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结构特点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结构特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潜力很大。2001年~2011年双边货物贸易的市场结构呈现出高增长、高顺差、高差异的特点;商品结构呈现出结构单一、资源禀赋特征明显、各类商品的表现差异较大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需出台具体合作协议,扩大中东欧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鼓励我国企业到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调整贸易政策等。

[关键词]中国,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结构,特点,市场结构。商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6—0076—04

[作者简介]尚宇红(1970-),男,山西晋城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一、引言

近两年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分别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及波兰的华沙召开了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达成了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的共识。①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合作、尤其是贸易合作方面进入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在第二届论坛上,总理提出了扩大双边合作规模、力争双方贸易额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具体目标。而2011年双方的贸易额才520亿美元,这意味着双方间的贸易额要在四年内翻一番。那么,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结构如何?依赖程度怎样?双边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扩大双边的经贸合作规模,建立更进一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国内还缺少此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探讨。

本文研究的中东欧12国家均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转型国家,在经过转型衰退期后,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基本上都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也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高层往来,双边贸易迅速提升:2001年双方货物贸易额仅42亿美元,2011年就达到了520亿美元,年均增长28.6%,远远超出了同期全球对外货物贸易平均9.8%的增长速度,也超出了同期中东欧国家对外货物贸易15.7%的增长速度,及中国对外货物贸易21.7%的增长速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结构可以从双方货物贸易的市场(地域)结构、商品结构两方面予以说明。

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市场结构的特点

中国与中东欧12国货物贸易市场结构可归纳为下表1,为简化起见,表1把2001年~2011年分为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及2009年~2011年三个阶段。

从表1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东欧12国双边贸易的市场结构呈现出三个特点:

1 高增长。2001年~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12圉间的贸易保持了平均28.6%的高增长速度,尤其是在2005年~2008年期间,平均增速达到了43.5%,即便是在2009年~2011年欧债危机期间也保持了27.8%的增速。而且,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进口贸易增速普遍高于出口增速,只有2004年~2008年间出口增速略高于进口增速。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2011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进口保持了44.4%的增速,而在此期间,中国从全球进口商品额的平均增速只有15%,中东欧国家对全球的出口增速只有3%,全球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速为一1%。正是这一点使得近年来中东欧国家有了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的强烈意愿。

2 高顺差。2001年-2011年,中国同中东欧12国的贸易保持了非常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对中东欧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比平均达到了4.3倍,这一相对的贸易顺差随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的变化总的来讲在减少,出口进口比已从2004年-2008年的5.7减少到了2009年-2011年的3.6。但随着两者间贸易总额的不断增加,中国对中东欧的绝对贸易顺差实际上是在不断扩大,这一问题构成了目前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

3 高差异。2001年-2011年,中东欧12国同中国的贸易额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呈现出高度差异的非均衡特点:从贸易量上讲,同中国贸易量最大的前五个国家(按贸易额排序依次为: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同中国的贸易总额平均占到了12国总额的82%。贸易额最大的两个国家是波兰与匈牙利,同中国的贸易额占了46%;贸易量最小的两个国家是阿尔巴尼亚和拉脱维亚,同中国的贸易总额仅占中国同12国贸易总额的2.8%。从增长速度上讲,2001年-201 1年间,斯洛伐克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达到了55.1%,而爱沙尼亚同中国的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仅17.2%。在同中国贸易量大小的排名方面,变化基本不大,这主要是由12国本身的经济总量所决定的。

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

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版(SITC.Rev3)中,SITE第一级指标将商品分为10类。其中第0~4部门属于初级产品,可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第5~9部门属于工业制品,其中第6、8部门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9部门大多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按这10个类别,2001年-2011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总的来讲,2001年-2011年,中国同中东欧12国问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比例约为:4:38:58。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平均增速约为20%,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增速约为25%,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增速约为35%,且对中国而言三类商品的进口增速总体上高于出口增速。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2001年~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12国间商品贸易结构的以下三个特点:

1 商品结构单一。在中国与中东欧12国的货物贸易中,主要是SITC6、7、8三类产品,即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这三类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在三个时期分别高达89.8%、92.9%、92.8%,而同期全球进出口贸易中这三类商品的贸易额平均比重仅为61.6%。结构单一还表现为:单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就平均占到了贸易总额的54.4%,而且这一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而同期该类商品全球平均贸易额比重仅为36.7%。与此相比,STICl、3、4、9类产品,即饮料及烟草,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和蜡及未分类这四类商品贸易额之和占比平均不到O.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期这四类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贸易额比重则高达18.5%。

