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误区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误区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关注提问技巧,忽略提问的价值源泉

当前对于课堂提问的技巧讨论异常激烈,很多相关技术被不断挖掘出来,比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提问后要停顿等候;对灵感显现时给予追问;及时评价等等。对于技巧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掌握相应的技巧对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加快适应新课堂的速度。但当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关心并不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而是在应用上过于追求提问技巧的应用。备课、上课时关注更多的是各类问题的比重,关注热热闹闹的教学效果,关注自我表现等等。将自己周旋于多种技巧之间,以为自己的问题学生们总是热烈响应就是问题很有效;以为提问后只要给学生等待的时间,他们就会搜寻到答案;以为不断的追问就会找到教学中的意外收获。忙于用各种技巧解决教学中的不如意之处,却做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表面工作,解决的只是眼前问题,缺少对提问的价值源泉的追问。

二、增加提问难度,把“有效”理解成“有难度”

听过一些评课,阅读过一些文章,包括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自我反思时都会提到:“问题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深入、有意义的思考”,或者“问题粗浅,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某某问题虽然与教师互动的人数不多,但问题触及文章核心思想,对学生情感认识价值很大”等等。在我校老师教学课《慈母情深》中教师从整体把握,提出了“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这一问题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认为教师能从文章整体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摒除了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弊端,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成功。但在我看来以此问题作为全文的核心,让学生结合词句来印证慈母情深,这是一个逻辑验证题,而不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情谊浓浓的启发题。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师少提问、学生多表达的追求都是有道理的,但就本文而言这种深情对于学生大可不必,真正能打动他们的心,让学生感悟到情却不是这个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所能解决的。

是不是简单的问题就没有意义?无人问津的问题就有效?这明显是把“有效”理解成了“有难度”。在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今天,这种认识并不令人费解。因为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确实是要求提问的内容需有明确的指向性,要能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愿望,要能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创造性的螺旋桨。因此很多只认得有效的标准,不认有效的环境的教师,就很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判定为“无效的问题”,所以问题的“有效”也就与“难度”脱离不了干系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广大教师在追求“课堂提问有效”时忽略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效”就是“有用”,一个问题的作用可能只有一个,但“课堂提问”作为问题的总和,它的作用一定是多元的,有难度的问题发挥的是提高认识、启迪智慧的作用,但简单的问题也有它巩固复习、思维训练的作用,不能因为分工不同就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问题过于细碎,打破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引导”成了教学中的关键词,没完没了的“提问”便因此开始上演。不论是知识的掌握、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都要用上提问“引导”,以示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实现课堂的热烈氛围。如此过于细碎的问题充斥着课堂,如我观察过一节姓刘姓老师的教学常规课录像,她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提出了包括重复的问题共 57 个。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提出的问题过多,很多问题都失去了自身的价值,随意性很强,看似热闹,却成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牺牲品,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连贯性的形成。因此课堂中的学生更多的是为应付这些问题而疲于奔命,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无法感知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的重心,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细碎的课堂提问使得师生长时间纠缠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失去了教学的重点,也就失去了教材内容的重点,教学内容趋于零乱,淡化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学生无法关注到文章各部分间的关联,也就无法把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四、方式不够灵活,课堂提问缺少灵动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应用十分普遍,各类提问的方法都有一定比例的运用,但方式单一的现象十分明显。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直问过多,常出现教师一问到底的情况,教师甚至无法做到设计追问,或者根据课堂生成而随机追问;也不会变换提问的形式,发问乏味,令课堂沉闷呆板。之所以如此也和教师对提问作用缺乏了解有关。课堂上的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这是总目标。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学生简化知识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将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相连接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总目标是由很多子目标组成的,而不同的目标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来实现,比如对于小学中年级来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难度较大的,我们可以变换提问的形式,将直问句转化成填充式的提问,将概括思路呈现给学生,请同学补充关键内容。再比如当需要澄清知识上的疑点时,可以用选择式提问方式,让学生在选择中对知识内容加以辨析,提高学生的分辨力,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只有多种提问方法并用、多种提问形式并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才能实现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功能!

五、提问表述不明,难以把握提问意图

课堂教学中除了因理解不清、应用不当而造成的提问困扰外,还有因能力欠佳而出现的提问问题,教师表述不清也是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并没有进行充分备课,而是讲到哪,想到哪,问到哪,缺少逻辑层次,使学生一头雾水。所听到的一节二年级常规识字教学课中,执教的王老师学习生字“兔”时,引导学生与“免”字进行区别及以后,对同学说“你能表演一下吗?”结果教室里的“小兔子”闹开了锅,半分钟左右学生们才在她的组织下安静下来。还有些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有限,难于一次性将问题表述清楚,要么冗长赘述,要么反复补充,使学生难以捕捉到教师提问的关键词,对于教师的提问只能是一脸茫然。

教师的课堂提问已经被公认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生发展、逻辑顺序等等问题,即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是经过充分预设的提问,是目的明确的提问,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