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全面且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才能使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打造适应平潭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我校是省级陶行知实验学校,在践行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们以为,陶行知先生独创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新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体系包括六个特质、三个基本内容、一大改革和六个解放,它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阐明了教育的功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教育的实践性、民主性、民族性和开放性,揭示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现代化、普及化和终身化。实践表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一、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打造教师的“良好师德”工程

1.用陶行知精神培养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深信,最崇高的精神是人生之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才振作,大不可因钱少而推诿。”陶行知先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今天,一个人民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才能在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会迷失了自己,才能真正在培养人才中甘为清贫,甘为人梯,才能在为国育才中感受到自己是精神世界的富有者,才能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学校通过学习、宣传和研讨陶行知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来培养和树立全体教职工无私奉献精神。

2.用陶行知精神培养教师具有大爱精神。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又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儿童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大爱精神,就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学校把“爱满天下”四个闪光大字刻在行知园中,每天全体教职工都会看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教职员工。学校通过学雷锋捐资助学等活动,使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快乐。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把大爱精神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细节之中,使广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每当教师节等重大节假日,老师们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学子的祝福卡,使老师们分享到爱的回报。

3.用陶行知精神培养教师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又说:“我们要培养农村人民儿童敬爱的导师: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陶行知先生这种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每一位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广大教职工感悟到教育是事业,通过教书育人培育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崇高的人,成为改造社会的推动者,使自己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发扬光大。

二、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打造教师的“教育智慧”工程

1.教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引导学生追求向上向前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就是死教育。”又说:“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他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当前,有部分学生生活无目的无计划,一切依赖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吃苦精神,厌恶劳动,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使教师和家长感到困惑。因此,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向“生活教育”要智慧,挖掘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提供学生成长的舞台,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生涯发展规划,使学生拥有向上向前的生活力量,学生每天都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生活情趣与追求。

2.教师要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培养学生科学生活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世界,在科学世界里,只有科学的国家才能存在,我们必须使中华民族具有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以适应现代生活,生存于现代世界。”又说:“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接受现代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素质,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培养。如学生用杯子问题,当中蕴含着科学的知识以及生活中提倡环保的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自备杯子,一方面节约材料能源,另一方面减少垃圾污染,同时,我们通过学生使用杯子情况进行调查,有35%的学生使用金属杯子,有36%用塑料杯子,有29%的用宝特瓶,然后,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如金属杯是否可以装酸性饮料(如果汁),塑料杯装几度的开水会溶出有毒物质,PC材质杯是否可以使用清洁剂清洗,通过答对率的统计与公布正确的答案,来提高学生科学使用杯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生活能力。

3.教师要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主张以生活改变生活,真正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又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当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自控能力更差,如学生上网安全以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等都显得问题多多,教师感到困惑。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以及当前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网络安全》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按下面程序开展,制订方案(研究主题、任务、内容、步骤、人员分工等)、活动实施(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设计、宣传、倡议等),汇报与展示,总结与反思,研究主题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和安全上网。

三、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理论,打造教师的“教学智慧”工程

1.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角度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人,教固不在教,学也不成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没有严格的分别。”又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教都做为中心。”在听课中,我们会发现,不落实以做为中心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灌输为教学主要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但有部分教师还把教学质量差归因于学生不努力,因此,只有真正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落实课堂以做中心,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课堂逐步走向有效。我以为,课堂以做为中心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课堂突出学生个体为中心,个体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思考,使课堂有效;第二层次是突出学生合作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突出集体互动,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境界;第三层次是教师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课前先学,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个体学习与共同学习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体现,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挖掘与发扬。

2.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劳心与劳力并得虽以一元论,实在是以一人之身而分为两段:一段是劳心生活,一段是劳力生活,这种人的心和力都是劳而没有意识的。这种人的劳心或劳力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世界上一切发明都是从他那里来的。他用能改造世界,叫世界变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以做为中心,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学习的规律,抓住本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抓住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真正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才得以提高。否则,如果教师光突出做,而忽视了“劳心”即思考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3.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能有效地提升自己驾驭教学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以教人者教己,是本校根本方法之一。”落实了课堂“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要首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同时,教师为了真正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就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而且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学习,一个教师如果能真正悟到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群体的资源,为我所用,那么,我们的教师当中就会不断涌现“魏书生式”的教育改革家。

四、践行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打造教师“教育资源”工程

1.践行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让大自然这位最完美的教育专家来陶冶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又说:“‘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能做师生的。”大自然不仅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巧夺天工,同时,大自然那种博大、博爱、精深和奥秘,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天字号大书,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正如大科学家牛顿所说:“我只是一个在大海边拾贝壳的孩子,偶尔拾到几只美丽的贝壳。”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博大智慧,远非我们人类可以管窥蠡测。同时,要认识到大自然赠予人类一个匪夷所思的镜像神经元,它把漫长的历史进化成果压缩成遗传密码,“刻录”于人的大脑内部,教导人类进行自发有效的学习,使人类在遗传结构上能够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建造。所以,在每个学生的大脑内部,都隐藏了一个进化了几万年的伟大的、全能的教育家,它时时都在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无一例外,都能够成为无师自通的学习天才。真正认识到大自然的巨大教育教学资源,又能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内在巨大潜能,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走进乡村、田野、山岭、树林,游览湖泊,思考大海,让学生通过迁徒、旅游、远足或参观,见多识广,看到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从而经常变换学生的生活环境,把大自然赋予人类充满灵性和创造力系统得到挖掘与发扬光大,使乐于自由自在的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自由和自在,为每一次日出、为草木无声的生长、为灿烂的星河、为涌动不息的大海而欣喜和感动不已,透过纷繁喧闹生活的表象去探求生活的本质,探求生活的真正意义。例如,当我们带学生来到平潭地标景点即“半洋石帆”,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半洋石帆”成为世界唯一的巧夺天工的奇迹?为什么这“半洋石帆”流传着“哑吧皇帝的故事”,这故事是真实的吗?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把这几个问题想好弄懂,那么,这两块卓立海中的石帆难道不是我们师生最好的教科书吗?当学生能思考觉悟到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时,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岂不是全方位的吗?一切的课堂说教,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

2.践行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让社会这位最权威的教育专家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又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要求便是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要真正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源是巨大且丰富的,只有真正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教育才是成功的,否则,离开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只会考试的学生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要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只有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才能得心应手;要使学生有良好思想道德,不能光靠说教能达到目的,应当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以及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从而达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而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学生生活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否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落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头脑,使学生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社团活动和自己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当学生真正走上社会,充分利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资源,为自己所用,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培养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