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文体和学情,智慧开掘议论文教学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文体和学情,智慧开掘议论文教学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堂语文课,都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在儿童心里驻留什么、积累什么、发展什么?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联程度如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或只关注内容的理解、情理的体悟,没有将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品味与运用,以及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单薄,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这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对教材的教学价值缺乏深入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缺乏清晰的考量。尤其对小学阶段教材中出现的简单议论文教学,容易滑入“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异化成 “思品课”或 “说教课”,与语文课渐行渐远,造成语文教学价值的缺失。如何智慧开掘这类教材的教学价值,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本文试以苏教版国标本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为例,从三方面谈谈如何根据文体和学情开掘这类教材的教学价值,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 基于文体,思考简单议论文的教学价值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编排了《说勤奋》(第7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9册)、《谈礼貌》(第10册)、《学与问》(第11册))、《学会合作》(第12册)5篇简单议论文。这类说理性文章分布在中高年段,行文的逻辑论述和思维方式比较严密,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价值,为学生以后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基于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理性的思维,从语文的视角,对“这一类文体”进行审视与揣摩,我们认为这些议论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关注“如何说理”,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及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因此,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说理”、“学习说理的智慧”,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充分发挥这一类文体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价值,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这类文本的核心目标。

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充分发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合理重组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着力于从“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悟文章的说理方法,感受表达的智慧,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

片断一

比较《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两篇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相似呢?

生: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生:都在文章开头说了自己的观点 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说了一些证明他观点的例子。

师:是啊,一般的说理文,总是先―提出观点,再―事例证明,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你们找到了说理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那就是―“言之有序”。

片断二

师:开头提出观点,最后总结观点。这样说服别人就可以了吗?别人会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要举出人物的例子。

师:那么为什么不举你的例子,也不举我的例子呢?

生:因为举的例子都是名人,让我们更可信。

师:要举例,举例子才能让我们信,举了名人的例子,更让我们―

生:信!

师:这就是说理文的又一个智慧―言之有据,而且,你这个事例要? 典型!

片断三

师:(出示三个例子,最后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不能换成句号呢?而是省略号?

生:因为说理文要简明扼要,所以不可能把所有成功者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为什么用了三个正面的人的例子,却要再举一个雨水的反面的例子?

生:人的例子太多了,而且正反事例,更让人信服。

师:看课文的开头和这里―

生:同样是一正一反,太极洞的例子和雨水的例子。

师:这就是作者说理的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即言之有理,而且要说得严密。严密,也是一种说理的智慧,

二、 聚焦学情,推敲简单议论文的教学价值

教材蕴含的教学价值与资源是丰富的,但并非教材所有的价值都适合落实于课堂。课堂究竟适合“教什么”,最终还得根据“学情”作取舍。老师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阅读此文该“学什么”“得到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知已会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学情”应是删选教材教学价值、研制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滴水穿石的启示》作为五年级的说理性文章,前有四年级《说勤奋》,后有五六年级《谈礼貌》《学与问》和《学会合作》,如何在四年级初识说理性文章的基础上再拾阶而上,承前启后呢?基于对教材深入的研读,对学情的反复考量,我们前“承”四年级的《说勤奋》,后接五年级下册《谈礼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前后勾连,对同类文本教材进行比较归整,学习作者说理时“行文的智慧”和“提出观点的智慧”。

片断四

师:文章开头就说了观点吗?

生:不是,之前有一个例子。

师:直接开门见山说观点,好吗?

生:不太好,直接说不容易让人心服口服。

师:是啊,用一个自然现象来引出观点,很有说服力。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四年级的课文《说勤奋》是用了什么方法?

师: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说呢?为什么要用设问呢?

师:联系五年级下学期要学的一篇课文《谈礼貌》,看一看,它用什么办法来引出观点?

生:引用古人的观点,一句古训,可以让现代人更加信服。

师:老师再补充一篇课文的观点 ,出示:《行动才会有好结果》。

师:不管是用设问,还是用自然现象,或者用故事,所有的方法,你注意到了吗,篇幅怎么样?

生:精简,不能长篇大论,否则别人不愿意读了。

师:是啊,观点的引入要简明,要鲜明。你们发现了很多知识,学习就是这样,步步深入。

对于文中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然而,却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选材的特点,也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这些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关注。不教,就很容易从文字表面滑过去。因此,我们内引教材中《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外引课外信息资源,通过对《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教材的重组以及与同类文本的比较,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从关注事例的内容上转移到关注事例的内容与表达上,进而关注事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文体在叙事时的语言差异,发现议论文文体说理事例的典型与严密,学习作者说理时“陈述事例的智慧”和“语言表达的智慧”。

片断五

师:其实,关于《本草纲目》,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还记得吗?

生:《李时珍夜宿古寺》。

师:对,这篇课文把李时珍夜宿古寺写得很具体。告诉你们,老师数了一下,有700多字。有细节的描写,有环境的烘托,这些细致的描写,能不能替换到我们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吗?

生:太长了,不能。

师:老师问你们,你们喜欢有人在你的耳边滔滔不绝地说道理吗?

生:不喜欢。

师:是啊,这700多字的故事,最后浓缩成短短的30多个字。老师告诉你,说理文的语言和记叙文的语言是不同的。语言要―精要!这短短的30多字,都在围绕李时珍是多么持之以恒写啊!

三、 关注编写,斟酌“这一单元”的教学价值

当学生通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习得说理的智慧,明白如何紧紧围绕一个观点,选取典型事例加以论证,论证的语言要精要、概述之后,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这种阅读方式和表达方式适时适度地加以迁移运用,有效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呢?单元编写进入我们的视野,《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三篇课文分别为《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是三篇典型的写人叙事类课文,从内容层面推敲一番,你会发现,三个均为名人,三个名人的事例均体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编者的独具匠心,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资源吗?创造性运用教材,关键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光和智慧的开掘。单元编写意图的深入揣摩以及相应教学价值的开掘,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度,更具深度,学生的语文学习将建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智慧的生长。

片断六

师:回想一下这一单元的前 三篇课文,这是三篇什么类课文?

生:写人叙事类的课文。

师:分别写了谁的什么事?是否发现这三个人事例的共同之处了?

生:三个人的事例都说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师: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如果引用到我们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议论文中可以吗?作为事例引用,在表达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回顾板书内容)

出示:

请选择上述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仿照《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说理方法,写一段话。(学生练笔)

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站在引导学生“学语文”“学会学语文”的角度,从语文学科特点、年段学习目标、选文独有功能等方面去开掘教材教学价值,合理重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具智慧,才能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