2 资源禀赋特征明显。如按产品的资源禀赋分类,2001年-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12国间的商品贸易中,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0-4)平均占比3.7%、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8)平均占比38%、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7、9)平均占比58.3%。从动态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在逐渐下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有所提升,而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比基本没变。这也是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资源禀赋特征是相一致的。

3 各类商品的表现差异较大。2001年-2011年,虽然各类商品均呈现出较高的贸易失衡与高增长速度。但各类产品的贸易失衡与增长速度还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最高的贸易相对差是第9商品(SICT9未另分类商品),中国对中东欧12国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比高达45倍,其次是第4类商品(SITC4动植物油、脂和蜡),出口与进口比高达25倍,但是,由于这两类商品的总量都相对极小,因而由此形成的绝对贸易差也最小;绝对贸易差最大的是第7类商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尽管该类商品的出口与进口比只有3.8倍,略低于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比(4.3倍),但该类商品的比重占到了54.4%,因而对总体贸易失衡的影响最大,构成了贸易差的主要来源。各类商品的增长速度也不均衡,2001年~2011年增长最快的是SITC4,平均年增长速度高达50%,最慢的是SITC9,平均年增长速度只有16%,但这两类商品对总体增长速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总体增速影响最大的还是SITC7,其年均增速为35.2%,远远超出了总体贸易额年均28.6%的增速。总的来讲,表2体现的中国与中东欧12国间的贸易顺差与增速表现和表1是相吻合的。

虽说中国与中东欧国间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但由于初期(2001年)的贸易量基数很小,双方间的贸易额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并不大,以2011年为例,双方的贸易额仅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3%,也仅占中东欧12国的3.53%。从贸易依赖度来看:(1)从2001年-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均较低,中东欧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更低,这说明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国家过去并不重要;(2)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在2001年~2011年间比较平稳,没有多大变化,而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则从2005年开始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国家的重要性在逐渐变强;(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较低的贸易依赖度一方面反映了过去和当前双方的市场对对方均不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来双方贸易发展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欧洲经济出现衰退的当前,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潜力巨大。

四、结语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认为:2001年-2011年,中国与中东欧12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按目前的贸易增长速度,到2015年完全可以实现年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点:第一,进出口严重失衡,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远远超出了中国对全球的平均贸易顺差水平;第二,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中国与中东欧12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到了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与杂项制品上(约占80%)。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出台具体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鉴于中东欧国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我国应积极主动地扩大双边贸易合作。这不但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而且对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在外交部设立的“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标志着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工作网络的建立,这将有力地促进双方未来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但要对双边的经贸合作起到实质I生的促进作用,还需制定具体的针对不同国家的合作协议。

2 扩大中东欧国家对我国的出口以及我国企业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缓解贸易严重失衡问题。考虑到贸易严重失衡问题不仅局限了贸易增长,而且也给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其他经济合作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必要和这些国家签署专门的贸易协定,给予双边企业更优惠的贸易条件,一方面鼓励中东欧企业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也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对中东欧国家产品的进口。此外,积极鼓励国内优势企业,特别是那些对中东欧国家有大量出口业务的企业到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办厂,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替代效应,可能是缓解贸易失衡问题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多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前对欧盟的贸易还是以贸易逆差为主,但加入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以贸易顺差为主,原因主要是前欧盟国家在这些中东欧国家人盟后扩大了其直接投资力度,从而实现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替代效应。

3 调整贸易政策,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对于结构单一问题,我国应积极调整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内企业主动调整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特别是鼓励企业扩大对中东欧国家多种商品的进口。实际上,中东欧国家在多类产品上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比如在初级产品上,波兰的煤、硫磺、铜和银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在制成品方面,汽车制造、造船、航空工业、污水处理、酿酒和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等行业都是中东欧国家的强项,扩大这些产品的进口不一定会减小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扩大资源型产品的进口,不但可为促进贸易结构的多元化,而且还可为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提供原料,同时也有利于缓解严重的贸易失衡问题。

此外,我国在积极发展同中东欧经济强国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发展同其他处于发展中的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这些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有较大的相似性,更容易形成紧密的经贸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