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与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李斯特,匈牙利人,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和指挥家。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交响诗与标题音乐这一体裁的创立,作品音乐会练习曲《叹息》这一形式的具体表现,也是李斯特在魏玛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练习曲体裁革新标志,打破了传统的纯技能训练实践,赋予了练习曲丰富的想象力。
高难度的专业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内容能够提高练习曲的欣赏程度,把练习曲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成为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叹息》这首作品虽然是练习曲,但它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让人们在领略李斯特作品的炫技之外再次感受艺术之美。本文通过对《叹息》的表现及李斯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体会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技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分析
(一)创作背景
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60年代,李斯特都一直致力于钢琴练习曲的写作。期间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多数都能反映他的钢琴炫技的艺术特点,他把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钢琴技术的表现形式做了完美的结合,打破了以往练习曲中的长且单调的传统练习方式,把演奏技巧融入到诗画中,以便更好理解。同时,李斯特还将他大多数的练习曲都附加了标题。如:《钟声》《叹息》《森林的呼啸》《侏儒之舞》《玛捷帕》《英雄》《狩猎》《鬼火》《幻影》等等,栩栩如生、鲜明动人,使之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所以这些练习曲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Un So Spiro),降D大调,深情的快板,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题标注其上,其中包括《哀诉》(Il laments)、《轻盈》(La leggier)和《叹息》。《叹息》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最具独创性与歌唱性的作品。
(二)创作风格
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同于其它练习曲光注重技巧练习,也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李斯特练习曲中一大特色。这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练习曲,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这首练习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一连串琶音跑动进入主题,琶音的跑动以及主题都是用左右手交替完成,对于练习左右手的衔接非常重要。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保持着,有如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手交替着奏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水面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型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乐曲的优美旋律倒是颇有田园意境,优美的旋律中,仿佛乘着一艘小船,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慢慢的飘荡,那会有一种难得的闲逸、清静。大量的分解琶音,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旋律线的起伏,如同人的思绪,纵然再多的怀念也只能化作一丝丝叹息。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变化,层层推动着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大海宽阔的胸怀。结尾上不可思议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曲终发生的叹息,孕育着叹息后的升华,仿佛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需要两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并辅以轻柔的琶音伴奏的曲子是李斯特极至浪漫主义的极好体现。这华丽的奏法,是李斯特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和炫技演奏的最好证明。
(三)演奏技巧与节奏
作品《叹息》的节奏是非常灵巧的:主题旋律部分是建立在四四拍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化。有趣的是伴奏的节奏更像散落的节奏,演奏时注意(rubato)的节奏特点:作品《叹息》中附点节奏和六连音相对以及复附点节奏和七连音对应,对于这种复杂的节奏的处理需要一些自由表演。特别是延长记号的注释标记,让音乐有一种深呼吸的感觉,想说但什么都不说:
作品《叹息》的技巧并不难,它必须需要认真研究和反复的推敲琶音、音阶、双音快速的半音级这样的技巧和音乐内涵吻合。技巧与音乐的高度是李斯特作品重中之重。而音乐与技巧的结合,可以起到最佳的效果。与之相反,完美的技巧能充分表现音乐的魅力。因此,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平是使音乐的技巧服务于音乐。作品《叹息》由不同的琶音组合而成,演奏中要注意灵活性和预见性。
钢琴演奏中,节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表现形式,在演奏中占有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要想演奏中节奏运用的自如,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理论做铺垫,同时还要对作品的创作风格有深度的了解。因此,节奏决定音乐表演的成功与否。
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教学研究
在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演奏技巧会引领演奏者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殿堂,那么完美的艺术想象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变得蒙上阴影。钢琴学习者必须通过正式和严格的技术训练,形成一个良好的演奏技习惯,以获得一个正确良好的演奏状态。
作品《叹息》是一个温和的快板allegroaffettuoso。对该段进行初步的分析,《叹息》的谱面上有很多的表情记号,如:节奏要求,强弱要求,速度标记,触键要求,踏板技法,声音的色彩要求等演奏方法的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表情符号,明确表情符号的正确意图,不能模棱两可,不求甚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诠释作品,这是钢琴教师的职责。
李斯特《叹息》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纯技能训练实践,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降D平深情的快板,主题突出、优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技术变得越来越丰富。作品《叹息》的音频版越来越多。这是延伸与创作的重要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钢琴也似乎能演奏出作品的原有的风格特征。然而,人们仍然喜欢由演奏者来演奏,这表明二度创作不是一个机械模仿的音乐,而是更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必须实现原有风格的和创造性的统一。其真实性是诠释正确的解释,理解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把握好作品的体裁和音乐的内容。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把音乐的本质与自己的演奏完美的结合,使演奏出的作品更为丰满和生动,为音乐增添新的色彩和魅力。真实性是创造的基础,创造力是决定音乐表现价值的关键。二度创作是传播者与创作者的艺术纽带,忠实于原作的同时,更加完美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风格特点,实现作品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一,才能真正进入音乐表演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波]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朱雅芬.双重性格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下)[J].钢琴艺术.2004,(02).
[3][德]卡尔・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M].尹耀勤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王大东.不朽的乐魂――浅谈李斯特钢琴创作与演奏[J].大连大学学报,1992,(01).
[5]凌瑞兰.李斯特的钢琴音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01).
[6]萨博尔克斯,戴明瑜.论李斯特音乐的多民族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04).
[7][美]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M].顾连理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8][美]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王润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