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岩自述:回看自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成长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是电子游戏和动画片让儿时的我喜欢上了画画,中学时代立志要成为一位漫画家,后来终于如愿考取了艺术学院。可能是版画的印痕魅力与复杂的制作方法吸引了我,读大学时我选择了版画专业。后来留校我当了老师,绘画终于成为了我一生的事业。我喜欢画画,当我把头脑中的图像描绘出来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很开心,找到了小时候涂鸦的与自由本真的天性。
从我离家求学绘画至今不知不觉20多年了,翻看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画已有千余幅,且版画居多,是因为我喜欢版画创作的过程?是因为我最熟悉版画表现的技巧?还是因为我是教版画的?也许它们都是吧,总之我喜爱版画。画虽然攒下不少,但自己满意的少之又少。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进行两个系列的创作,一个是用铜版画表现的“朋友”系列;一个是用丝网版画表现的“回忆”系列。
“朋友”系列创作始于2003年一个偶然的契机,那时候我刚刚毕业当老师,处于思考、迷茫艺术是什么的时候,一天一个老同学来我画室看画,期间请我给他画张肖像,在给他画肖像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兴奋。可能是好朋友较熟悉的原因,私人情感被放大注入了我的画面中,无意当中就超出了我预想的画面。从未有过的感受让我仿佛拾到了一粒金子,使我有了想把它做成作品的欲望。大学期间虽然做过铜版画,但学生时期的技术与经验相对粗浅,不足以完成一张相对写实的肖像作品,且当时能够看到的各类资料中与之相类似的作品又较少。无奈之下只能闭门造车,自创些方法反复试验。铜版画腐蚀的偶然性一直困扰着我,正当我努力控制画面的时候却往往是它控制着我,在这种控制和反控制的过程中,承载着我情感的造型、深沉而厚重的色调与斑驳的肌理慢慢地自然显现了出来,这就是我的 “朋友”系列第一幅作品《先知》的创作过程。铜版画的自身语言强化了我当时需要的精神追求,也让我对铜版画的语言与技术着了迷,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我身边的朋友画一遍,都做成铜版画。我用了四年的时间做了五十多张“朋友”系列肖像作品,回想起来每一次的创作都非常兴奋,构思在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遭到真实具体的铜版画技术语言反复对抗,直到渐渐征服。通过一个肖像绘画去挖掘和展现被画者的内心世界,或者赋予我对被画者的某种理解感受,这些都让我仿佛偷窥到某种天机一样兴奋不已。这些作品记录了我对版画的认知过程,也承载着我那个时期对艺术的理解。
转而结婚生子,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我的创作,我对周围的改变已经不那么敏感,在我的生活中家庭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境的改变使我对肖像感受不再敏锐,画肖像变成了麻木而重复的劳动,期间一两年的游离状态使铜版画肖像难以进行。2009年随着儿子的诞生,我像很多画家一样愿意把他作为题材去表现,伴着他的成长,自己似乎也回到了小时候,童年的蓝天白云,在江边游泳、捞鱼,小树林偷看搞对象,上山打鸟……从2010年开始我建立了个人的版画工作室,开始了“回忆”系列的创作,这个系列的作品大多是用丝网版画去创作的,选择丝网版画创作,主要是因为它更容易表现绚丽的色彩。在我记忆里,童年是一个伴着充足的阳光和绚丽色彩的童话时代。把这些绚丽的色彩用厚厚的油墨叠印在版画纸上这是我想要的。这个系列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我凭记忆想象的,人物、场景也多是童话式的卡通化的,期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判断与思考。2013年这个系列的作品50多幅和10件衍生雕塑在798做了个展,在比较商业化的798画廊里做展览和在美术馆、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突然发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商品,不觉间有了一种莫名感。当我们的版画作品和其他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并置的时候,当一个普通游客在欣赏你的作品并且花钱去购买时,他们不会纠结你是怎么创作或者是制作出来的,也许只是一个情境与他产生共鸣才引发他购买的欲望。
回看自己的作品很有意思,这两个系列作品看上去是非常分裂和矛盾的,现实题材的“朋友”是单色的,模糊了时代感却增加了时间的距离感。超现实的“回忆”系列是彩色的,更强调的时代感却亲切了许多。现在、过去、未来其实是一致的,时间把它们连成了一条线。最近发现我曾经画过的朋友在这十多年里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似乎又有了要去画他们的念头。也许再过十年我也会再次启动“回忆”系列,去臆想现在我的青年时代。
版画对艺术家来讲不过是万千表现手段中的一种,强化版画本体语言符号是否是版画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无限扩张的媒体时代打破了所有艺术门类的界限,当代国际主流的艺术都是用我们现有概念无法将其归类的,传统的架上绘画退去了往日的光辉,这是历史演化、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但这个时代又是包容的,它兼顾一切,包括我这样的自娱自乐。 王岩
吉林临江人,生于1980年,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中国美术奖提名)、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第十六届台湾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台北市美术馆、莞城美术馆、芬兰美协等机构和国内外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