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实现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实现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济宁市作为文化资源大市,同时又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在经济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对济宁市来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现实基础

深厚的文化资源禀赋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比较优势,是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突破口和现实基础。济宁市具备优越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止 2010 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9 000 余个,资产总额 9. 68 亿元,从业人员 8 万余人。20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 98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 8%。

( 1) 文化资源基础。济宁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相继经历了东夷文化、儒家学说和多元文化辉煌发展期,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史传千古的梁祝文化、价值连城的汉碑汉画像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华采无边的才子文化、流韵无声的匠圣文化、深奥宏大的佛教文化以及英勇传奇的红色文化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怀和厚德载物的思想精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了国际“孔子教育奖”,全球联合祭孔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将东方文明推上了世界文化舞台的前沿。

( 2) 文化企业基础。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载体,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济宁市目前拥有济宁圣城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曲阜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和济宁金宝迪娱乐集团、山东金榜苑书业有限公司、曲阜金龙阁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充实。

( 3) 产业项目基础。文化产业项目是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就能积极带动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济宁市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包装设计文化产业大项目,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比如,规划开工建设了总投资 20 亿元的曲阜新西兰庄园、三期投资 5 亿元的汶上宝相寺景区、总投资 7 亿元的泗水万紫千红旅游度假区、总投资 25 亿元的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总投资 12. 4 亿元的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项目和总投资 15. 2 亿元的兖州兴隆文化园项目。这些产业项目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二、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现实挑战

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表明: 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并不一定拥有强大的文化产业; 相反,文化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却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强国。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分析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勇于接受现实挑战。

( 1) 思想观念转变仍不到位。管理思想陈旧,没有把管理体制与微观运行机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通过培植大企业、大项目聚集资源,带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活、措施不力,导致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文化企业,造成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偏低。比如,曲阜和邹城的孔孟文化、兖州和汶上佛教文化、中区的运河文化、梁山的水浒文化、微山的红色文化和湖水文化等文化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开发上都停留在简单的展示、游览等层次,缺少深入挖掘基础上的旅游演艺、电影电视、动漫等深层次的开发与创作。

( 2)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仍需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批量复制和无障碍传播手段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西安曲江的大唐芙蓉园、广西桂林的刘三姐印象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使人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此相比,济宁市文化娱乐业的制作、加工、欣赏还都停留在传统技术适用基础上,产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多,高精尖等创意性文化产业少,孔子文化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 3) 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仍不“给力”。在政策方面存在的现实挑战是文化产业政策不够完善,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已出台相关促进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突破。在土地的使用、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重点文化企业项目的支持等方面政策规定不够到位;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建立土地储备、资金支持等多个服务软硬件平台,而济宁市设施平台、融资平台等建设滞后; 发展规划不合理,济宁市文化设施相对集中在市区老城区,新建城区的文化设施配置相对不足,而且文化设施大都零散、孤立,缺乏必要联系呼应,难以形成文化功能区或文化景观带; 对已有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缺少宣传,导致很多文化企业不知道如何申请利用。

三、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的政策建议

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破除传统思想障碍,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与科技、资本、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 1) 破除传统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各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尽快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路径。目前,济宁市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难度较大,但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破除畏难情绪和“唯条件论”思想,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善于从经济的视野研究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经济,进一步提高各级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2) 加快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济宁市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民间艺人众多,有着优良的艺术品制作、交易基础。首先,要加快建立以文物复制品生产销售、文物展览,以及艺术品、古玩等藏品拍卖为主体的文博和艺术品产业体系,激活文物复仿制品市场,形成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文物复仿制品、古籍和书画流通交易平台。其次,要加快建设济宁文化大市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推介、宣传,推动本土书画作品创作、展览、销售,把济宁的文化产品尽快打出去,外地的文化产品尽快引进来,形成良性互动。最后,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完善和充实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功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能够尽快形成规模化、效益化、集团化。同时,立足本地实际,建立高起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并积极争取在征地和税收等政策上的扶持。

( 3) 推进文化与资本、科技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要发挥文化与资本、科技和旅游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特有的文化资源,以此为题材创作一批有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扩大济宁文化旅游的影响力。着力加快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水浒文化等高端旅游项目和重点旅游园区的建设。积极推动演艺活动进入景区,使旅游行为由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化。精心策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做大做强节庆旅游。同时,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区域联动。其次,要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群体和技术创新型企业。最后,要加快文化资本融合发展。资金不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搭建文化与资本合作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债券,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新兴文化业态,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的银企合作,增强文化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 4) 积极培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企业是主体。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塑市场主体,着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要全力推动济宁圣城文化传媒集团做大做强,打造影视、出版、演艺、休闲娱乐、动漫、广告会展、艺术品、艺术培训等领域的航空母舰。同时,加快组建济宁影视娱乐集团、济宁演艺集团和济宁出版发行集团。另一方面,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对现有的济宁东方文博城、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金乡县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兖州兴隆文化园、微山湖生态旅游区、汶上佛教文化产业园、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大项目,在政策扶持、土地使用、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 5)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供切实保障。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需要优良的发展环境来保障。要优化政策环境。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需要政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尽快制定鼓励各类企业、各类经济组织创办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要优化人才环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好文化产业创作、企划、市场开发和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业务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