靠长期的实践积累。但是,也离不开作为学生时学到的知识、技能,只是演员行业,则更加需要实践经验,只有在实践多、经验多的情况下,演员表演时才会把人物塑造的更为准确、鲜活、有特点。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就要培养他(她)们在镜头前表演的能力、掌握要领、具有镜头感,使之走进社会能够及时胜任工作岗位。作为镜头前表演中最基本、常用的表演元素――无对象交流,更是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点训炼。
作者简介:
王文虎(1986-),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本科毕业,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